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汝
蒙蒙細雨,閑來無事,斟半盞清茶,思緒飄向遠方……
茶,香了草廬,靜了竹林,在瓊樓玉宇論過國之大計,在鄉(xiāng)野村下笑過農家閑愁。它可以是便宜實惠的解渴飲品,也可以是價值連城的地位象征。文人墨客更是愛茶,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熱烈;亦有“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的雅致。
它本長眠于山間,與溪水為伴,同清風結友,傳說在千百年前,是神農氏將它采擷,帶入城鎮(zhèn),帶得多了,便有了種類之分。
我最喜歡的莫過于綠茶,西湖龍井綠中透黃,似蘭花香氣馥郁;碧螺春則是一片嫩綠,勃勃生機,花香中蘊藏著果香,清新淡雅。
我父親愛茶,也因此愿意在他不大講究的生活中專門為茶講究一番。他為茶專門挑了一副茶具,放在玻璃柜里,誰都不讓碰,興致來了,便泡上一壺茶,小口小口地品。間隙,時而閉目養(yǎng)神,時而看向窗外。他常說,喝茶,心要靜,神要寧,若心神不寧,再好的茶也品不出。
我也嘗過父親的茶,幾番品鑒后,才得出茶的三個味道:一苦,入口,茶是苦的,但不會苦得像黃連、蛇膽,它只是溫柔的苦,苦中帶香;二甜,甜是指回甜,有了苦的襯托,才能品出這內斂的甜,茶湯過喉,甜才會微微顯露;三醇,醇,不算苦,也不能說甜,只是茶湯入腹后遺留清香在口腔里游蕩,但這也正是茶的精髓、茶的靈魂,品的便是這一口清香。
這茶,其實也能品出別樣的情感。若我說,這入口的苦,便是我們的祖國被日寇侵略時,生靈涂炭、百姓無家可歸的悲哀;甜便是當今祖國山河壯麗、國泰民安的繁榮。一縷清香已然給了我們答案,那這一縷清香從何而來?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睆娜齻€“少年”,我們便可以得到答案,這清香從少年身上來,從少年身上似茶的品質來,從少年身上與世無爭、低調謙遜、初心不改上來。是的,世人笑我我自強,不負年少!
雨駐茶溫,輕抿一口,香氣四溢,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