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雨桐
這篇通訊記敘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里,中國航天員乘組首次“太空會師”的情景,表達了中國為探索宇宙奧秘、增進人類共同福祉而不斷奮進、永無止境的奮斗精神。
文章題目“我們一起把空間站建好!”引用神十五乘組鄧清明的話,是對神十四乘組工作的高度贊譽,也是神十五乘組的自信流露,“我們”還包括無數(shù)幕后英雄的無私奉獻。
第七段運用動作描寫,既表現(xiàn)了首次飛天的張陸心情激動,又表現(xiàn)了劉洋經(jīng)驗豐富,關(guān)心同志;而第十七段則運用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陳冬的謙虛品格,也突出他為中國空間站建設(shè)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一直不敢貿(mào)然踏足這片土地。延安的底色紅得純粹,那是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們的血,是飄揚的五星紅旗,是經(jīng)年彌漫的戰(zhàn)火硝煙。數(shù)不清的遺址、沉甸甸的記憶讓人心生敬畏,在完全做好接受的準備之前,誠惶誠恐,唯恐褻瀆了這方純凈與神圣。終于,我懷揣著崇敬與熱情,和同伴一起踏上了開往延安的列車,去親自感受動蕩的年代里,那份厚重底蘊,那段歲月綿長。
一下車,來自西北的風向我們撲來。連綿山脈,黃土高坡,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踏上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在延安新聞紀念館,我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一張老舊的照片上,毛澤東主席拘謹?shù)刈谝巫由?,衣領(lǐng)早已磨毛。講解員講道:“毛主席當年并不想拍這張照片。膠卷在當時是很珍貴的東西,他不想把好東西浪費在自己身上,說要給戰(zhàn)士們用?!泵飨傉f:“多拍拍群眾,不要拍我。”照片上,毛主席面容和藹慈祥。這張照片,穿越戰(zhàn)火烽煙,保存至今。
偉大的人總是相似。楊家?guī)X,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的故居大同小異,一律是冰冷的土墻、簡陋的陳設(shè)、昏暗的燈光。紗窗上的破洞很大,既擋不住風,也攔不住跳蚤、蒼蠅。當然,最多的,還是書。據(jù)講解員說,從行軍打仗到新中國成立后去外地出差,毛主席總是帶著一大堆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也全然不顧,閱讀不輟。當年,世界著名記者斯諾曾專程來延安采訪毛主席。到了飯點,作為中共領(lǐng)導人的毛主席,花兩毛錢請斯諾吃了白菜饅頭,清淡無比。有村民看不下去,主動提了一只雞送給毛主席,這才見著了肉腥。
這就是革命家的力量,這就是共產(chǎn)黨的信仰。
山腰上,隨處可見一些學生模樣的青年,擺好畫架,蘸滿油墨,或深或淺地描繪著黃土高坡獨特的風景。他們是延安大學的學生,來楊家?guī)X采風。在這里,年輕的靈魂和滄桑的歷史發(fā)生了奇妙的融合碰撞。
“延安有寶塔,巍巍高山上?!迸郎蠈毸?,我們已經(jīng)氣喘吁吁,兩腿發(fā)軟。此時我們的站位已經(jīng)很高,基本可以看到整個延安城的全貌??吹綄毸?,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塔底層拱門門額上“高超碧落”“俯視紅塵”的題字。還沒等我細看,就聽到一聲驚呼:“看啊,寶塔山亮了!”
首先從底座開始,暖色的燈光迅速向上延伸,一層接著一層,一串兒連著一串兒。沒過多久,就籠罩了整座寶塔?!翱炜茨沁?,對面的山也被點亮了!”我的視線跟著聲音一轉(zhuǎn),果然,霓虹璀璨的延安城,彩色的游龍向上攀爬,直沖云霄。顧不得天氣嚴寒,我們都興奮地拿出手機或相機,記錄下這難得一見的時刻。五星紅旗在頭頂颯颯作響,腳下的車輛川流不息,黃的光,亮的夜,恍惚間,耳邊響起了深情的呼喚:“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延安是革命老區(qū),但并不代表陳舊落后。在去魯藝(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的路上,我們還經(jīng)過了一個特別的地方——延安新區(qū)。這里高樓林立,配置齊全,馬路寬闊而平整。凜冽西北,黃土高坡,貧瘠的土地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讓延安這座城市多年來停滯不前。延安人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中疏外擴,上山建城,這是骨子里割舍不了的紅色基因,更是對延安精神的一脈傳承。
(選自延安新聞網(wǎng)2021年10月17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