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愛紅
(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二病區(qū),泰安,271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其患者群體主要是青壯年,疾病的具體表現(xiàn)存在一定個體差異,有預后差、病程長的特點[1]。精神分裂癥主要靠藥物控制病情,但僅依靠藥物獲得的整體康復效果有限。而且患者因為疾病和服用精神藥物的影響,睡眠質量多不理想,如果沒有有效措施可能加重病情,進而影響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因此需要針對性地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提高康復效果,改善睡眠質量。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是綜合性的護理策略,能夠給予患者心理、認知、行為改善等多方面的關注,幫助患者提高睡眠質量[2-3]。配合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有利于提升癥狀改善效果和生命質量。本研究分析了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與康復護理結合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的提升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山東省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電腦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6~57歲,平均年齡(43.17±4.7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2.19±1.25)年。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42.48±4.69)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2.67±1.39)年。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在本院確診精神分裂癥后入組,進行個性化治療。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精神科護理,以病情護理、用藥護理為重點,同時給予各個方面的指導。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增加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結合康復護理。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1)睡眠健康教育,選擇不影響患者休息的時間,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普及疾病對睡眠的影響,強調保持良好睡眠對疾病改善的重要性,教會患者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2)環(huán)境干預,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保持病房有高質量的空氣和適宜的溫濕度,夜間將病房外燈光調低,提醒患者、家屬、醫(yī)護人員夜間超過9點就盡量減少走動和交談,不讓患者受到打擾。3)睡眠干預,和患者一同制定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計劃,打印成表格并發(fā)放給患者,鼓勵患者按照計劃表嚴格執(zhí)行。指導患者每天進行4~5次的反復深淺交替呼吸,每晚睡前20 min用溫水泡腳。協(xié)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午睡時間進行控制,保持在15 min,提醒患者每晚睡前的1~2 h不要做劇烈活動,不要看過于刺激的書籍和電影,睡前不要進食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同時在睡前1 h排尿。為患者準備舒緩的音樂促進睡眠,若患者精力充沛,囑咐家屬和患者交流一些有趣的事,讓患者保持安靜盡快進入睡眠;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或幫助其按摩進行肌肉放松。指導患者采用舒適的體位臥床,以右側屈膝臥位為主。若有需要,遵醫(yī)囑合理應用藥物進行干預。
康復護理:1)心理康復,旨在治療全程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許多患者就診時會產(chǎn)生恐懼、煩躁情緒以及沖動行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情緒進行安撫,同時進行家庭式護理,營造家庭氛圍,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引導患者進行主動積極的情緒管理,和患者一同分析其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通過引導讓其認識到不理性情緒的危害,教會患者應對偏見或歧視的方法以及合理解決沖突的辦法。邀請預后良好、成功融入社會的患者以現(xiàn)身說法的形式與患者分享治療經(jīng)驗、強化自信心和減輕疾病恥感的技巧。2)行為康復,關注患者社交能力的提高,教會患者有效的交流技巧,詳細灌輸回歸社會后應對歧視和偏見的技巧,教會患者合理應對沖突。治療期間多組織同一病房、病區(qū)的患者進行情景演練,同時在情景演練結束后鼓勵患者自評并引導患者之間分享經(jīng)驗。定期組織社交活動,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比如集體進行讀書活動、做游戲、共同勞作等。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有針對性地讓患者自主地完成一系列生活能力訓練,適時地給予患者督促以及鼓勵,并詳細記錄患者的康復情況,從而及時地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和不當行為。3)運動康復,為患者選擇適合的運動方法,提醒患者不要在空腹狀態(tài)下運動,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打太極拳等,活動時也以循序漸進為原則。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進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量表包括催眠藥物、睡眠時間、入睡時間、日間功能、睡眠障礙、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等多個方面,每項指標0~3分,滿分21分,對比2組的量表總分,睡眠質量越好分值越低[4]。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不良情緒進行評估,進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情緒越差則分值越高。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社會功能進行評價,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進行評分,得分越高則社會功能越良好[5]。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程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SSP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SP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SPI評分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SSPI評分比較分)
精神分裂癥發(fā)生后能夠根據(jù)具體的表現(xiàn)分為單純型、緊張型、青春型、偏執(zhí)型等幾大類型,同時也可根據(jù)病情程度和預后效果分為緩解期、慢性精神分裂癥、衰退期等。精神分裂癥常常會讓患者產(chǎn)生與現(xiàn)實不符的妄想,如被追蹤、被控制或是與特定事件有特殊聯(lián)系等;也有患者可能出現(xiàn)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或觸覺上的感知異常,如聽到聲音或看到不存在的人或事物;還有的患者可能表現(xiàn)出意志力和目標導向性的缺失,缺乏積極主動的行為;此外,疾病也會讓患者表現(xiàn)出思維跳躍、言語雜亂、難以組織和表達思維等[6-7]。一般的一系列負性癥狀包括情感淡漠、社交退縮、言語減少等。必須要重視的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面臨較高的自殺風險,尤其是在初發(fā)期間或出現(xiàn)重度抑郁癥狀時,同時許多患者會因為疾病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如營養(yǎng)不良、缺乏運動、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也不盡如人意,生命質量也下降明顯。同時還對患者的睡眠質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睡眠問題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也較為常見。失眠是患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很多患者有難以入睡、保持睡眠或早醒的狀況,分析原因與病癥導致的焦慮、抑郁、妄想和幻覺等癥狀有關?;颊邞盟幬锏牟涣挤磻鸵恍┘膊“Y狀也容易造成睡眠中斷,還有患者容易有噩夢產(chǎn)生,導致睡眠質量降低。采用科學的干預手段,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提高康復效果,對患者病情的改善有積極的價值,但常規(guī)的護理缺乏針對性的手段,對患者病情康復的促進效果有限[8-9]。
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是一種綜合的護理方法,能夠通過全面的睡眠教育,向患者灌輸有關健康睡眠習慣和睡眠行為的知識,幫助患者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健康的睡眠規(guī)律,通過行為干預,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改變負面的睡眠觀念和行為,同時進行睡眠干預,通過調整睡眠環(huán)境、調整睡眠時間以及多種促睡眠手段,幫助患者提高睡眠質量[10]??祻妥o理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huán),能夠配合藥物治療提高患者疾病的控制效果。針對此類患者,康復護理包括心理康復、職業(yè)康復、社交技能康復等,同時也要考慮康復計劃的個性化,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康復方案和目標。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康復護理能幫助其重建自信,提高社交能力和實現(xiàn)自主生活,而且康復護理重視患者的主動參與和自我管理,通過心理支持和行為干預再加上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讓患者掌握有效管理癥狀的方法和日常生活技巧,促進自我護理能力全面提高??祻妥o理也是持續(xù)性的,能夠幫助患者建立穩(wěn)定的社交網(wǎng)絡,有助于減少社會孤立感。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結合康復護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睡眠的積極干預,配合高質量的康復,能促進患者睡眠質量顯著改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情,同時重視心理方面的康復,而且睡眠質量的改善更利于患者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SPI評分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康復護理的全面性也是患者恢復社會功能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系統(tǒng)性睡眠干預結合康復護理能夠提升睡眠質量,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社會功能。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