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佳琳 上海市徐匯區(qū)牙病防治所口腔預防科主治醫(yī)師
牙齒的缺失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牙列缺損是上頜或者下頜牙列內(nèi)有一顆或多顆牙齒因為各種原因缺失,但口腔內(nèi)仍然存在天然牙齒。牙列缺失則是上頜或者下頜天然牙全部缺失,稱為上頜牙列缺失或下頜牙列缺失。全口天然牙全部缺失,我們稱其為無牙頜。
牙齒缺失會對我們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1.對口腔的咀嚼功能造成影響。咀嚼效率降低,食物不能充分被嚼碎,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消化功能及全身的營養(yǎng)吸收。
2.長期不良的咀嚼習慣,如單側咀嚼,也會對顳下頜關節(jié)造成損害,從而出現(xiàn)關節(jié)癥狀甚至面部外形的不對稱。特別是牙列缺失的全口無牙的患者,由于失去了牙齒對面下1/3高度的維持和對唇頰軟組織的支持,易出現(xiàn)面下1/3高度變短,軟組織塌陷、皺紋加深、口角下垂等面容蒼老的改變,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社交活動。牙列的缺損對發(fā)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缺牙如果長期不修復,會造成鄰近的牙齒會向缺牙的位置傾斜,引起牙齒間的食物嵌塞,從而易導致齲病及牙周的疾病。
那我們?nèi)绾闻袛嘧约涸谕g人中是否失牙過多,什么樣的牙齒才算健康呢?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可以給我們作為參考。報告顯示,在我國成年人中,35~44歲年齡人群平均留存牙數(shù)為29.60顆,無牙頜率小于0.01%;55~64歲年齡人群平均留存牙數(shù)為26.27顆,33.8%的人牙列完整;65~74歲年齡人群平均存留牙數(shù)為22.50顆,18.3%的人牙列完整,6.82%的人全口無牙。而8020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牙齒健康的標準,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能夠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動的功能牙。
牙齒缺失的原因可以由多種不同的因素造成,包括齲病、牙周病、牙外傷、腫瘤、先天缺牙等,其中齲病、牙周病、牙外傷是缺牙的主要原因。
齲病是造成牙列缺損的主要原因,它是口腔中最常見的多發(fā)病。全國65~74歲人群恒牙的患齲率高達98%,當一顆牙的齲病發(fā)展到無法通過牙體牙髓治療保留患牙,它所面臨的結果往往是拔除。
同時,牙周病也是危害口腔健康的另一常見因素,嚴重的牙周病會引起牙齦的退縮以及牙齒的松動、脫落。在臨床上,大多數(shù)牙列缺失的病因就是牙周疾病。秋天的天氣干燥,會使得口腔內(nèi)的唾液分泌變少,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從而使得牙周疾病高發(fā)。因此,秋季建議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
1.治療:根據(jù)牙齒缺失的數(shù)量、口腔內(nèi)余留牙齒的情況等口腔條件,我們有不同的針對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情況的修復方法,主要有固定修復、活動修復和種植修復。當完成了對缺失牙齒的修復以后,定期的隨訪與檢查也是保護口腔內(nèi)其他余留牙齒,提高修復體使用壽命的重要一環(huán)。對于新問題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保護好我們的牙齒。
2.預防:牙齒的缺失是多因素導致的結果,因此牙齒缺失的預防要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樹立自我保健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減少甜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如餐后漱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對于在牙刷毛難以進入的牙間隙,可以使用牙線減少食物嵌塞等。
其次要定期地進行口腔檢查,對齲病、牙周病等易造成缺牙的因素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避免口腔健康狀況進一步的破壞。
第三、對于已經(jīng)缺失的牙齒,我們也要盡量及時修復,重新恢復咀嚼功能,保護好口腔內(nèi)剩余的天然牙,減小進一步失牙的可能。
相關鏈接
種植牙,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相比較而言,種植牙是最好的牙齒缺失修復方式。它不是真的種上自然牙齒,而是通過醫(yī)學方式,選用與人體相容性好的材料制成人工牙根,把它“種”到牙槽骨內(nèi),然后再在牙根上鑲上逼真、堅硬的烤瓷牙冠,一顆新牙便“種”出來了。
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又能接受種植牙治療所需的較長時間周期,對于以下幾類患者而言,種植牙往往是最佳選擇。
1.下牙全部缺失,并且下頜牙床嚴重吸收的患者。這類患者做普通全口活動假牙常常不太好用。
2.只缺失1~2顆牙。缺牙處旁邊的牙齒健全,不愿將健康牙磨小做固定義齒的患者。
3.不適合戴活動假牙,容易發(fā)生口內(nèi)潰瘍或是惡心、嘔吐的患者。
4.做過頭面部手術,無法做普通活動假牙的患者。
5.以往曾戴用固定義齒,再次修復時口內(nèi)余留牙條件不夠好,不能做常規(guī)固定修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