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莉 曾云華
(福建省泉州市中醫(yī)院康復科,泉州,362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卒中已成為全球致殘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高達30%~50%。傳統(tǒng)治療方法存在藥物依賴、耐受性和不良反應等。有研究表明,經(jīng)顱重復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通過對大腦皮質(zhì)興奮性和抑制性的調(diào)節(jié),改善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礙和抑郁情緒[1-4]。本研究采用rTMS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34例,并與常規(guī)治療34例對照,結合睡眠監(jiān)測和神經(jīng)影像學檢查等手段,觀察對患者抑郁情緒、睡眠障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中醫(yī)院康復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3.28±7.88)歲,病程4 h至16 d,梗死部位:前額葉15例、扣帶回12例、杏仁核7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53~83歲,平均年齡(64.11±6.38)歲,病程3 h至15 d,梗死部位:前額葉16例、扣帶回12例、杏仁核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檢查均在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行并通過福建省泉州市中醫(y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
1.2 診斷標準 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關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診斷標準,經(jīng)頭顱CT和(或)MRI證實,且為首次發(fā)病[3];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評分>17分[4]。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經(jīng)CT檢查可見顱內(nèi)關鍵部位皮質(zhì)下部位(如皮質(zhì)下動脈供血區(qū))有梗死灶;2)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3)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等。
1.4 排除標準 1)有rTMS治療禁忌證者;2)意識障礙、癡呆者,嚴重失語或認知障礙者;3)有嚴重軀體疾病者;4)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所致抑郁者;5)有嚴重自殺傾向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予阿普唑侖片(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AZ210306),0.8 mg/次,1次/d,睡前30 min口服??偗煶虨?周。
1.5.2 觀察組 磁刺激治療儀(河南優(yōu)德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YD-MT500),應用rTMS技術對右額葉背外側區(qū)進行治療。使用“8”字形線圈,頻率為1 Hz,磁感應強度為500 Gs,刺激強度設定在80%~120%運動閾值之間。每次治療持續(xù)20 min,1次/d,治療5 d后休息2 d??偗煶虨?周。
1.6 觀察指標 1)睡眠質(zhì)量。2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4、8周,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估睡眠質(zhì)量。PSQI由19個項目組成,分為7個方面: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zhì)量、睡眠效率、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障礙,總分為0~21分。PSQI評分5分為睡眠質(zhì)量良好,5~10分為睡眠質(zhì)量一般,>10分為睡眠質(zhì)量差。評分越高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7]。2)抑郁情況。2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4、8周,比較HAMD-17評分。HAMD-17評分包括抑郁情緒、有罪感、自殺、入睡困難等17個條目,總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嚴重[8],HAMD-17評分<7分為無抑郁感,7~17分為輕度抑郁,18~24分為中度抑郁,≥25分為嚴重抑郁。治療后16周,計算2組患者HAMD-17評分改善情況。3)神經(jīng)功能情況。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4、8周,比較2組患者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NIHSS評分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等條目,評分越高提示神經(jīng)功能損害越重[8]。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記錄2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頭暈、頭痛、乏力、嗜睡。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8周,2組PSQI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2、4、8周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HAMD-17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8周,2組HAMD-17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17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8周,2組NIHSS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9.41%(3/3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82%(10/34),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颊邥械角榫w低落、失去興趣、精神疲乏、自我否定和無助等。這種情緒狀態(tài)會影響到睡眠,導致睡眠障礙。抑郁情緒對睡眠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抑郁情緒可導致患者難以入睡,患者會感到煩躁、不安或者過度思考,從而導致失眠。其次,患者會經(jīng)歷早醒或者夜間醒來,從而導致睡眠質(zhì)量下降。最后,抑郁情緒會導致患者白天昏昏欲睡,精力不足,甚至出現(xiàn)晝夜顛倒的情況。睡眠障礙對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復和生命質(zhì)量都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睡眠不足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劇疲勞感,從而影響身體的康復。睡眠障礙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導致患者的抑郁情緒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huán)。治療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療應該綜合考慮其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的癥狀,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和預后。
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jīng)調(diào)控技術,可以通過磁場刺激大腦皮質(zhì)神經(jīng)元活動,從而治療抑郁和睡眠障礙等癥狀。研究發(fā)現(xiàn),rTMS對于緩解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效果較好[8-9]。具體來說,rTMS技術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和睡眠質(zhì)量,減輕痛苦和不適感。阿普唑侖片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鎮(zhèn)靜藥物,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緩解患者的焦慮和失眠等癥狀,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反應,如藥物依賴性、長期使用后可能導致藥物耐受性等。此外,阿普唑侖片也有一定的風險,會導致意外事故或者呼吸衰竭等嚴重后果。因此,rTM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jīng)調(diào)控技術,可以避免鎮(zhèn)靜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和風險,治療卒中后抑郁患者更加安全和有效。采用rTMS治療可以幫助患者緩解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從而改善生命質(zhì)量和促進康復。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2組患者治療2、4、8周后,觀察組HAMD-17和C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rTMS較阿普唑侖片能夠更有效地緩解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其原因主要包括,1)治療機制不同。rTMS通過刺激大腦中與情緒和睡眠有關的區(qū)域,可以使神經(jīng)元活動更加平衡,從而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阿普唑侖片則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產(chǎn)生鎮(zhèn)靜和催眠作用,但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和行為功能。2)治療持久性不同。rTMS治療可以持續(xù)影響神經(jīng)元的活動狀態(tài),從而長期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而阿普唑侖片則往往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緩解癥狀,且存在藥物耐受性和藥物依賴性等問題。3)不良反應不同。rTMS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不會像藥物治療一樣出現(xiàn)藥物依賴性和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阿普唑侖片使用時會引發(fā)頭暈、嗜睡、肌肉無力等不良反應。因此,rTMS治療在緩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方面相對于阿普唑侖片治療更加有效和安全。
綜上所述,rTMS治療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睡眠障礙,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本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rTMS的作用機制,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選擇。同時,也有助于推動rTMS技術在精神疾病領域的廣泛應用。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還需要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來驗證結果。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