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雅麗
人生識字憂患始。自打迷上讀書、寫作,我就踏上一條不歸路了。別人酣然入夢,我卻挑燈夜讀,或為還欠下的文字債而熬成熊貓眼。
好好的家被書一寸寸入侵、占據(jù)。書們最早占領(lǐng)的陣地是家里兩間臥室的壁柜,后來它們得寸進尺,沙發(fā)、餐桌、床頭柜、梳妝臺、鋼琴上、儲物間都有它們洋洋自得的身影,最后連床邊那一小塊地盤也淪陷了。
不大不小的居所,舉目皆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整個家都是書的家。也可以這樣說,我的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可以稱為“書房”。
生活中,我是個稀里糊涂的人,除了個人形象尚能收拾清楚。其余諸物,找不到是常態(tài),尤其是被我散漫放置的書。
某一日,想起一本甚是珍愛的書,不知藏匿何處。我像只土撥鼠般在書堆里拱來拱去,仿佛跟一個頑童玩著捉迷藏。一番周折,大汗淋漓,依然不見其蹤影。某一日,它卻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在面前,令我有失而復得的驚喜。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上網(wǎng)淘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但對于書,我卻用情頗深,有了“新歡”也不忘“舊愛”。
“新寵大駕光臨時,我不得不把床頭柜上堆積如山的書進行一番乾坤大挪移。把舊書往下遷徙,或塞到壁櫥的縫隙里,仿佛把過往的故事,或某一段時間的心路歷程暫時擱淺。閑暇時重翻出來讀,每每有老友久別重逢的歡欣。
有好些年,我屢屢陷入困境。心氣高又底氣不足的人往往會踩空,又不肯破帽遮顏過鬧市,讓周遭的人看到自己的窘迫,于是退避陋室,埋頭故紙堆,在書中虛擬的悲歡離合里修復自己真真假假的悲傷。因為環(huán)室皆書,人生種種失意就顯得不足掛齒了。
我囿于斗室,卻因擁一室書而海闊天空。我在書的汪洋里漂泊、沉浮,和書中眾生糾纏不清,卻和現(xiàn)實中人日漸疏離。
可我心中那間純粹的書房一直在。它是不確定的,依我心境而變。它有時濾盡煙火味,有時充滿江湖氣,有時又仿若瓊閣仙山,高處不勝寒……直到某一日,我終于讓它塵埃落定。
我正兒八經(jīng)地弄了一間書房。純白的書柜,锃亮的玻璃門,格子上擺放的書裝幀精美,都是可以裝點門面的系列叢書和中外名著。
既然有“裝門面”之嫌,那就索性裝到底:我在每一格書旁放一尊晶瑩剔透的德化白,或一個細腰束口的中國紅,或點綴一盆小綠植,一個小玩偶。純白的書桌上放一個簡筆素描的粗瓷筆筒,邊上趴著只懶洋洋的絨布小狗。純凈、淡雅中,還有些許裝嫩、矯情。果然是一枚癡人,附贈一顆不死的少女心。
天氣晴好時,我于書房中逍遙游。陽光肆意游走,浮光掠影中,書非書,人非人,果真妙不可言。
因為新居在城東,離工作單位有那么一點點遠。我大部分時間住豐澤新村,周末、節(jié)假日才能去“寵幸”一下我的書房。那些束之高閣的書,仿佛金屋藏嬌的小公主,雖則養(yǎng)尊處優(yōu),卻也頗為寂寞。那些書,多半是我平時沒空讀,或靜不下心來讀,想著偏居一隅,少了喧囂和誘惑,多少能讀一點進去??晌艺齼喊私?jīng)呆在書房里讀書、寫作的時光屈指可數(shù)。
在這幾乎無人造訪的私人空間,我把惰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大多數(shù)時間,我坐在轉(zhuǎn)椅上,捧一本書,裝模作樣地擺poss,發(fā)發(fā)朋友圈,以告示天下,我在讀書。也會陷于榻榻米上,背靠大抱枕,在兩只熊寶寶的左擁右抱下,隨意抽一本書,瞇縫著眼,似看非看。
當然,偶爾逼急了,也會有若干成果呈現(xiàn)。作家協(xié)會的N多個活動方案,還有諸多被催得編不出理由再拖稿的文章,都是這間書房的產(chǎn)品。
雖說這裝點門面的書房是寂寞了點,但有它在,無可慰藉的寂寞生涯終可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