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龍 馬得銀 王 輝 周 建 剡江偉
結構支撐體系是建筑工程結構的主要支撐系統(tǒng),用于承受和傳遞結構的質量、外部荷載和內力,確保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1]。目前,建筑物的功能逐漸多樣化,以休閑、娛樂和購物功能為核心的公共建筑,愈加注重公共空間的開闊性和建筑外觀的藝術性,因此衍生出不同的建筑形態(tài)及其結構支撐體系。其中,橢圓球體是劇院、體育館、圖書館、商業(yè)綜合體以及工業(yè)廠房等大型建筑較為常見的結構支撐體系。該體系的施工過程涉及諸多子工程,包括前期平面與高程控制、基坑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支撐體系施工等。為提高施工質量,需要研究各環(huán)節(jié)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要點。
在其他造型的結構支撐體系中,呈直線布置的地下連續(xù)墻會受到橫向的主動與被動土壓力。為了平衡力矩并約束墻體位移,必須將地下連續(xù)墻插入基坑底面以下的堅硬土壤中,插入深度由土壤性質及墻體支護方式確定,約為開挖后墻體露出土壤高度的0.3 ~0.6 倍[2]。然而,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不承受彎矩,地下連續(xù)墻僅受到周圍土壤產(chǎn)生的壓應力,無須插入基坑底面,也不需要設置水平方向支護,因此該體系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
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是大型公共建筑中常見的結構支撐體系,外形為橢圓球體,內部空間較大,在施工方面存在以下難點:
1)相較于常規(guī)結構支撐體系,該體系的建筑空間結構和跨度更大,存在空間定位難度大和平面與高程控制難度大等問題;
2)該體系的結構平面復雜,存在許多曲線墻體和多曲面弧形墻體,增加了施工難度[3]。
橢圓結構頂板支撐架的立桿尺寸為Φ60 mm×3.2 mm 的鋼管,材質為Q355,步距為1500 mm 或1000 mm。橫桿為Φ48 mm×2.5 mm 的鋼管,材質為Q235,圓殼體中部的橫桿縱向間距為900 mm,橫向間距為600 mm,圓殼體兩端球體部分的橫桿縱向以及橫向間距均為600 mm。
立面斜桿采用Φ48 mm×2.5 mm的鋼管,材質為Q195。支模部位情況和參數(shù)數(shù)據(jù)如表1 所示。
表1 支模部位情況表 單位/m
橢圓構件的鋼板面施工是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的施工難點:橢圓構件眾多、類型各異,鋼筋混凝土結合鋼板面施工,鋼板面模板單件質量較大,焊接精度要求較高。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為盤扣式腳手架,結構整體為2 m 厚的頂板,給橢圓球體的定位放線帶來較大困難,具體為:
1)在施工前應做好定位放線工作,確保各橢圓構件的安裝點位。例如,對于橢圓球體的底部支座,應通過各種測量方法反復校核標高位置,確保符合設計要求。
2)橢圓構件應該按照先經(jīng)管后緯管的順序逐層安裝,采用基點生根法配合水準儀和經(jīng)緯儀逐一安裝經(jīng)管并調整垂直度,然后利用十字定位法精準定位橢圓球體的長軸和短軸,以點焊的方法焊接固定經(jīng)管對接節(jié)點。
3)在經(jīng)管之間穿插安裝緯管,利用連接卡環(huán)將緯管臨時固定在經(jīng)管上,利用水準儀和經(jīng)緯儀調整緯管的位置及標高,確保緯管安裝點位正確。安裝緯管同樣要遵循逐層安裝的順序,由頂部向底部逐層安裝和固定。
3)現(xiàn)場焊接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中的構件。由于考慮到體系中構件的焊縫眾多,并且焊接易導致構件變形,因此在焊接構件時應該采取防變形措施。例如,在現(xiàn)場焊接時應采用對稱焊接法,即在橢圓球體對稱的分區(qū)如東西分區(qū)或南北分區(qū)同時進行焊接工作,能夠抵消焊接產(chǎn)生的應力,從而有效控制支撐體系的變形。
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施工中涉及許多曲線墻體和多曲面弧形墻體,結構復雜,拼裝和焊接要求高,定位難度大,對施工現(xiàn)場的放樣測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4.1.1 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是指在施工現(xiàn)場根據(jù)工程性質、場地大小和地形環(huán)境等,建立科學合理的平面控制網(wǎng),目的是為施工放樣和平面測量提供依據(jù)。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施工的平面控制需要根據(jù)建筑設計方案的形狀和平面圖布設十字主控線,在十字主控線的基礎上加密,構建縱橫交錯的平面控制方格網(wǎng)。利用平面控制網(wǎng)和設計圖紙進行護坡樁與地下連續(xù)墻的現(xiàn)場定位和放樣,并構建施工現(xiàn)場的自定義坐標體系。
4.1.2 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是施工現(xiàn)場土方開挖和內部柱基礎施工等工程的重要施工技術。在施工前,需要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首級高程控制網(wǎng)向實際施工作業(yè)面導引標高,精準測量施工作業(yè)面的高程。在施工時,由結構作業(yè)面向各曲線墻體和多曲面弧形墻體作業(yè)面導引和傳遞標高,并通過控制網(wǎng)檢核各作業(yè)面的標高[4]。
基坑工程是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施工的基礎工程。相較于其他結構支撐體系,該體系跨度大、空間結構復雜且基坑深度較小,基坑要挖成鍋底形狀,同時做好軸線標高復核工作。
4.3.1 曲線構件的主龍骨和次龍骨
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中包含曲線墻體和曲線樓板等曲線構件,不同的曲線構件需要采用不同的主龍骨和次龍骨。曲線墻體的主龍骨采用槽鋼彎曲成型,以鋼面板作為模板,為達到墻體的弧度要求,在相應位置加設不同厚度的楔形木墊塊。曲線墻體的施工必需充分考慮墻體的曲率和曲率半徑等參數(shù),可以選用曲線半徑可調的鋼模板體系,以提高曲率半徑的可調節(jié)性[5]。
4.3.2 搭設安裝模板支撐體系
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的支撐架受力復雜,且頂板支撐設計難度較大,因此可以選用滿堂架作為橢圓球體屋面的支撐體系。搭設支撐體系的步驟為現(xiàn)場龍骨安裝、模板拼裝、鋼筋綁扎以及混凝土澆筑。
在安裝龍骨時,要先固定斜撐及緯度方向的主龍骨,再固定經(jīng)度方向的龍骨,最后調整龍骨的結構順序。龍骨安裝完成后,需要在龍骨結構內外拼裝模板。模板拼裝應分片進行,安裝前要在滿堂架上固定好模板圓心,以免在安裝過程中出現(xiàn)偏移。
此外,外模板支設時需要設置澆筑口和振搗口,便于澆筑填充混凝土,進而加固模板。架體搭設時,施工人員需要同步進行鋼筋綁扎和焊接作業(yè),從底部自下而上澆筑自密實混凝土,完成模板支撐體系的搭設安裝[6]。
鋼管混凝土柱是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的重要支柱,其施工過程存在諸多難點,例如鋼管樁無法統(tǒng)一放樣、吊裝精度要求高以及梁部分縱筋貫穿鋼管等。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分層安裝鋼管柱,根據(jù)施工圖紙組裝鋼管柱體以及連接管,并焊接內襯接口處。焊接完成后,在鋼管柱外圍包裹特定材質的保溫材料,一方面可以保護鋼管柱不受損壞,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保溫性能。
此外,為了提高鋼管柱的安裝質量,可以采用方木柱箍固定鋼管柱,并用調節(jié)托局部調節(jié)鋼管柱的垂直度。針對鋼管柱吊裝的精度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可以利用全站儀、水準儀和實時動態(tài)全球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eal Time Kinematic,GPSRTK)技術等,包括精準定位和測定鋼管柱的三維坐標,從而為調整鋼管柱的垂直度和水平位置提供精準的定位數(shù)據(jù)[7]。
混凝土勁性柱是由型鋼外面包裹混凝土組成的結構,其質量和截面較大,會增加施工難度。同時,混凝土勁性柱內分布有密集的型鋼,箍筋工藝比較復雜,并且與其他結構構件存在大量交疊,增加了柱內型鋼處理的復雜程度。
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混凝土勁性柱的節(jié)數(shù)采用不同的施工技術。例如,對于第1 節(jié)混凝土勁性柱,可采用鋼板支墊在型鋼下部安裝和固定柱內型鋼,并利用螺栓局部微調型鋼的垂直度;對于第2 節(jié)及以上的混凝土勁性柱,可以采用大磁力線墜控制型鋼的垂直度,用螺栓固定型鋼并在十字形四角方位進行焊接。
針對混凝土勁性柱與其他結構構件相交的問題,可以采用焊接工藝降低鋼筋處理的復雜度。例如,當混凝土勁性柱的型鋼與梁的縱向鋼筋相交時,要保留梁的縱向鋼筋并將其焊接在柱內型鋼表面;當混凝土勁性柱的型鋼與梁的縱向鋼筋垂直時,可以在型鋼上開孔并嚴格控制孔徑的大小,確??v向鋼筋能夠穿過型鋼,鋼筋穿過孔洞后要焊接封閉開孔處,從而避免混凝土勁性柱和梁縱向鋼筋的結構性能下降。
4.6.1 鋼拱梁施工
鋼拱梁施工分可為地面拼裝和高空吊裝2 個步驟:
1)在地面拼裝時,首先利用全站儀和水準儀等標定鋼拱梁拼裝時的地面點位。
然后,在鋼拱梁運輸至施工現(xiàn)場后,利用胎架和前期標定的拼裝點位,以側臥的方式拼裝鋼拱梁。
其次,在正式焊接前利用水準儀對鋼拱梁進行找平,確保不同節(jié)的鋼拱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最后,焊接鋼拱梁。采用立焊、平焊和仰焊的順序,能夠有效避免焊接時鋼拱梁的變形問題。
2)高空吊裝時,采用履帶式起重機將鋼拱梁提升至特定位置和高度,利用水準儀調控鋼拱梁的水平位置和垂直度,調整鋼拱梁的角度并與中心環(huán)焊接固定。
4.6.2 鋼環(huán)梁施工
鋼環(huán)梁為月牙彎型圓環(huán)管,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定位難和安裝角度調控難等問題,因此在鋼環(huán)梁施工前,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精準定位鋼環(huán)梁在鋼拱梁腹板上的具體位置,通過全站儀和水準儀在施工現(xiàn)場的鋼拱梁腹板上定位放樣。然后根據(jù)現(xiàn)場定位安裝鋼環(huán)梁,并利用手拉葫蘆等設施動態(tài)調節(jié)鋼環(huán)梁的安裝角度,根據(jù)施工方案調整鋼環(huán)梁與水平面的夾角,并在校核定位以及角度之后方可進行焊接固定。
在所有焊縫測試完畢且合格后進行卸載,千斤頂?shù)捻斏叨戎恍枳屼摿好撾x墊鐵即可,具體步驟為:首先,卸載前要在米字形鋼拱梁接近中心環(huán)的位置和鋼拱梁中間位置貼上反光片,便于測量卸載前后的鋼結構架體,精準把握卸載后的變化。其次,在卸載中心環(huán)之前,要先拆除球鉸支座底部的限位固定板,并用全站儀觀測支座坐標的變化[8]。最后,拆除第2 d 開始卸載鋼拱梁的支撐架體并測量數(shù)據(jù),應該先拆除支撐架體的對角位置再卸載中心環(huán),在中心環(huán)下部的米字梁上放置千斤頂,在千斤頂頂部做好測量標高的標識點,抽取墊鐵卸載中心環(huán),卸載后狀態(tài)如圖1 所示。
圖1 卸載后狀態(tài)(來源:網(wǎng)絡)
橢圓球體結構支撐體系是大型公共建筑中常見的結構支撐體系,其外形獨特,為橢圓球體,內部空間較大而且空曠,在施工方面存在跨度大、空間定位難度大、平面與高程控制難度大、結構平面復雜以及拼裝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施工質量。
在施工前應根據(jù)工程性質、場地大小和地形環(huán)境等,建立合理的平面控制網(wǎng)和首級高程控制網(wǎng),為施工放樣和平面及高程測量提供依據(jù)。在施工期間,應該高度重視曲線模板的調節(jié)、鋼管混凝土柱的分層安裝及垂直度調節(jié)、混凝土勁性柱的內型鋼相交處理等,以便滿足施工技術標準,切實提高施工質量,保證結構支撐體系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