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江蘇省蘇州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首席“林老師”,蘇州市盧崇斌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蘇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任教于蘇州文昌實驗中學校。
進入青春期,在荷爾蒙等因素的作用下,青少年容易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變化,逐漸對異性產生好感,甚至還有交往的渴望。那我們應該怎樣與異性恰當地交往呢?
說說你的故事
丁天讀八年級,陽光開朗,高大帥氣,愛好籃球,標準的學霸一枚??勺罱?,他突然變得話少了,不愿與同學來往,每天必去的籃球場也好久沒有靠近了。原來,丁天喜歡上了坐在自己前面的女同學。上一周,他鼓起勇氣向這個女孩子表白,可事與愿違,他被“無情”地拒絕了。從那天開始,他就有點擔心,自己表白被拒的事會不會被其他同學知道,會不會有人告訴班主任老師。而且,他能感覺到,最近班里同學看他的眼神好像變了,還有人背地里說笑,仿佛就是在議論自己的事。
難過、猶豫了幾天以后,他終于決定向父母求助,就寫了一封信,在早上出門上學前,偷偷放到了爸爸的公文包上。當天放學回家前,他有些忐忑不安,不知父母會作何反應。沒想到,剛一進門,他就看到媽媽做了一大桌他愛吃的菜。開飯之前,爸爸還特意倒了可樂,端起杯子笑著對他說:“兒子,今天老爸老媽非常高興。祝賀你,你終于長大了,是一個可以承擔更多責任的男子漢了!”
緊接著,丁天的父母和他聊起了自己學生時代如何“暗戀”別人而不敢表白的經歷,以及后來他們倆如何相識相知,最后結婚生子,有了現在幸福的小家庭的過程。自那天晚飯后,丁天一下子恢復了原有的朝氣,專注于學習,馳騁于球場。學校內、球場上、家庭里,又能聽到他那爽朗的笑聲了……
聽聽我的聲音
“早戀”,我們也可以稱它為“青春期的情感”,這原本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但由于經常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因而變得有些敏感。一旦我們處理不當,還有可能給少數同學帶來負面影響乃至某種程度上的傷害。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當我們進入青春期,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引起對方注意,博得對方好感。難道這就是“戀愛”嗎?不,這只能叫“愛慕”。如果我們分不清楚,盲目表白、追求,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初中生“早戀”行為屢見不鮮,這是為什么呢?有的同學看到別人與異性走得近,就也想模仿,以此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這是一種“從眾心理”。有的同學則是越受到父母和老師的關注和反對,越要“在一起”,這是一種“叛逆心理”。還有一些同學,因為平時缺少父母、家人陪伴,就想在同學中找一個“異性知音”,以此獲得精神上的寄托,這是一種“補償心理”。
既然是“早戀”,一般來說都不會長久,因為它只是一種對異性的“好感”。這就好比我們走進一座花園,想采摘一朵美麗的花,第一眼看上的,通常很快就會放棄;因為我們清楚,只要再往前走一走,或許還會發(fā)現更多、更美的花朵。
方法總比問題多。假如我們真的有了“早戀”的困擾,那就勇敢一點,主動向他人求助。正如故事中的丁天那樣,我們可以和父母聊一聊;我們還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信任的老師傾訴一下;千萬別忘了,我們還有小笛信箱這樣的匿名平臺可以求助。
親愛的同學們,“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了解自己的身心變化和情感需求,不懂得“早戀”僅僅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情感世界里的一次“練習”。面對“早戀”,放下包袱,適當求助,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擺脫困擾,重新回歸快樂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