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英
(福建省晉江市醫(yī)院眼耳鼻喉科,泉州,362200)
白內障是指眼內晶體透明性降低,或顏色改變,導致光學質量降低的退行性改變。近年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不斷上升,白內障的患病率有明顯升高趨勢,數據顯示目前白內障是全球第1位的致盲性眼病,預測至2050年,國內白內障患者總數將自2020年的0.94億增長至1.87億,將成為影響老年人正常生活的重要疾患[1-2]。手術是治療白內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過手術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積極意義[3-4]。然而臨床實踐發(fā)現,部分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前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睡眠質量也會受到影響。本文通過研究發(fā)現,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實施術前健康教育結合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睡眠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于福建省晉江市醫(y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齡(71.06±6.32)歲,平均病程(10.56±2.56)個月。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9.98±8.16)歲,平均病程(11.05±3.01)個月。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符合老年性白內障診斷標準且出現相應臨床癥狀者;2)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具備正常語言表達能力者;4)年齡≥60歲者[5]。
1.3 排除標準 1)合并精神疾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3)并發(fā)惡性腫瘤者;4)外傷性白內障或其他眼部疾病者;5)乙醇或藥物依賴者;6)已納入其他未結題臨床研究者[6-7]。
1.4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具體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實施健康教育,告知其住院期間注意事項,同時予以其恰當的生活指導,完成術前各項檢查,術前與患者做好談話,術后告知其注意事項及康復要點等。觀察組5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術前健康教育與認知行為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健康教育。除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外,增加對患者白內障相關知識的講解,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文化程度、心理狀態(tài)等,依據患者的病情設置個體化干預,如對文化水平較高者發(fā)放宣傳冊,對接受程度較低者推送視頻、面談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治療措施、預后等情況,詳細敘述患者的治療流程、預期療效等,通過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來降低患者的恐懼感。2)認知行為干預。a.情緒干預:患者及其家屬術前均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應適當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引導患者積極面對手術,提高治療信心,同時積極尋求患者家屬的支持。b.認知干預:告知患者重視術前、圍術期的眼部保護工作,做好術后視力恢復期的健康保護。c.睡眠干預:提高對患者睡眠質量的重視程度,術前做好患者心理撫慰的同時,通過營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適當服用助眠藥物等措施,為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奠定基礎。
1.5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8-9],SAS量表總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量表總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障礙評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得分[10],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均采用0~4分評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睡眠障礙越嚴重;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自我效能越高;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評估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11-12],得分<70分為不滿意,70~85分為滿意,>85分為非常滿意。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D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D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因白內障致盲者占40%左右,我國目前60歲以上人群約為1.2億人,每年新增白內障患者病例數約為500萬人。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內白內障患病率較高,總患病率約為46.8%,且調研顯示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加,白內障患病率呈現升高趨勢,60歲以上、70歲以上、80歲以上年齡個體的白內障患病率約為27.9%、53.2%以及68.0%[13]。近些年的研究指出,老年性白內障病因較為復雜,一般為多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已有的報道顯示,年齡、職業(yè)、性別、地理環(huán)境、營養(yǎng)因素等均與該癥的出現有關。在改善白內障患者臨床癥狀方面,外科手術仍然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但術前對疾病認知的缺乏、手術造成的創(chuàng)傷、圍術期的疼痛等都會對患者的康復有顯著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情況[14]。
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分析了將術前健康教育結合認知行為干預應用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可行性。結果顯示,相較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聯合運用術前健康教育聯合認知行為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焦慮抑郁情緒方面得到顯著改善[15]。我們分析認為,白內障會顯著影響老年人的生活,除影響患者視覺功能外,還會影響患者出行,而長期的室內活動會造成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關節(jié)穩(wěn)定性降低[16]。外科手術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受手術創(chuàng)傷等因素影響,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會出現其他問題,如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上述問題輕則會延緩患者圍術期康復進程,重則會增加患者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7]。本文中觀察組患者開展的術前健康教育聯合認知行為干預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分析其原因與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關。
本研究分析還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睡眠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認為圍術期睡眠質量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康復進程具有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對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治療患者開展術前健康教育聯合認知行為干預可以顯著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睡眠質量,且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