屈軍
(云南電網(wǎng)有限責任公司昆明供電局,云南 昆明 650011)
在人類所歷經(jīng)的各類自然災害中,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災害之一。地震不僅使各類建筑結構在強烈地中遭受嚴重破壞,并造成整個電網(wǎng)系統(tǒng)功能大幅度受損,而且有可能引發(fā)火災等次生災害,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汶川大地震中, 國家電網(wǎng)公司系統(tǒng)內就有258 座110 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04 條110千伏及以上線路等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1)電瓷型高壓電氣設備: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支柱絕緣子、避雷器等。這類設備的絕緣部分均由瓷套管組成,其震害特點大多是瓷套管根部斷裂。
2)電力變壓器:在地震中主要表現(xiàn)一般為主體移位、扭轉或傾倒,同時套管、散熱器或潛油泵等附件出現(xiàn)不同程度損壞。
3)站內母線:硬母線的破壞主要是支撐母線的棒式支柱絕緣子(一般為瓷柱)在地震作用下折斷造成的;軟母線自身的強度很高,不易損壞,一般是懸掛母線的絕緣子被拉斷。
隔震減震技術在民用建筑上已經(jīng)非常成熟,但電力設施與民用建筑物在功能與構造上有許多不同。目前,我國電力設施有關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主要有《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基本上只考慮建筑結構本身的抗震,未考慮高壓電氣設備抗震,比如變電站內運行在標稱電壓為6 kV 以上的交直流系統(tǒng)中的以瓷套(支柱)為主要承重結構的設備,及變壓器、母線等。傳統(tǒng)的抗震設計是彈塑性設計方法,采用增加結構強度的方法來抵御地震。用這種方法設計的建筑在強地震作用下結構框架會發(fā)生嚴重破壞,但不至于倒塌。隨著工程結構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型隔震減震技術也開始被應用??傮w原理就是人為采取一個隔離措施,隔斷或減小地震傳播到電力設施上的能量,從而減小電力設施所受到的地震破壞。根據(jù)目前國內主流技術發(fā)展趨勢,設備減震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加裝橡膠墊;2)加裝鉛阻尼器;3)加裝摩擦阻尼減震器;4)加裝鋼絲繩減震器和油阻尼器。5)加裝彈簧隔震器。5 種技術的應用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減隔震技術應用對比
表2 隔震支座規(guī)格
從技術、造價、減震效果等方面分析,并對國內市場進行了調研,摩擦阻尼減震器技術在日本、美國有很多應用實例,在國內有少部分廠商生產,同時其價格僅為國外價格的60%左右,在技術上較為成熟,性價比較高。
110 kV 阿里塘輸變電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小街鎮(zhèn),屬于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地面20 m 深度范圍內場地土的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劃分為Ⅱ類,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特征周期0.40 s。該地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9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40g。同時該站址為唯一方案,無法更改。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260-2013),《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的抗震要求》(GB13540-2009-T)的相關要求,本工程按照抗震規(guī)范設防地震加速度0.40g地區(qū)進行設計,罕遇地震下地面加速度峰值(PGA)為0.60g。并且根據(jù)相關條文要求,對地震烈度9 度及以上地區(qū)的變電站,需進行抗震驗算和隔震減震措施設計和實施。
本工程隔震減震設計目的是:針對不同的電力設施,確定合理具體的減震隔震措施,選擇合理的減震隔震參數(shù),達到70%減震隔震效果,使上部結構和高壓設備的設防烈度由9 度降低到8 度設防。
3.1.1 變壓器隔震分析
1)變壓器型號為SSZ11-50000/110GYW。變壓器原放置方案為浮放在混凝土基礎上,根據(jù)《電力設施抗震設計規(guī)范》,變壓器與混凝土基礎之間采用隔震方案:變壓器放置在支撐梁上;支撐梁放置在隔震支座上;變壓器與支撐梁之間采用焊接或螺栓;支撐梁與隔震支座之間采用高強螺栓連接。
2)隔震支座選擇
隔震設計的目標為:將變壓器的抗震設防烈度降低1 度(從9 度降到8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從0.40g降低到0.20g),改善變壓器的抗震性能,同時保證在風荷載和微小地震下變壓器不晃動。經(jīng)過反復試算和技術比較,本工程采用的隔震支座規(guī)格為:GZY200 型,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隔震支座平均壓應力不大于15.0 MPa 及罕遇地震位移不大于0.55D(D為隔震支座直徑)和3.0 TR(TR 為橡膠層總厚度)的要求,再由隔震結構荷載,確定每個隔震支座的直徑。
3)隔震支座性能參數(shù)
隔震支座力學性能參數(shù)如表3 所示。
表3 隔震支座力學性能
表4 110 kV避雷器減震結構前10階模態(tài)分布
表5 110 kV避雷器原結構與減震結構在不同工況下的分析結果對比
隔震支座的參數(shù)采用原則:驗算多遇地震時,宜采用隔震支座剪切變形為50%時的水平剛度和等效粘滯阻尼比。驗算罕遇地震時,對直徑小于600 mm 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支座剪切變形為250%時的水平剛度和等效粘滯阻尼比;對直徑不小于600 mm 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支座剪切變形為100%時的水平剛度和等效粘滯阻尼比。
4)變壓器及支撐梁的計算模型建立
本工程采用sap 2000 進行變壓器及支撐梁組成的隔震結構自振特性和地震反應計算。計算分析時,支撐梁采用空間梁柱單元,由于變壓器形狀非常復雜,難于建模,只能假設變壓器荷載均布在六塊700×700×20 的鋼板上。支撐梁采用HW 400×400×30×50 型鋼焊接而成。建立隔震模型時,隔震支座采用Link 單元中的rubberisolator 模擬,設置在支撐梁柱腳。根據(jù)隔震分析結果,變壓器結構可近似按降低1度設計,達到了本工程的隔震目標。
3.1.2 避雷器等單支柱類設備減震分析
1)110 kV 避雷器型號為:YH10W-108/281 W,高強瓷套的破壞應力為40 MPa,當采用普通瓷套時的破壞應力為20 MPa。
2)減震模型的建立
110 kV 避雷器通過剛性桿與四個彈簧阻尼器連接,彈簧阻尼器下端與支架頂端的鋼板剛性連接。彈簧阻尼器由上下各一的向心式摩擦阻尼減震器組成。隔震計算模型與避雷器外形分別見圖1 和圖2。
圖1 隔震計算模型
圖2 110kV避雷器設備外形圖
3)減震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
通過對減震結構進行模態(tài)分析,可以得到減震結構的各階頻率和振型,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到,安裝減震裝置后110 kV 避雷器的一階頻率分別為3.84 Hz,相對于原結構10.27 Hz 的頻率值降低,減震結構與原結構在模態(tài)變化趨勢上具有一致性。
由表4 表5 中的分析可以看到:當共振調幅波串的加速度峰值在0.15g和0.3g之間變化時,110 kV 避雷器減震裝置的減震效率由14.36% 增大至57.40%,隨著共振調幅波串加速度峰值的增大,減震裝置進入摩擦阻尼耗能工作狀態(tài)。在9 度設防地震烈度(共振調幅波串的加速度峰值為0.3 g)作用下110 kV 避雷器原始結構和減震結構瓷套的安全系數(shù)分別為1.63 和1.98,減震結構瓷套的安全系數(shù)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大于1.67 的要求,說明減震裝置能達到預先設定的減震目標,能保證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該工程通過對變壓器、避雷器等電氣設備減隔震具體方案進行設計和分析,與工程同步安裝,并經(jīng)驗收合格,滿足了相關抗震規(guī)范的要求。為處于九度及以上地震烈度區(qū)的變電站隔震減震技術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對今后變電站電力設施的隔震減震應用研究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