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珂
他是來城市打工的農村青年,給我們家裝塑鋼窗戶。一整天,他都悶頭干活,也不說話,一直干到很晚。
見他那么老實,我們留他吃晚飯,他很拘謹,在飯桌上連菜也不敢夾。婆婆熱情地招呼他,就像對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公公則遞煙給他,與他扯家常。漸漸地,他放松下來,聊起了自己的經歷。
原來,他曾考上過大學,剛好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縣城的重點高中,由于家里太窮,負擔不起兩個人的學費,他只好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外出打工。如今,他媳婦娶了,兒子也生了,安心當了農民,農閑時間出來打打工,賺點小錢養(yǎng)家糊口。
我們聽了,不甚唏噓!
看他家庭困難,臨走時,婆婆翻撿出一些生活用品和舊衣物,裝了大半袋子送給他。他漲紅了臉,推辭著不肯收。婆婆說,這些我們都不用,閑放著也占地,你就放心拿著,回去也好幫襯媳婦過日子。他接過袋子,臉上閃現(xiàn)出感激的微笑,但最終沒有說出一句話,轉身走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家里人很快忘記了這件事,甚至,都忘了他的長相。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門。我開門一看,是一個農村打扮、背著口袋的青年站在門口,我怔了一下,不認識他是誰。他說,是我?。∫郧敖o你家裝過窗戶的。我這才想起來,忙招呼他進門。
他拘束地坐在沙發(fā)上,搓著手緩緩地說,麥收的時候,他回了一趟家,說起我們幫他的事,全家人都很感激,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想來想去,最后他娘說把家里新打的糧食揀好的帶上些,讓我們嘗嘗鮮。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黃豆、綠豆,還有新玉米面,裝了足足一大袋,很有些分量。
青年人放下東西后就匆匆走了,我們卻為這意外的結果,感慨不已。
我不知道,在城市里輾轉打工的他,如何在高聳林立的相似的樓群里牢牢記住了我的家,事隔半年后又穿街走巷、不辭辛苦地找了回來,只為了回報那微不足道的一點小幫助;我也不知道,這樸實的一家人,有著怎樣細膩的感情?不過萍水相逢的“滴水之恩”,他們卻想要“涌泉相報”。我所知道的是,我曾給予別人比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卻不曾收到過只字片語的謝意;我也曾接受過別人給予我的比他更大更多的幫助,卻未曾如他們一般執(zhí)著地心存感激、表達謝意。當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時,這個打工的青年和他的家人,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教我懂得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