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成為全體教育人的共同目標。
目前,學校結合教育部提出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山東省、濟南市的有關文件要求,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課程的必修課進行實施,重點研究了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融合發(fā)展問題。
一、科學規(guī)劃,以“勞育”為載體實現(xiàn)“五育融合”
(一)以勞樹德。根據(jù)《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我們制定了《吐絲口小學勞動德育工作實施方案》。通過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懂得“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創(chuàng)造未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達到錘煉意志、砥礪精神的目的。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勞動光榮的觀念。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承擔家庭勞動、集體勞動、社會勞動的責任,樹立誠實守信的勞動態(tài)度,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培育創(chuàng)造意識,養(yǎng)成勞動習慣與品質。真正讓教育從育分走向育人。
(二)以勞增智。通過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經(jīng)歷勞動過程,掌握基本的生活、生產勞動知識與技能,提高勞動能力,讓孩子們增長知識、增強實踐、學以致用、提升勞動能力。
(三)以勞強體。通過勞動教育,讓孩子們動手實踐、出力流汗、身心鍛煉、形成習慣。
(四)以勞育美。通過勞動教育,讓孩子們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
二、創(chuàng)新實施路徑,讓“五育融合”完美落地
校園變田園,讓基地勞動成為德育的重要載體。
合理規(guī)劃種植項目。學校統(tǒng)籌,級部選擇基地種植項目,每個級部分為兩組,分別種植同類作物,便于評比與交流??梢赃x擇農業(yè)作物,也可以選擇種植蔬菜、瓜果或者花卉等。各級部選擇項目后上報學校,學校編制《學校基地種植規(guī)劃圖》和《學?;胤N植評價手冊》。
開展“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基地開種儀式。各班級開展“基地命名——揭牌——張貼橫幅——與家長合影”等形式的開種儀式,邀請級部和學校領導參加,對各班的活動開展給與打分評價。通過儀式教育,讓學生牢記這個時刻的不同,增強責任感和信心。
鏈接“二十四節(jié)氣”,做好作物管理。各班根據(jù)種植項目,結合節(jié)氣知識,對自己班級的基地進行管理。整理出版級部或班級的《作物種植手冊》,作為基地評價的重要內容。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農事活動、勞動實踐教育結合在一起。
將基地勞動與學校課程整合。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綜合實踐、美術等學科進行資源整合,開展基地“十個一”活動:“畫一幅農作物畫”“拍一張勞作照片”“寫一篇感想體會”“進行一次專業(yè)測量”“進行一次計算”“吟誦一首詩歌”“觀察一種作物”“分享一次收獲”“品嘗一種果實”“進行一次評價”,讓孩子經(jīng)歷勞動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勞動教育啟蒙,掌握生產勞動的技能,體驗勞動的艱辛,懂得食物來之不易的道理,感受收獲的快樂,認識勞動的美好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