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 啟迪學生智慧,提升學生領悟道理的能力,是新時代師者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重要價值定位。作為帶班育人的重要組織者,班主任凝聚班級精神、創(chuàng)設共情環(huán)境、探索育人方法的實踐能力決定著啟智悟道育新人的成效,也關乎著新時代“大國良師”的責任擔當。
[關鍵詞] 啟智悟道;班級精神;共情環(huán)境;德育方法
古人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比瞬攀呛饬恳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新時代教師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班主任是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帶班育人工作中,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高度,啟迪培育學生智慧,提升領悟真理本領,是落實“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教育新指示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新時代“大國良師”的價值新定位。
一、思困——聚焦實踐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五育并舉”育人體系的不斷完善、“大思政課程”建設的全面推進,班主任的帶班育人工作也在不斷探索和優(yōu)化。然而,在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高度、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實踐中,仍面臨不少困境。
(一)評價觀念片面
什么樣的學生是公認的人才?“結果至上”“分數說了算”的評價觀仍然占據著極大比例。每年伴隨著中高考季,社會上會不斷涌現(xiàn)各種熱鬧非凡、千奇百怪的“儀式”,類似“高考圣地”的概念層出不窮?,F(xiàn)象背后是對苦讀多年的青少年學生的美好期待與祝福,但也恰恰說明了對于“成才”的片面解讀。回到班級生活,評優(yōu)評先工作往往是對一個班主任的極大考驗:什么樣的學生能夠成為一個班級的榜樣典型?在各類評選工作中,因理念不同引發(fā)的學生沖突、家校沖突現(xiàn)象并不在少數。這是對班主任帶班育人工作導向的一大
考驗。
(二)智育功能放大
在學校生活中,智育起著重要作用,但智育不是簡單的積累知識和傳遞知識。知識也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流通”。現(xiàn)實情況:在學生的班級生活中,更多時候“班級”二字是與“學習”二字畫等號的,班集體是學生獲得知識、提升學業(yè)能力的最重要場所。這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發(fā)出這樣的提示:“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唯一、吞沒一切的活動領域?!卑嗉w的作用和帶班育人的過程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知識,記住了知識也絕不意味著學生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
(三)育人方法單一
學生都是具體的、獨特的存在。當今的中小學生成長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各類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甚至是交鋒,學生的個性特點更加明顯。但通常,我們的教育手段不能夠全面地關注到“這一個”。因此,不難發(fā)現(xiàn),進入班集體生活中的學生們,很快就產生了“區(qū)別”,甚至,在很多一年級的新生群體中,會出現(xiàn)不少所謂“成績落后”的學生。這也敦促著每一位帶班育人的教師去思考作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方法是否符合他們的個性。
二、厘清——“啟智悟道”內涵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路向。因此,班主任應聚焦學生的生命成長高度,啟迪培育學生智慧,提升他們領悟真理的本領,進而豐富他們成長的內涵。
(一)用理想信念奠基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青少年精神成長的“缺鈣”。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論述: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樹立的人生信念。學生擁有這樣的遠大理想和人生信念,有利于明確成才的方向,為增長才干、助力祖國發(fā)展的人生道路厚積能量。這也是班主任引領學生“啟智悟道”的把舵方向。
(二)用終身學習接續(xù)
班主任的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如果用相同的標準進行衡量,那么班級中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學業(yè)成績、交往能力等各個方面總是存在較大的差異。腦科學研究證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并不受限于固有的發(fā)展階段。因此,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主任應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和青少年成長需求,率先加強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究和思考,引領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者的角色認知。
(三)用自我教育強化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但無法代替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可以啟迪學生的智慧生長,但無法贈予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需要清晰界定的是,班主任的職責是去挖掘、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美好的東西,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學生體會到自己不只是一個受教育者,而且是國家的公民,未來社會的一分子,學會在成長的道路上積蓄智慧,進而自覺地選擇生活道路。
(四)用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助力
教育是指向未來的。人工智能已經引發(fā)了諸多領域與行業(yè)的深刻變革,對教育的系統(tǒng)性變革更是呼之欲出。當下,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素養(yǎng)。作為帶班育人工作的重要執(zhí)行力量,班主任需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學價值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有我”的志向,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引領班級學生逐步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更好地助力他們“啟智悟道”。
三、行動——成就“啟智悟道”之師
(一)凝聚高度認同的班級精神,錨定“啟智悟道”方向
知識只有在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吸引住思想和激起興趣時,才談得上是知識。學習是基于外部環(huán)境的,需要將已經學習到的知識或者技能遷移到新的環(huán)境中去,并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是要經過悉心的培養(yǎng)和熏陶的。因此,積極創(chuàng)建有利于學生智慧啟迪、道理領悟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從顯性環(huán)境和隱形環(huán)境入手。
1.“手創(chuàng)角”鼓勵人人動手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也為班級勤于思考、動手的學生創(chuàng)建自我展示的平臺,筆者曾在班級設立了一個“手創(chuàng)角”,用以擺放學生生活中的小創(chuàng)作與小發(fā)明。從最先的手工泥塑作品,到后來的“水果”電池、桌面吸塵器……在作品不斷涌現(xiàn)的氛圍中,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展示行列,主動積極地嘗試在生活中“手創(chuàng)”。從“手創(chuàng)”到“首創(chuàng)”,班級的一位手創(chuàng)達人獲得了報警裝置的發(fā)明專利。
2.“學而”文化啟迪善思
“學而班”是筆者曾經帶過的一屆班級班號?!皩W思結合”是必要的學習習慣,“思考”是一個人生發(fā)智慧的重要品質。而出人意料的是,經班級全員討論,大家為了強化和提醒每一位成員“思考”對于一個人的重要作用,特意將班號中的“思”隱去。無形中,將尋“思”應“思”的導向植入班級成員心中。在集體觀念認同下,“學而班”將“思”文化貫穿學段,以“愛思”—“善思”—“樂思”為主線,建構初中學段三年的生活目標,將勤于思考的品質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內涵,實踐證明強化了“學而班”成員的善思品質。
(二)營造平等友愛的共情關系,滋潤“啟智悟道”土壤
近年來,研究表明,教師社會情感能力對提升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有積極促進的作用。社會情感能力高的教師能夠積極回應學生的心理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充滿溫暖、關愛的共情教育環(huán)境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從迷惑沖突走向澄明平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并作出相應的行動,形成自己的學習智慧。因此,帶班育人過程中教師應當營造生動活潑、和諧友愛的教育共情氛圍,積極提倡師生之間民主對話、平等溝通,方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筆者曾嘗試用以下方式進行共情關系的營造。
1.“悄悄話”聯(lián)系本聯(lián)絡師生情感
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網絡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師生對話、親子對話常常變得有限和單一,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回歸傳統(tǒng)的文字對話機會,往往會收獲一些意外的驚喜與感動?!扒那脑挕北揪褪枪P者帶班過程中與學生建立文字對話的載體,它承載著一些不便面對面溝通的話題,也寄予著期待與驚喜,有時是煩惱的傾訴,有時是圖畫的生動,有時是藏頭詩的驚喜。這讓師生之間增添了許多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默契。
2.“沉思錄”展示每日生活實錄
筆者班級學生間傳遞著一本記錄每日班級生活的班級實錄,學生命名為“沉思錄”。除了課堂內外的師生對話和同學對話,還可以有更廣闊的對話空間,即集體對話?!俺了间洝泵刻鞎梢幻麑W生承擔當天的實錄工作,以自己喜愛并擅長的方式記錄一日常態(tài),可寫可畫、可長可短,放學前分享至網絡平臺,這成為學生、任課老師、家長每天都期待了解的最新動態(tài)。這樣的對話氛圍,進一步拉近了師生距離、家校距離。
(三)活用貼近學生的德育方法,豐富“啟智悟道”路徑
帶班育人工作是否助力培育學生智慧、提升領悟真理,還在于師生身心是否投入,是否與道德認知對象、外部環(huán)境產生互動。因此,帶班育人工作應當從生活實際場景出發(fā),將學生的現(xiàn)實社會生活經歷作為德育起點,通過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提升德育認知的環(huán)節(jié),促成身體與道德認知對象、情境的融合互動,向高處生長、向深處發(fā)展。
1.主題活動系列開展
活動育人是《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實施路徑和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班主任帶班育人工作實效化的重要途徑。在活動中加強學生的體驗感,有利于學生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能,加強對自身智力與能力的積極信念與肯定。以“學而班”為例,筆者開展“尋美”系列活動,通過尋“傳統(tǒng)文化之美”“自然風光之美”“科學理性之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走進社區(qū)。在“尋美”過程中,學生豐富了對“美”的認知,鍛煉了動手能力,提升了溝通能力,也收獲了獨屬于自己的慧思與人生體驗。
2.協(xié)同聯(lián)動共育共進
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支持,是聯(lián)動緊密協(xié)同育人的新樣態(tài),也是回應學生全面發(fā)展需求的良好生態(tài)。筆者結合所帶班級的班情特點,組建“家長學堂”、組織“家長沙龍”、評選班級“好家長”;依托所在地資源,帶領學生組建實踐小組,尋脈“半山文化”、探索“博物文化”,充分發(fā)揮整合資源的作用,拉近家校關系,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關系,在協(xié)同聯(lián)動的活動中助力學生“啟智悟道”,同時助力自身獲得專業(yè)成長,構建師生家長成長共同體。
國家正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物質豐裕,信息發(fā)達,學生成長面臨著更多新的挑戰(zhàn),“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更加需要大智慧。班主任是教師群體中距離學生最近的人,啟迪培育學生智慧,提升領悟真理本領,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要肩負起這樣的使命,班主任要做一個更好的學習者,因為學生也在向我們學習。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
[2]馬克思范·梅南,李樹英.教育的情調[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金 晶?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德育教研員,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曾獲南京市、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