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元波
(貞豐縣水務局,貴州 貞豐 562200)
洛項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位于貞豐縣的魯貢鎮(zhèn)的魯貢社區(qū)、管路村、板懷村和毛悶村等四個村,距縣城約30 km。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及現(xiàn)場調查,結合《土壤侵蝕分級分類標準》判別統(tǒng)計,洛項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總面積18.81 km2,其中流域內微度流失面積9.60 km2,占總失面積的51.03%;流域內輕度流失面積1.40 km2,占總面積的7.45%;中度流失面積7.65 km2,占總流失面積的40.66%;強烈流失面積0.16 km2,占總流失面積的0.85%。洛項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的土壤侵蝕類型以侵蝕方式主要以水力侵蝕為主,土壤平均侵蝕模數(shù)為1 988.30 t/(km2·a),年均土壤侵蝕量為3.74 萬t。大量的水土流失是由坡耕地和郁閉度不高的林地造成的。
洛項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為低中山峽谷地貌,土壤主要為黃壤、黃棕壤。小流域植被屬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混交林地帶,整個小流域林草覆蓋率為60.06%。
設計對板懷村地段平夯溝道進行生態(tài)治理,改善河岸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河岸侵蝕,促進小流域內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現(xiàn)場實地勘察,洛項河是洛項河的一級支流,北盤江的二級支流。
根據(jù)規(guī)范,整治河段按5 年一遇洪水設計。經(jīng)查圖集,最大1 h 暴雨量為46 mm,Cv=0.40,Cs=3.5Cv,24 h 暴雨量為100 mm,Cv=0.45,Cs=3.5Cv。
根據(jù)萬分之一地形圖量算的治理溝道終點斷面的流域參數(shù)(見表1),洪峰流量采用《貴州省暴雨洪水計算實用手冊(修訂本)-小匯水流域部分》之修訂式計算洪峰流量。
表1 治理溝段終點斷面流域參數(shù)統(tǒng)計表
式中:Qp—設計頻率P的洪峰流量(m3/s);γ1—小匯水流域匯流系數(shù)取值0.38;f—流域形狀系數(shù),f=F/L2;L—流域河長(km);J—平均比降(‰);F—集水面積(km2);C—洪峰徑流系數(shù),取0.6512;H24hp—24 h 設計暴雨(mm),5 年一遇設計暴雨131 mm。
計算得治理河段終點斷面5年一遇洪峰流量24.60 m3/s。
以治理河段終點1+365斷面作為控制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按照曼寧公式Q=A·R2/3I1/2推求。比降參數(shù)采用0.018~0.020。糙率整治前n取0.040~0.045,整治后n取0.030~0.035推求水位流量關系,斷面1+365水位流量關系成果見表2。
表2 1+365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表
本次治理河段按5 年一遇洪水設計。根據(jù)整治前后的溝道斷面資料,按照伯努利方程:
Zu+(a+ζ)=Zd+(a+ζ),推算整治后溝道水面線。整治前水面線計算,結合《天然溝道糙率表》,天然溝道糙率取值0.040~0.045,通過筑堤后,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河床的天然狀態(tài),河流的水力條件得到改善,因此整治溝道后斷面的糙率較天然溝道的糙率略低,取值為0.030~0.040。由1/1 000 實測地形圖剖得橫、縱斷面,以及設計洪水,用伯努利公式計算天然溝道的洪水水面線。規(guī)劃河段全長1 365 m,共布設了14 個橫斷面,計算起始斷面為1+365,根據(jù)水位流量關系成果得1+365 斷面P=20%時的整治前后的洪水位分別為471.28 m和470.81 m。
計算成果表明,整治后水位較天然水位略有降低。溝道整治前后設計洪水水面線成果表(此略)、圖(此略)。
①河堤堤線與河勢流向相適應,并與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平行;②堤線力求堤線平順,各堤段平緩連接,不采用折線或急彎;③新建工程盡可能利用現(xiàn)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基礎較好,比較穩(wěn)定的灘岸上;④盡量與鄉(xiāng)鎮(zhèn)建設總體規(guī)劃相符合;⑤盡量布置在占壓耕地、拆遷房屋等建筑物少的地帶,并有利于防汛搶險和工程管理。
3.2.1 堤型選擇
洛項河板懷村段兩岸均為基本農(nóng)田,因此不能占地,堤型選擇為漿砌石重力堤,堤線沿原河堤布置,均能占用農(nóng)田。
3.2.2 堤頂高程確定
堤頂高程按《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為設計洪水位加上堤頂超高。堤頂超高按式(1)計算:
式(1)中:A—安全加高值,此工程為5 級堤防,按《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安全加高值為0.30 m;e—設計風壅增水高度(m);R—設計波浪爬高(m)。
洛項河治理段堤頂超高計算成果表(此略)。
工程主要建筑為5級,設計堤防為漿砌石重力式的堤防工程,安全加高值0.30 m,由以上計算表格結果可知,治理段堤頂超高Y=0.40 m,相應的防洪堤堤頂高程為:設計洪水位(P=20%)+0.40 m,各段的設計水位見設計水面線成果表,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設計堤頂高程表(此略)。
重力式防洪堤斷面設計:堤頂寬0.05 m,最大堤高2.60 m,基礎埋深0.60 m,擋墻頂設10 cm厚C15細石混凝土壓頂,河堤背水面垂直,迎水面按1:0.30坡度放坡砌筑,堤身采用M7.5漿砌塊石;堤后用開挖土石回填至地面高程,堤身設排水孔φ為75 mm,間距為3 m,排水孔坡度10%,排水孔后堆0.03 m3的反濾層。每隔10 m 設置伸縮縫,縫寬2~3 cm,縫內用瀝青木板充填,具體詳見設計斷面圖(此略)。
漿砌石重力式防洪堤穩(wěn)定計算工況分為常年水位和設計洪水位陡降兩種工況,工況①:設計洪水位(P=20%)時的靜水壓力+堤背土壓力+堤背水壓力+堤底揚壓力+地面均布荷載+堤身自重。工況②:河床枯水位時的靜水壓力+堤背土壓力+堤背水壓力(與地面同高)+堤底揚壓力+地面均布荷載+堤身自重。
河堤枯水季節(jié)為穩(wěn)定最不利情況,因此選取溝道內最枯水時工況②為計算工況。
3.4.1 基本資料
墻身尺寸:墻身總高2.60 m,墻頂寬0.50 m,面坡垂直,下墻背坡傾斜度1:0.3,采用1 個擴展墻趾臺階,墻趾臺階b1為0.30 m,墻趾臺階高h1為0.60 m。
3.4.2 物理參數(shù)
土石回填18 kN/m3,水9.80 kN/m3。土的內摩擦角:30°,地基摩擦系數(shù)f:0.35,地基承載力P:0.30 kPa,砌體容重:23 kN/m3。
3.4.3 計算方法
表3 防洪堤穩(wěn)定、應力計算成果表單位:kPa
從上表可知,擋墻設計斷面的抗滑穩(wěn)定及抗傾覆安全系數(shù)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基底應力小于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
在水流的作用下,河水對防洪堤基礎有沖刷作用。根據(jù)《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護岸沖刷公式:Δhb=hp×,經(jīng)計算,治理河段基礎最大沖刷深度為0.46 m,而設計防洪墻基礎埋深為0.60 m,滿足設計基礎埋深要求。
綜上所述,熟悉工程概況,按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項目建設要求,完成溝道整治水面線推求,實施溝道堤防工程設計,為典型溝道整治工程提供設計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