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wǎng)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樂清市供電公司 王海林
隨著國民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升,居民生產生活對電能供應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無功功率與有功功率均是輸配電網(w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無功功率更是保證整個電力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基礎與前提。對于10kV配電線路來說,運行期間功率因數(shù)降低會導致能耗增加、供電質量下降的問題,因此應及時通過無功補償技術實現(xiàn)無功就地平衡,進而減少線路長距離運輸中的電能損耗,為電力系統(tǒng)運行提質增效提供保障。
一般來說,配電線路輸出功率主要由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組成,其中有功功率是指設備正常運行中直接耗損的部分電能,可實現(xiàn)對熱能、光能、機械能的轉化;而無功功率是將電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為電氣設備作功提供條件。在純電阻性負載狀態(tài)下,交流電電能實現(xiàn)向熱能的轉化,因不做功而產生無功功率;而在實際負載中往往是混合性負載,使得電流通過時存在部分不做功電能,為提高電能利用率,需要針對這部分無功功率無功補償。無功補償技術的主要功能是穩(wěn)定配電系統(tǒng)功率因數(shù)在正常范圍內,從而盡可能減少變壓設備以及輸電線路的電能損耗,提高配電系統(tǒng)運行質量[1]。
就實際情況來看,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無功補償技術才能降低電能耗損、保障供配電質量;反之則會引發(fā)電壓波動、諧波增大等問題。而且,無功功率平衡、無功電源分布及傳輸?shù)榷紩﹄娏ο到y(tǒng)損耗及其經濟性造成影響。
無功補償技術是10kV配電系統(tǒng)無功功率失衡維護的主要技術手段,在配電網(wǎng)出現(xiàn)電壓異常情況時,可及時修復,有效減少電力運行自然線損,保證供電穩(wěn)定性。當前,還應針對10kV配電無功補償工作展開進一步完善,同時明確其應用價值。
一是提高電能使用效率。10kV配電網(wǎng)運行期間,電力輸送線路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電力熱能轉換受限,在無功補償技術作用下可有效降低電流通行運行數(shù)值,實現(xiàn)電容器整合,起到減少電力運行損耗、提高電力運行效率的作用。
二是減少電力線路損耗。線路有功功率損耗計算公式可表示為:Px=R(P2+Q2)/U,式中Px表示的是線路有功功率損耗;R表示的是線路電阻,單位Ω;P表示的是線路輸送有功功率,單位kW;Q表示的是線路輸送無功功率,單位kW;U表示的是線路額定電壓,單位kV。可以看出,減少無功功率輸送可有效降低功率損耗。
三是提高電網(wǎng)輸送能力。視在功率和有功功率的關系式為:P=Scosφ,式中可以看出,在視在功率一定的條件下,功率因數(shù)會隨著輸送有功增加而增大。
四是減少電壓損失。用電過程中受到電流或電壓不穩(wěn)定影響會導致用電成本增加,同時造成潛在的用電危險。采用10kV配電系統(tǒng)無功補償技術后,實現(xiàn)電容器并聯(lián)并減少無功功率,根本上減少了電壓損失,節(jié)約用電成本。而且還可以通過電壓功率調頻優(yōu)化電力系統(tǒng),提升供電穩(wěn)定性[2]。
在對10kV配電線路設置無功補償時,應對補償為止、補償容量以及補償點數(shù)量進行確定。本文以某10kV配電線路為例,對10kV配電無功補償?shù)脑O置原則加以分析。
安裝無功補償裝置時應遵循無功就地平衡原則,最大限度上減少主干線電流傳輸。10kV線路電容器組安裝位置的計算公式可表示為:Li=2i×(2n+1)L,式中:L表示線路長度;n表示電容器組數(shù);Li表示第i組電容器安裝位置與線路首端的距離,i=1,2,…,n。
確定10kV配電線路電容器組容量應遵循盡可能降低線損的原則,通常來說,配電線路中有n補償點,那么第i個補償電力電容器補償容量計算公式可表示為:Qi=2iQ×(2n+1),式中:Q表示線路首端總無功功率;n表示電容器組數(shù);Qi表示第組電容器安裝位置與線路首端的距離,i=1,2,…,n。
對于10kV配電線路來說,第i個補償點網(wǎng)損降低率計算公式可表示為:η=[1-1×(2i+1)2]×100%,結合本式來看,在10kV線路中網(wǎng)損降低率會隨著補償點數(shù)量增加而變大,同時補償效益也在逐漸提高。當補償點數(shù)量到達4時,網(wǎng)損降低率增加幅度開始趨于平緩,因此10kV配電線路補償點一般不超過4個。結合當前的電力工程實踐情況來看,10kV線路補償電容器裝置一般安裝于戶外電桿也不設置自動投切裝置,因此采取的是固定補償模式,通過線路流動最小無功負荷完成電容器容量補償,規(guī)避無功倒送情況的出現(xiàn)[3]。在此期間,應進行最小無功負荷值測算,進而得出線路明確的無功補償容量。根據(jù)上述內容,可得出10kV配電線路無功補償裝置、補償容量及補償點數(shù)量的關系,具體關系見表1。
表1 10kV配電線路無功補償位置、補償容量及補償點數(shù)量的關系
表中L表示的是線路總長度,Q表示的是線路最小負荷無功功率。根據(jù)表1數(shù)據(jù)來看,10kV配電線路上電容器數(shù)量越多,網(wǎng)損下降越顯著,因此對線路運行造成更大影響,需要增加維護投入;而隨著電容器組數(shù)的增加,單位補償容量對應的網(wǎng)損降低率呈減少趨勢,因此對于一般的10kV配電線路來說,電容器可安裝1~2組。
綜合來看,10kV配電無功補償?shù)脑O置原則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于負荷較重的10kV配電線路來說,可在距支線首端2/3處安裝電容器,確保補償容量為無功負荷平均值的2/3;二是還可在干線距首端2/3處安裝電容器,補償容量為整體線路剩余無功負荷的2/3;三是在對10kV配電線路實施無功補償技術時,應以負荷較重及長度較長的線路為重點,若干線長度在10km以上可對其配電線路進行補償;而對于鐵損≥70%的線路則不宜安裝電容器,避免增加線損[4]。
10kV配電線路運行期間,受到結構復雜、功率因素低、負荷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響,造成較大的線路損耗,為保證供配電質量,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投入,需要對無功補償技術進行計算優(yōu)化。
補償前線路功率因數(shù)計算應根據(jù)代表性月份實際情況,根據(jù)10kV配電線路有功電量和無功電量得出各個線路的功率因數(shù),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式中:λ1表示線路補償前線路功率因數(shù);AY表示線路有功電量,單位kWh;AW表示線路無功電量,單位kWh。
通常情況下,變電站10kV出線不會配置功率表,因此可根據(jù)最小電流、最大電流、母線電壓以及功率因數(shù)進行線路最小、最大有功功率計算,公式表示為:、,式中:Px及Pd分別表示線路最小和最大有功功率,單位kW;Ix及Id表示線路最小、最大電流,單位A;U表示10kV母線電壓,單位kV;cosφ1表示線路補償前功率因數(shù)。
線路最小補償容量。須根據(jù)最小負荷以及補償前后功率因數(shù)進行計算,將其作為定補,避免10kV線路運行至最低負荷時存在補償?shù)顾颓闆r而導致線損升高,其公式可表示為:,式中:Qx表示線路最小補償容量,單位kVar;cosφ1及cosφ2表示線路補償前后功率因數(shù);線路最大補償容量。需根據(jù)最大負荷以及補償前后功率因數(shù)進行計算,其公式可表示為:,式中:Qd表示線路最大補償容量,單位kVar;cosφ1及cosφ2表示線路補償前后功率因數(shù)。
在滿足有功負荷相同條件時,通過無功補償技術可以起到降低變壓器在功率的作用,根據(jù)視在功率與有功功率關系式P=Scosφ得出,在實施無功補償技術后,可實現(xiàn)cosφ1向cosφ2的轉變,進而得出:ΔS=S1-S2=P(1/cosφ1-cosφ2)。在滿足功率相同條件時,通過無功補償技術可以起到提高變壓器有功輸出的作用,在落實無功補償技術后,P1、P2為補償前后的有功功率,進而得出:P1=S×cosφ1、P2=S×cosφ2,由于cosφ2≥cosφ1,供電設備在相同容量狀態(tài)下就可以輸出更多有功功率。
與此同時,在變壓器額定條件下,變壓器有功輸送能力會隨著功率因數(shù)降低而降低,因此除了要考慮負載有功功率以外還要更多關注到功率因數(shù),避免出現(xiàn)變壓器超載的情況。隨著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起到增加有功功率、減少無功功率的作用,電力系統(tǒng)無功負荷也會隨著無功補償而降低,保證供電設備可以達到額定出力要求。
實施無功補償技術后,電力系統(tǒng)網(wǎng)絡損耗減少值可以表示為:ΔP=ΔP1-ΔP2=3(I21-I22)R,式中:ΔP1、ΔP2表示補償前后的線路損耗;I1、I2表示補償前后通過電力線路的電流;R表示電力電路電阻。相較于補償前,補償后有功損耗減少值可表示為:θ=(ΔP/ΔP1)×100%。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受到無功補償技術的影響,通過電力線路電流會一定程度上減少,電力系統(tǒng)網(wǎng)絡損耗也會降低,為便于計算,視為U2≈U1,得出:η=(1-cosφ1/cosφ2)×100%。
根據(jù)上式得出,例如功率因數(shù)為0.7,經過無功補償后提升至0.95,那么電力線路有功功率損耗相較于補償前可減少46.8%,電力線路電壓損失可減少27.2%。結合電力設計規(guī)程來看,應保證電力線路電壓損耗在5%以內,進而可以得出線路允許電壓損失最大值為5%×(1+27.2%)=6.4%,即線路有功損耗會在6.4%以內。由此可見,在無功功率補償技術作用下,電力線路損耗將明顯減少,節(jié)能效果顯著提升,而且隨著功率因數(shù)提高,線路減少的損耗通常會在線路運行總功率的2.9%以內。
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還可直接減少用戶電費支出,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針對10kV配電線路進行無功補償后,一方面可以提高功率因數(shù),用戶可以根據(jù)功率因數(shù)調整而獲得供電部門獎勵;另一方面,在提高功率因數(shù)后,電網(wǎng)傳輸因無功功率造成的有功損耗顯著降低,進而減少電費支出,給用戶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無功補償技術是10kV配電線路運行過程中重要的補償方式,在優(yōu)化補償效果、提高設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本項目運行期間,充分發(fā)揮無功補償技術成效,在安裝無功補償裝置期間應對補償位置、補償容量以及補償點數(shù)量加以確定,并對具體的技術應用進行計算優(yōu)化。結合本項目實施情況來看,該技術在提高設備供電能力、降低線路電力損耗、減少用戶電費支出等方面也起到明顯作用,因此具有較強的經濟性、安全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