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璐
“當手磨出了老繭,就會成為好的莊稼把式;當?shù)赌コ隽死?,就會省去許多砍柴的工夫;當課一磨再磨,就會磨出更多的精彩?!边@是特級教師王崧舟的一段精彩言論。的確,于我而言,磨課的過程就如同一次次涅槃重生,因為在一次又一次地琢磨、切磋、思悟、修正中會不斷地遇見嶄新的自己,繼而磨礪出精彩的課堂。
我們都知道群文閱讀教學要在課堂上呈現(xiàn)多篇文章,在多個文本,同一議題的引導下,啟發(fā)學生批判性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增強審美和思辯能力。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讀這樣“一群”優(yōu)質的文章,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有更豐富的閱讀積累,因此我們需要在備課時閱讀大量文本材料。
于是,自接到賽課任務起,我就開始查找各種資料,閱讀不同的文本,結合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了一個又一個群文議題。一會兒覺得這個議題切入點有點大,有點空泛;一會兒覺得那個議題不能最大限度統(tǒng)率這組群文。一籌莫展的時候,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鄭丹主任給我提供了一個名為《群文閱讀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單元整合式教學實踐》的視頻講座,讓我深受啟發(fā)。就這樣一邊查一邊思、一邊求教一邊揣摩,我確立了群文議題———古詩中的“滿面春風”,選用了清代袁枚和唐代白居易兩位詩人的作品《春風》,唐代孟郊的《登科后》,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用這樣四首含有“春風”二字的古詩作為學生的閱讀文本,外加一首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進行最后的統(tǒng)整,旨在讓學生讀出“春風”是一種畫面、一種志向、一種情感、一種力量。
我將第一稿分享給我校語文團隊,大家坐在一起商酌,一致認為議題能夠很好地解決讓學生“讀什么”,也能最大程度地對接本課教學目標,但是教師“牽”著學的痕跡太重了,缺少學生的自讀自悟。發(fā)現(xiàn)問題后,團隊成員紛紛為我出謀劃策??杉幢闶沁@樣,這第一版教學設計的試教仍然讓我云里霧里。因為問題設計不夠統(tǒng)一,層次設計不清晰,好像是放手交給學生自己感悟,可又發(fā)現(xiàn)學生永遠說不到我想要的有關“春風”意象的預設,而我對學生現(xiàn)場生成的理解和思考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有些手足無措,造成了學生說學生的,我說我的,脫口而出的教學語言也僅僅是為了走流程,更別說關注學生的思維增長點。
我開始懷疑,懷疑議題是否恰當,懷疑選文是否正確,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登上國家級大賽的講臺……內心的挫敗感不斷攀升,甚至一度想過要放棄這節(jié)課!
姚穎校長看出了我內心的焦慮,第一時間寬慰我“:沒關系,拋開壓力,不要想大賽成績如何,靜心去想想你要讓學生在你的課上收獲什么,在這期間你自身又能獲得哪些提升,這就夠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是你最堅強的后盾?!甭犕暌πiL的一番話,我心里很溫暖,放下包袱,重新開始試教。
不久,南崗區(qū)教研員劉軍老師到學校聽我試教,留下寶貴意見:課的細節(jié)需要進一步斟酌,包括“春風”究竟代表什么,文本分析還是不夠,“畫面”“意志”可能不是很準確;另外,三個部分的整體感不強,春風作為一種審美意象沒體現(xiàn)出來。賈紅超副校長也在課的設計上給了我?guī)讉€改進點:一是重視教師的評價,可以從畫面、詩意、要求、學生表情、情感、學習方法等幾方面來評價;二是設計學習單,再深挖核心問題,務必做到統(tǒng)一化。語文團隊的南博老師更是主動請纓,也來試教這節(jié)課,目的是為了讓當局者迷的我能夠做到旁觀者清。
夜深了,賈校長,南博老師一遍遍幫我重新捋順教學設計思路,修改PPT,確定板書內容……她們也都有自己承擔的其他工作,家中也都有自己的牽掛,可是此時此刻,只為我!回家的路上,我不斷地叩問自己:你真的努力了嗎?你竭盡全力了嗎?你不應該再試試嗎?
就這樣,從被動驅使到主動需要,我的心態(tài)開始發(fā)生了改變。
當一個人背負壓力時可以把自己的潛能激發(fā)到哪種地步?在微涼的風與朝陽爭春的日子里,我的內心越發(fā)沉穩(wěn),踏實地像頭老黃牛,腦袋如同高速運轉的機器,從細讀崔巒老師的文章《群文閱讀再出發(fā)》到研讀于澤元教授的《大觀念下的群文閱讀》講座;從在各種工具書查找每首詩的背景資料到通讀《古代文學史》;從觀摩近年來群文閱讀大賽的優(yōu)質課例到研摹名師的群文課堂,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頭腦風暴。
通過學習,我進一步明確“春風”在中國詩歌史上也是一個文化符號,太多的詩人都把自己的心意、理想寄托在“春風”里。因此我要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中比較和整合的關鍵作用,在議題的統(tǒng)領下,運用比較與整合的思維策略,打開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深化“春風”的內涵,實現(xiàn)深度閱讀,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于是,第二版教學設計誕生了,較第一版有了兩個大的改變:一是在學習單上加上《登科后》和《泊船瓜洲》這兩首詩的背景資料,豐富這兩首詩中“春風”的含義;二是在五首詩統(tǒng)整后,請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即“春風是一種()”,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于是,緊鑼密鼓地試教又開始了。依然是每天踏著月色,伴著春風走出校園,回到家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像過電影一樣,腦中一遍一遍地回想我的教學設計,似睡非睡間是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自問自答。再次試教的時候,省教研員鄭丹主任、楊修寶老師,市教研員于志強老師,區(qū)教研員劉軍老師走進我的課堂。此時我站在錄播教室的前面,內心是那樣平靜,沒有考慮任何其他因素,心里眼里腦海里都是學生純真燦爛的笑臉。一堂課結束,我竟然有一種“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的暢快之感。此時此刻,我又找回了上課帶給我的快樂與成就感。看來,當你真的走進學生,融入學生,你想要的答案,往往都會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我想,這就是課堂的共情吧!
幾位教研員充分肯定了這一版教學設計,并給予了具體的修改意見:一是核心問題需要更清晰,以“春風是什么?春風代表著什么”來貫穿課堂教學,突出三個部分的整體性;二是增加閱讀文本《詠柳》《絕句》《元日》《涼州詞》《春夜洛城聞笛》,用十首含有“春風”的古詩作為統(tǒng)整,進一步深化“春風”的審美意象。三是層次要再清晰,充分發(fā)揮文本作用,每個層次都要讓學生把對“春風”的理解寫下來并到黑板上板書,這樣才是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思維深度的進階。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幾位老師的點評對于仍有些疑惑的我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我立刻著手修改我的教學設計,就這樣,最終稿誕生了!至此,我又向前邁了一大步,灰蒙的天空終歸迎來了光亮,我重拾了自信,開始期待登上大賽講臺的那一天!
即便已經(jīng)對教學設計理解得很透徹,即便已經(jīng)對學生的預設足夠充分,即便已經(jīng)調整到了最好的狀態(tài),可是當我僅僅是站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的舞臺上試課件時,環(huán)顧著能坐3500余人的四層會場,我的手腳就已經(jīng)冰涼,頭腦嗡嗡,內心是說不出來的緊張。
記不清上課前的那一晚是幾點入眠,只記得眼前不停地過著PPT的畫面,腦中一遍一遍,再一遍地順著教學流程,注意力前所未有地集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銜接,每一個預設都爛熟于心,那一刻,我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平靜。
真正到了上課的日子,站在講臺上的是我,但,好像又不僅僅是我,是給予我指導的教研員,是溫暖如春的校長,是為我加油打氣的伙伴,背后擁有著強大的后援團是那樣的安心。
和著音樂,我?guī)е鴮W生去回顧課堂上三次對“春風是什么”的理解,此時學生已然感受到“春風”這一意象是寄托著人們多種情致的象征,是表達人生哲思的春風?。≌?jié)課我在較短的時間內帶學生經(jīng)歷了探究性閱讀,體驗發(fā)現(xiàn)閱讀的快樂,在比較與聯(lián)系的建構中,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結構”,學生思維深度不斷進階,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并走向有思考的閱讀。
不知不覺一節(jié)課結束了,我竟還意猶未盡,第一次覺得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回想自己那青黑的眼圈,干裂的嘴角,數(shù)不清的試教和空講……說實話,過程是真的有點難捱。但當一切塵埃落定,那份心滿意足,那份春風得意都是無法表達的。在這其中,我完成了自己的蛻變。當很久很久之后,再次回憶曾經(jīng)的努力和付出,曾經(jīng)的淚水和汗水,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動和慶幸。
獨行快,眾行遠!感謝教研員老師們多次的悉心指導;感謝姚校長從始至終的陪伴;感謝賈校長和語文團隊的老師們一路以來的關心與幫助;感謝這段經(jīng)歷,讓我知道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補充,不是閱讀教學的顛覆,堅持閱讀,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只要對學生有益,我們就會樂此不疲,惟愿我們的語文教學永遠“滿面春風”!
教學設計
群文篇目:
《春風》《春風》《登科后》《泊船瓜洲》
《詠柳》《絕句》《賦得古原草送別》《元日》《涼州詞》《春夜洛城聞笛》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方法閱讀前四首古詩,在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的基礎上,在反復誦讀中不斷感受古詩的聲韻之美。
2.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內容,再通過背景資料的引入,深化對古詩內涵的理解。在比較與整合,辨識與提取的閱讀過程中,不斷比較帶有“春風”的詩句,體會詩人表達情感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3.開展有梯度的學習活動,感受“春風”的美好意境,在評價與反思中發(fā)展學生思維,深化對古詩內涵的體悟,涵養(yǎng)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應用與創(chuàng)意能力。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背景資料理解古詩的內容,在辨識與提取、比較與整合的閱讀過程中,找出有關“春風”的詩句,通過比較閱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相似與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一、找“春風”,揭課題
1.我們一起背背詩吧,我說詩題,如果你會背就一起來吧!(《詠柳》《賦得古原草送別》《絕句》。)
2.這幾首詩你有什么共同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一個詞藏在詩中,你發(fā)現(xiàn)了嗎?
3.揭題:一起去感受古詩中的“滿面春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背誦帶有“春風”的古詩,調動學生興趣,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p>
二、賞“春風”,看美景
1.送給你們兩首詩,它們的題目就叫《春風》。請拿出《學習單一》,借助注釋,讀懂詩意,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收獲。
春風
[清]袁枚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春風
[唐]白居易
春風先發(fā)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2.交流匯報:讀懂詩意了嗎?喜歡哪首選一個。
3.多種形式有感情朗讀兩首古詩。
4.回味古詩:沉浸在書聲朗朗里,快回味一下,這兩首詩讀完了之后,你覺得這兩首詩中的春風是什么呢?代表了什么呢?請你想一個詞寫在詩題的旁邊。
5.小結:看,走進這兩首古詩,我們有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里的春風是活力、是生機,看看學習單上后兩首詩,這里的春風又是什么?
【設計意圖:前兩首同一詩題的古詩教學,在學生初步把握古詩文大意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多種形式朗讀,在充滿人文關懷的適時評價中,與學生一起徜徉在春風帶來的美好意境中?!?h3>三、品“春風”,悟情感
1.這里還有兩首帶有春風的古詩,請你繼續(xù)借助注釋讀懂它。
學習任務一:借助注釋,讀懂詩句,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收獲。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交流匯報:讀懂詩意了嗎?喜歡哪首選一個。
3.借助注釋,我們讀懂了詩意,學習古詩往往要借助背景資料才能更深入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來,請默讀《學習單二》這兩首古詩的背景資料,結合背景資料想想這里的春風又是什么呢?快把你想到的詞寫在學習單上。
學習任務二:借助背景資料,想想此時春風又是什么?
背景資料(一)
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高中進士,他以為從此可以改變貧窮、窘迫的現(xiàn)狀,可以龍騰虎躍一番了。他按捺不住喜悅得意之情,寫下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登科后》。這首詩不僅表達了詩人遠大的志向,更因為給后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觀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背景資料(二)
王安石16歲隨父親定居南京,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他50歲被任命為宰相,開始推行變法。因守舊派反對,他55歲被罷相。這首詩寫于他56歲被再次起用為宰相之時。當時,他自江寧赴京任職,船停在瓜洲古渡口,他望著遠方充滿生機的家鄉(xiāng),心中充滿無限的思念,在明月初升時寫下這首千古絕唱?!昂螘r”二字更蘊含了詩人在多次被罷相之后,對此去仕途福禍的擔憂。
4.學生交流。
5.小結:看,借助背景資料,我們一下讀出了作者內心的起伏,此時的春風不只是春天的風,是擔憂,是得意,是一種情感??!
6.多種形式有感情朗讀兩首古詩:把我們讀出的情感送進詩中再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比較閱讀《登科后》和《泊船瓜洲》的過程中,結合資料體悟到孟郊高中進士不僅是自己的榮耀,也是家族的榮耀,更了解到《泊船瓜洲》這首詩不僅有詩人背井離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更夾雜著些許對此去仕途福禍的擔憂。此時抓住學生的這一深化性認知,繼續(xù)引導他們思考,促發(fā)學生全員參與到學習任務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h3>四、“悟”春風,做統(tǒng)整
1.再讀前四首古詩,以及《學習單三》中的六首古詩,誦讀十首古詩。
學習任務三:誦讀十首詩,邊讀邊想,你眼中的春風又是什么?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學生交流。
3.小結:每次讀“春風”,都有不同的解讀。愿同學們像韓愈的詩中說的那樣: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希望同學們不管年齡多大,都有一顆追逐春天的心,像詩人一樣借春風表達自己心中的春風。
【設計意圖: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在靜心伏案的深思中,在智慧靈動的交流中,一次次感受著春風不僅是一種生機,一種活力,更是寄托著人們多種情致的象征,此時的春風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p>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