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鐘子毓張良蔣梅巧程林潤
(1.金華市金東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浙江 金華 321000;2.金華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浙江 金華 321000)
馬鈴薯為無性繁殖作物,多使用塊莖進行生產(chǎn),部分地區(qū)一年栽培種植春秋兩季馬鈴薯,馬鈴薯代數(shù)增加迅速,多代繁育后因病毒積累等原因會引起退化[1],造成生長勢弱[2]、減產(chǎn)[3]等問題。脫毒薯是使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對馬鈴薯莖尖切割后在無病蟲害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出薯苗后收獲得到的薯塊[4]。脫毒薯生產(chǎn)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把關,隔絕病害、蟲害等問題[5]。針對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進脫毒新品種進行更新?lián)Q代可以緩解退化問題[6],同時產(chǎn)量較高的新品種,也利于保障糧食生產(chǎn)安全。金華地區(qū)近年來的非糧化政策開墾了大量新墾地,土壤相對貧瘠,保肥保水性性差[7],部分土地因基礎設施等問題,難以種植水稻,可以通過種植抗旱、耐貧瘠的薯類作物來逐漸修復耕作層[8]。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適宜不同的馬鈴薯品種種植[9],開展品種比較試驗可快速明顯比較區(qū)分適宜金華地區(qū)種植的引選品種[10]。
為鑒定比較金華市近年引進、選育的馬鈴薯品種(系)在經(jīng)過2年薯稻水旱輪作非糧化新墾地上的種植表現(xiàn),對“華頌香早”“沃土5號”“閩薯”“中薯早30”“浙薯937”“浙薯956”等12個品種(系)進行了品比試驗,通過對不同品種的生育期、植物學、經(jīng)濟、產(chǎn)量等方面性狀進行考察,以期篩選出適宜金華市非糧化新墾地種植的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早熟、抗病馬鈴薯品種(系)。
參試馬鈴薯品種12個,分別為“華頌香早”“華頌56”“華頌58”“沃土5號”“閩薯1號”“中薯早30”“浙薯956”“浙薯937”“興佳2號”“浙薯932”“浙薯936”“豫商薯15”,以“中薯3號”(CK1)、“東農(nóng)303”(CK2)為對照品種,試驗種薯均由金華市農(nóng)科院提供。
試驗設在金華市金東區(qū)澧浦鎮(zhèn)上宅村,前作水稻,試驗田塊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條件良好,2020年前是非糧化新墾地,2022年度是經(jīng)過2年薯稻水旱輪作后的后續(xù)試驗。試驗地土壤pH值7.02,有機質(zhì)14.8g·kg-1,全氮0.88g·kg-1,有效磷69.1mg·kg-1,速效鉀187mg·kg-1。
2021年12月中旬使用機器施2000kg·667m-2牛糞有機肥翻耕加旋耕,播種前結合旋耕整地,機撒施80kg·667m-2三元復合肥作基肥,播種后覆土前在播種溝內(nèi)側條施40kg·667m-2的三元復合肥。試驗采用大區(qū)對比試驗,隨機順序排列,不設重復。機械旋耕1遍后,采用起壟加播種溝一體機起壟,連溝1.3m整地做畦,1畦種2行,行距0.65m,株距22cm,密度4662.2株·667m-2左右。大區(qū)面積340m2。在2022年1月17日帶芽切塊播種,雨后噴除草劑后再覆膜。按生育期進程觀察記錄生育性狀、植株性狀,收獲時取10株樣品考察經(jīng)濟性狀,生產(chǎn)大區(qū)取樣測產(chǎn)。
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2022年1月17日播種,出苗期在3月1—7日,由于1月下旬及2月氣溫較往年偏低,出苗時間較常年偏長,播種到出苗時間在43~49d;“華頌香早”“浙薯956”“中薯3號”“東農(nóng)303”“浙薯937”出苗較快,為43~45d;“沃土5號”“興佳2號”“浙薯936”“浙薯932”出苗較慢,為49d,其他品種出苗時間在46~48d?,F(xiàn)蕾期在4月1—12日,“華頌香早”現(xiàn)蕾最早,在4月1日,其次是“東農(nóng)303”的4月2日,“浙薯936”現(xiàn)蕾最遲,為4月12日?!罢闶?56”“浙薯937”“華頌56”“華頌58”“浙薯936”等品種(系)在4月9—16日少量開白花。
表1 參試品種(系)生育期情況
成熟期方面,各參試品種(系)在5月11—23日,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期天數(shù)為71~77d。“華頌香早”和“東農(nóng)303”生育期最短,為71d;其次是“華頌58”“中薯早30”的72d;再次是“沃土5號”“閩薯1號”和“浙薯937”的73d;最長的是“浙薯936”的77d??傮w來說,由于播種后出苗前的氣溫及4月氣溫較常年年偏低,2022年度參試品種(系)生育期較常年偏長,成熟期較常年偏遲。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系)株高在49.6~78.5cm,極差28.9cm,“閩薯1號”最高,為78.5cm,其次是“沃土5號”的76.7cm,再次是“華頌58”的75.1cm,“浙薯932”最矮,為49.6cm。主莖數(shù)在2.4~3.8個,最多的是“浙薯936”的3.8個,其次是“浙薯932”的3.6個,主莖數(shù)最少的是“沃土5號”“華頌58”和“豫商薯15”,均為2.4個。
表2 參試各品種(系)植株性狀情況表
“沃土5號”“閩薯1號”“華頌58”“興佳2號”“浙薯956”“華頌56”的植株長勢旺,“華頌香早”“中薯早30”“浙薯937”“豫商薯15”植株長勢中等偏上。除“閩薯1號”“浙薯937”“中薯3號”“東農(nóng)303”4個品種葉色為綠色外,其它品種葉色為深綠。參試品種匍匐莖長短不一,“浙薯936”匍匐莖較長,“華頌58”“華頌56”匍匐莖長度中等,其余品種匍匐莖較短。
“沃土5號”“華頌香早”“閩薯1號”“華頌58”“興佳2號”“華頌56”晚疫病病情相對較輕。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系)中,薯皮顏色,“華頌56”“豫商薯15”為淺黃色,其余品種為黃色;薯肉顏色,“華頌香早”“興佳2號”“東農(nóng)303”為深黃肉,“浙薯956”“華頌56”和“豫商薯15”為淺黃肉,其它品種薯肉顏色為黃肉。
表3 參試各品種薯塊性狀情況表
薯形方面,“浙薯936”為長橢圓形,“浙薯937”“浙薯956”“豫商薯5號”“華頌56”“中薯3號”薯形為橢圓,其它參試品種薯形為短橢圓?!罢闶?36”芽眼相對較深,其它參試品種芽眼淺。
參試品種(系)中,大中薯率在48.6%~83.5%,“沃土5號”最高,為83.5%,其次是“華頌香早”的81.9%,再次是“閩薯1號”的0.6%;“浙薯936”和“浙薯932”大中薯比率較低,均為48.6%。
由表4可知,“沃土5號”產(chǎn)量最高,產(chǎn)量折合49204.5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23.9%;“華頌香早”產(chǎn)量列第2位,產(chǎn)量折合48148.5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21.3%;“閩薯1號”產(chǎn)量列第3位,產(chǎn)量折合47931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20.7%;“華頌58”產(chǎn)量列第4位,產(chǎn)量折合46272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16.6%;“中薯早30”產(chǎn)量列第5位,產(chǎn)量折合45778.5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15.3%;浙薯937產(chǎn)量列第6位,產(chǎn)量折合44269.5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11.5%;“興佳2號”產(chǎn)量列第7位,產(chǎn)量折合43659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10.0%;“浙薯956”產(chǎn)量列第8位,產(chǎn)量折合42553.5kg·hm-2,較對照增產(chǎn)7.2%;“浙薯936”和“浙薯932”產(chǎn)量相對較低,產(chǎn)量折合分別為28816.5kg·hm-2和28323kg·hm-2,比對照減產(chǎn)27.4%、28.7%。
表4 參試各品種(系)經(jīng)濟性狀表(10株樣品)
參試品種平均單株結薯數(shù)在6.1~15.9個,“浙薯936”最多,為15.9個,其次是“華頌58”,為14.4個,再次是“浙薯956”的10.2個;“興佳2號”最少,為6.1個。參試品種單株塊莖重,在315.5~955.3g,“華頌58”最高,為955.3g,其次是“浙薯956”的945.9g,再次是“興佳2號”的935.6g,單株塊莖重最小的是“浙薯932”的315.5g;參試品種平均單薯重在20.8~153.4g,“興佳2號”最高,為153.4g,其次是“浙薯937”的120.1g,再次是“中薯3號”的118.4g,平均單薯重最小的是“浙薯936”的20.8g。綜合來看,“華頌58”“浙薯936”“浙薯932”等品種的單株結薯數(shù)較多,平均單薯重較低,表明其可作為小薯型馬鈴薯應用。
參試品種中,“華頌香早”“浙薯956”“中薯3號”的出苗較早;而“華頌香早”“東農(nóng)303”的生育期相對較短,“華頌58”“中薯早30”“沃土5號”“閩薯1號”“浙薯937”這5個品種表現(xiàn)為中早熟。5月起金華地區(qū)氣溫較高,超過馬鈴薯生長發(fā)育上限溫度,晚熟品種難以生長發(fā)育,從生育期角度看以上品種比較適宜在金華市種植。
小區(qū)測產(chǎn)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有10個高于對照“中薯3號”,“沃土5號”產(chǎn)量最高,增產(chǎn)為23.9%。從產(chǎn)量角度看,“沃土5號”“華頌香早”“閩薯1號”“華頌58”“中薯早30”“浙薯937”的產(chǎn)量及商品薯率較高,有一定應用前景。“華頌56”“豫商薯15”“浙薯956”產(chǎn)量中等偏上,但其商品薯率較高,可通過肥料梯度實驗等對其高產(chǎn)潛力進行挖掘。
取樣考種結果表明,“浙薯936”的產(chǎn)量較低,但其單株結薯個數(shù)多,平均單薯重低,中小薯比例較高,可作為特色小薯型馬鈴薯應用進行推廣種植。
3.2.1 “沃土5號”
植株長勢旺,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較少,葉色深綠,黃皮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高,熟期為早中熟。
3.2.2 “華頌香早”
植株長勢中等,莖稈中等,主莖數(shù)較多,葉色深綠,黃皮深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早熟。
3.2.3 “閩薯1號”
植株長勢旺,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少,葉色綠,黃皮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早中熟。
3.2.4 “華頌58”
植株長勢旺,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少,葉色深綠,黃皮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早中熟。
3.2.5 “中薯早30”
植株長勢中等偏上,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中等,葉色深綠,黃皮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早中熟。
3.2.6 “浙薯937”
植株長勢中等偏上,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較多,葉色綠,黃皮黃肉,薯形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早中熟。
3.2.7 “興佳2號”
植株長勢旺,莖稈粗壯,主莖數(shù)較少,葉色深綠,黃皮黃肉,薯形短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中熟。
3.2.8 “浙薯956”
植株長勢中等,莖稈中等,主莖數(shù)中等,葉色綠,黃皮淺黃肉,薯形橢圓,表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較高,產(chǎn)量較高,熟期為中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