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偉
本報訊 10月11日,由國家文物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出版集團承辦的“中國畫·畫文物——2023北京中軸線主題(故宮)采風寫生活動”中國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機關服務中心主任陳紅,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故宮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羅先良,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姚兆,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原館長何加林,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袁學君,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所長方向,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所原常務副所長姚大伍,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明波,《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金新,國家文物局研究館員寧召勇,畫家李乃宙、林容生、邢少臣、周尊圣、周石峰、陳風新、陳鵬、徐水平、王躍奎、吉瑞森、姚瑞江、許雋協(xié)、杜學輝、王乘、李崗、李連志、李寬、吳建科、張卉、趙麗娜、趙曼、徐亞男、徐冬青、常欣、任賽、付振寶、盛鳴、張?zhí)m石、張培生、鄒惠欽、何佳芮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畫院中青年創(chuàng)作骨干研修班部分學員共100余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燕東升表示,很榮幸接受國家文物局與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委托,中國國家畫院與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一起負責“中國畫·畫文物”的項目。這是這項活動的第二站,也是助力中軸線申遺的一項重要工作?!爸袊嫛ぎ嬑奈铩笔锹鋵嵙暯娇倳洝白屛奈锘钇饋怼敝匾甘镜木唧w實踐,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這次用中國畫的形式來藝術地表現(xiàn)中國的文化文明遺存,是非常有意義的,也將發(fā)揮出1+1>2的效應,讓更多的人去關注文物、關注中國畫、關注中國的文脈,進一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姚兆表示,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北京市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條軸線上。而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則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嚴格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都城營建原則建造,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藝術家在此次的寫生活動中,能夠更深刻感受到故宮數(shù)百年來的建筑魅力和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真正體現(xiàn)“中國畫·畫文物”文明載體的功能。同時,他希望在后續(xù)的活動中,繼續(xù)加深中國國家畫院和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的合作。
盧禹舜認為,“中國畫·畫文物”結合北京中軸線申遺形成了一個新的拓展點。故宮是中軸線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體現(xiàn)中軸線精神最重要的建筑物,以美術表現(xiàn)故宮是中軸線思想內(nèi)涵的藝術化呈現(xiàn),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nèi)在的核心價值?!爸袊嫛ぎ嬑奈铩被顒又铝τ谝悦佬g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國文物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藝術創(chuàng)作從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層面提供了新的突破點。
于文江表示,“中國畫·畫文物”活動是中國畫家和中國文物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這里的“文物”應當是更廣義的內(nèi)涵,不僅有書畫、器物、建筑,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歷史也要被囊括其中。這個活動是通過美術的表現(xiàn)方式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象化的一個過程,且應有意識地打造精品力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中軸線思想內(nèi)涵以及中國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賈廣健認為,這次活動對文物的活化利用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動方式,通過對北京中軸線這一歷史文化的認知,藝術家們直接面對這些文物,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并挖掘其潛在魅力。這次活動通過藝術再創(chuàng)作的方式,闡釋文物的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畫家們在展現(xiàn)故宮風貌的同時,也對故宮建筑以及對中國建筑文化的認識都得到了更直接、更深刻的體驗。
劉明波談道,此次活動給畫家們提供了一條新的創(chuàng)作路徑和契機。故宮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代表性建筑,其藝術形式表達給了畫家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其場景的恢宏、莊重以及其歷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承載,為畫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歷史的溫度和厚度。
袁學君介紹道,中國國家畫院在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的組織與幫助下,在這里進行中軸線寫生創(chuàng)作的重要一站,相信畫家們會讓故宮在中國畫里面展示得更有魅力,讓更多人喜歡和了解,也是讓文物“活起來”的一次具體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