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p>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18)
西安地鐵是服務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境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tǒng),其第一條線路于2011 年9 月16 日開通試運營。
目前西安市開通運營地鐵線路共有8 條,分別為1號線、2 號線、3 號線、4 號線、5 號線、6 號線、9 號線和14 號線,均采用地鐵系統(tǒng),運營里程長度共計279km;共設車站176 座,其中換乘車站17 座。
2 號線出入口有弧形和方形兩種,顏色也分灰色和紅色,立面造型不盡一致。西安地鐵2 號線出入口造型如圖1 所示。
圖1 西安地鐵2 號線出入口造型
1 號線出入口以方形為主,顏色也分灰色和紅色,造型頂部加入了西安地鐵的標識。西安地鐵1 號線出入口造型如圖2 所示。
3 號線出入口無論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已基本統(tǒng)一,采用了弧形的玻璃和紅色磚墻穿插的造型設計,西安地鐵的標識和出入口導向也統(tǒng)一設置。西安地鐵3 號線出入口造型如圖3 所示。
圖3 西安地鐵3 號線出入口造型
目前,西安既有地鐵1、2、3 號線造型和色彩存在較大差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5 種形式。
第一種,頂部采用弧形玻璃,搭配立面的方形紅色鋼制構件,化用了傳統(tǒng)木構架、斗拱等元素,方圓對比結合,經過重組后,使得整體建筑更具新意。
第二種,方形玻璃“盒子”搭配方形紅色金屬建構材料,玻璃上采用雕窗剪影的形式進行了裝飾,在細節(jié)處運用了傳統(tǒng)裝飾元素,凸顯出傳統(tǒng)的古風設計。
第三種,頂部采用弧形玻璃,立面搭配灰色石材建筑構件,形式與第一種形式基本一致,只是色彩、材質略有不同。
第四種,頂部采用弧形玻璃加入金屬裝飾,這一種運用了傳統(tǒng)中式圓柱設計,而灰色金屬質感使得出入口造型更具現(xiàn)代感。
第五種,頂部采用弧形玻璃搭配紅色“圓柱”構件,中國紅的元素融入其中。
5 種不同的設計將中國古代的建筑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地鐵出入口造型更具中國風特色,文化底蘊內涵悄然融入。
但在實際使用中這種造型差異也存在不足,通過對已運營的三條線路出入口經設計回訪,運營針對西安既有地鐵1、2、3 號線出入口造型提出了以下意見。
1、2、3 號線造型和色彩未完全統(tǒng)一,游客及部分市民無法有效的識別地鐵出入口,容易造成混淆,給廣大市民及外來旅客帶來不便。
大部分出入口屋頂部分為弧形頂蓋,不宜上人,且玻璃頂棚易積灰且清理難度大,一旦清掃不及時旅客可以輕易看見,難免影響西安地鐵形象。
為追求古樸、穩(wěn)重的傳統(tǒng)地域化風格,忽略了出入口的城市交通屬性,導致出入口造型體量偏大,對城市街道特別是部分擁擠狹窄地段引起行人旅客步行通道形成了擠占,造成局部擁堵,為旅客行人帶來不便。
因出地面裝修采用干掛手法,加之造型需求造成出地面部分尺度偏大,對于土建尺寸6m 寬、3.8m 高使用尺度的出入口,最終完成后達到9m×6.5m。為滿足造型要求,底面基座寬度為1.54m,加大了出入口寬度[1-2]。
縱觀國內外地鐵出入口,大部分都極具現(xiàn)代簡約風格:玻璃、鋁板、鋼架及各種新型材料的運用。使出入口顯得大氣,簡約,白天自然采光,環(huán)保節(jié)能。但是在其地域特色以及城市文化與形象、藝術性的處理上顯得較弱。
部分城市截取文化符號融入出入口造型(局部點綴或全部復制)。為減小體量感大多采用前高后低的造型方式[3]。
(1)北方城市出入口。滿足防風、擋雨、保暖的要求,因風沙較大,多用金屬屋面,輕鋼玻璃結構。
(2)南方城市出入口。滿足隔熱、防澇、通風的要求,因氣候濕潤可用玻璃屋面,但需加隔熱措施。
通過對西安地鐵既有出入口造型的地域化設計手法的總結、提煉、優(yōu)化,結合國內外地鐵出入口地域化設計分析,提出西安地鐵出入口造型地域化設計原則
文化要求如下。西安地鐵特色(歷史或現(xiàn)代文化元素點綴),力求與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出入口也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4]。營造出和諧、整體的城市景觀環(huán)境[5]。
滿足當?shù)貧夂蛞?,分別是防風、防雨、防塵、采光、遮陽,遵循生態(tài)環(huán)保設計理念。
形體要求如下。輕巧、美觀,地鐵出入口主要功能是人流的集散功能。能否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進出條件是優(yōu)先要考慮的基本因素。
運營要求如下??勺R別性和安全性,易識別性也是出入口重要的功能。只有醒目、易于識別才能方便乘客出入做到以人為本。換乘站出入口與既有線路出入口造型保持一致??紤]到今后網(wǎng)絡化運營,車站造型設計增加線路識別標志。
4 號線途經西安北客站與西安火車站,并且連接了西安行政中心、經濟開發(fā)區(qū)、大雁塔景區(qū)、曲江新區(qū)和航天基地等城市組團,與地鐵2 號線共同構建城市南北向主要客流“雙走廊”。
該線主方向為南北向,大部分地段與西安地鐵2號線平行。線路穿越了草灘現(xiàn)代農業(yè)開發(fā)區(qū)、張家堡廣場、曲江新區(qū)、西安航天基地,途經既有西安火車站、明城墻內五路口及大差市、歷史文物景點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寒窯遺址公園、秦二世陵遺址公園等客流密集區(qū),緩解西安地鐵2 號線在市中心區(qū)的客流壓力。
將4 號線車站按照歷史文化區(qū)和經濟新城區(qū)分為兩部分。歷史文化區(qū)的出入口造型除功能性外加入文化元素,經濟新城區(qū)以功能性為主。
通過對西安地鐵既有出入口造型的地域化設計手法的總結、提煉、優(yōu)化,結合國內外地鐵出入口地域化設計分析,提出西安地鐵出入口造型地域化設計原則,對后續(xù)的地西安地鐵出入口造型進行地域化再設計提供了指導,并以西安地鐵4 號線出入口進行了實踐。
本設計方案意在建立一個地鐵出入口與景觀相結合的形體,尊重西安當?shù)厝宋奶厣碍h(huán)境[6],特別是通過對關中民居的建筑元素的提取,采用細柱承托飛檐的輕盈形式,將青磚、飛檐、匾額以及雕花進行重組;并考慮交通的便利性及識別性,便于乘客快速進站。出入口造型整體色彩選取西安城市色彩規(guī)劃主色調中的灰色,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設計手法上放棄了端莊穩(wěn)重的設計思路,采用體量輕巧、美觀的斜坡金屬屋面減小體量。造型新穎,易于識別。側面弧形色帶采用線路色,醒目、易于識別。后續(xù)線路在保持造型統(tǒng)一的前提下,可以通過替換弧形色帶為對應線路色即可區(qū)分不同線路出入口;換乘站出入口造型也可以在統(tǒng)一的情況下并不會混淆。
西安地鐵4 號線出入口直立鎖邊金屬屋面系統(tǒng)結合挑檐防雨、防塵、遮陽,易于清理,便于運營維護:側面深灰鋁單板與大玻璃結合的設計手法滿足采光的同時起到防風的作用。西安地鐵4 號線出入口造型透視如圖4 所示。
圖4 西安地鐵4 號線出入口造型透視
本文通過對西安地鐵1、2、3 號線出入口建筑地域性風貌的設計手法進行研究,總結,優(yōu)化,進而提出地鐵出入口地域化再設計原則,并實踐運用到后續(xù)線路設計中。希望地鐵出入口在城市中能夠更好的服務民眾,同時成為展示地域文化交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