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龍
(南陽師范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生物質的三大組分,木質素的含量僅次于纖維素而高于半纖維素。我國的造紙廢液年排放量巨大,木質素作為造紙廢液中的主要成分,在污染環(huán)境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近年來,印染行業(yè)的排放廢水日益增多。水體中的染料影響了水生生物的光合活性,也對水生生物產生毒害作用[1-6]。亞甲基藍是一種常用染料,也是較難處理的染料廢水。近年來,吸附法處理印染廢水日益受到重視[7-13]?;钚蕴烤哂谐杀镜?、吸附力強的優(yōu)勢,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來生產活性炭是吸附材料制備研究的熱點。如果以木質素為原料生產活性炭,可實現(xiàn)廢物利用且減少污染。傳統(tǒng)吸附材料與被吸附物質不易分離、難再生,存在二次污染風險,磁性材料作為吸附介質可借助于外磁場作用較易實現(xiàn)與被吸附物質分離,方便重復使用。
近年來,磁性活性炭的制備成為研究熱點,但制備條件較為復雜,不利于工程應用。為了開發(fā)利用木質素資源,通過化學共沉淀法得到木質素基磁性活性炭,分析了該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為廢水處理的新技術開發(fā)提供參考。
氫氧化鈉、四水合氯化亞鐵、磷酸、六水合三氯化鐵、粉末活性炭(PAC)、亞甲基藍,均為國產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自制去離子水。木質素,南陽市東風紙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1.2.1 磁性活性炭的制備
取5.000 g 木質素,添加一定濃度的磷酸,充分攪拌,靜置40 min,過濾,干燥。再把木質素置于馬弗爐中,在設定的溫度和時間下活化,再以熱水洗至中性,干燥并粉碎,過40 目(0.425 mm)篩,備用。
稱取3.9 g FeCl3·6H2O 與1.4 g FeCl2·4H2O,置于燒杯,添加1.65 g 活性炭,混勻,60 ℃下加入50 mL 5.0 mol·L-1的NaOH 溶液,同時要攪拌40 min,沉淀完全后除去上清液,懸濁液置于烘箱烘干,清水沖洗產品至中性,磁力回收后在60 ℃條件下干燥,即得成品。
1.2.2 脫色實驗
室溫條件下,配制1 000 mL 模擬染料廢水。在恒溫條件下加入一定質量的活性炭,控制好pH,在一定時刻取樣,通過0.45 μm 濾膜過濾,測定COD和亞甲基藍濃度。
本文采用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 方程探索磁性木質素基活性炭的吸附過程。
Langmuir 方程如下:
式中:qe—平衡吸附量,mg·g-1;
qm—理論飽和吸附量,mg·g-1;
b—Langmuir 模型常數(shù);
c—平衡質量濃度,mg·L-1。
將Freundlich 方程轉化成線性形式,得到:
式中:k—Freundlich 平衡常數(shù);
1/n—組分因數(shù);
c—平衡質量濃度,mg·L-1。固定吸附條件為:pH=9、溫度 293 K、吸附劑投量0.4 g·L-1。調整亞甲基藍的質量濃度,在吸附達到平衡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殘余亞甲基藍質量濃度,通過繪制吸附等溫線發(fā)現(xiàn),該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隨著亞甲基藍平衡質量濃度的增加而快速提高,最大吸附容量為310.5 mg·g-1,而PAC 的最大吸附容量為271.6 mg·g-1。對于293 K 條件下的實驗數(shù)據(jù),經擬合可得到表1 的結果。
表1 等溫方程擬合結果
由表1 可以看出,磁性活性炭的吸附情況可以用Langmuir 方程來表征,而未賦磁的活性炭則適宜用Freundlich 模型來描述。
2.2.1 pH 對吸附的影響
固定吸附條件如下:磁性活性炭投加量為0.4 g·L-1、亞甲基藍質量濃度為250 mg·L-1、吸附時間為300 min。改變pH,分析pH 變化對吸附容量的影響,結果見圖1。
圖1 pH 對磁性活性炭、PAC 吸附容量的影響
從圖1 可知,當pH 較小時,兩種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均較?。浑S著pH 的增大,磁性活性炭及PAC的吸附容量顯著增加,這說明提高pH 可大幅提高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容量。
2.2.2 吸附時間對染料和COD 去除率的影響
固定活性炭投加量為0.4 g·L-1,pH 為9,亞甲基藍質量濃度為250 mg·L-1,分析吸附時間對吸附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吸附時間對去除率的影響
由圖2 可以看出,磁性活性炭吸附亞甲基藍的速度很快,60 min 之后COD 及亞甲基藍的去除率基本達到平衡。
用式(3)計算△G0,利用式(5)計算ΔH0及ΔS0。
式中:ρA—平衡狀態(tài)下亞甲基藍在固相中的質量濃度;
ρe—達到平衡時亞甲基藍的質量濃度;
ΔS0、ΔH0—熵變和焓變;
R—氣體數(shù);
T—熱力學溫度。
計算可以得到如表2 所示的熱力學參數(shù)。
由表2 可知,磁性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過程的△G0<0,表明磁性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過程可以自發(fā)進行,且隨溫度的升高,△G0絕對值相應增加。吸附焓變ΔH0>0,表明該吸附為吸熱過程。由于該吸附過程的ΔH0>50 kJ·mol-1,表明該吸附過程以化學吸附為主。ΔS0>0,表明吸附過程是無序隨機進行的。
取質量濃度分別為100、150、200 mg·L-1的亞甲基藍溶液進行吸附動力學實驗,結果如圖3 所示。用準一級、準二級、Elovich 方程分別擬合,所得參數(shù)見表3。
圖3 活性炭對亞甲基藍吸附量隨時間的變化
表3 擬一級、擬二級動力學模型和Elovich方程參數(shù)
圖3 表明,吸附初期活性炭對亞甲基藍的吸附速率較快,30 min 內達到總吸附量的 70%以上。隨著時間的延長,吸附速率逐漸下降,吸附 120 min后,吸附量接近平穩(wěn)。表3 表明,3 個回歸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顆粒內擴散不是該吸附過程的控速步驟,吸附過程受其他吸附過程的共同控制。
實驗表明,自然沉降時,該磁性活性炭耗時28 min 才能沉淀完全,而在外加磁場作用下,僅用時16 s 即可實現(xiàn)分離。
利用木質素制備了磁性活性炭,采用Langmuir模型及 Elovich 模型描述了其吸附過程,本研究為生物質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基礎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