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達,曾偉軍,傅佳棟
作者單位: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心內(nèi)科
2型糖尿病(T2DM)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該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胰島素抵抗,致使機體血糖水平持續(xù)性升高,極易引發(fā)代謝紊亂及多臟器功能損傷。糖尿病可引發(fā)微血管炎癥,導致血管收縮,進而誘發(fā)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病(EH)可造成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影響血管通透性,也可提高T2DM的發(fā)生率,并加速疾病惡化[1]。T2DM、EH均可增加患者動脈粥樣硬化(AS)發(fā)生風險,EH合并T2DM患者冠心病發(fā)生率較健康人群高[2]。阿托伐他汀是目前臨床較常用的降血脂類藥物,其可有效抑制AS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降低機體各類脂蛋白水平,進而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穩(wěn)定血管內(nèi)斑塊[3]。EH合并T2DM患者是由多種病因造成的血脂異常及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阿托伐他汀單藥的治療效果有限,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強化治療。依折麥布是臨床常用的降血脂藥物之一,可起到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抑制炎性反應、抗氧化損傷的作用[4]?;诖?現(xiàn)觀察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EH合并T2DM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收治的EH合并T2DM患者90例,依據(jù)編號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8~79(66.14±6.75)歲;體質(zhì)指數(shù)(BMI)21.47~29.65(24.50±1.87)kg/m2;空腹血糖5.16~7.30(6.25±2.13)mmol/L;T2DM病程2~14(6.31±1.61)年。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50~78(67.15±7.06)歲;BMI 20.85~29.61(24.71±1.74)kg/m2;空腹血糖5.87~7.21(6.27±2.06)mmol/L;T2DM病程2~13(6.56±1.81)年。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及《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中的EH、T2DM診斷標準;(2)入院前1個月未接受其他降血脂藥物治療;(3)總膽固醇(TC)≥4.8 mmol/L。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障礙、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3)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4)合并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 mg/次,口服,1次/d,持續(xù)治療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 mg/次,口服,1次/d,持續(xù)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血脂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采集2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轉(zhuǎn)速3 000 r/min,離心10 min,使用西門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試劑盒由廣州科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血液黏度指標:于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抽取2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送至實驗室實施離心分離,使用全自動血流變分析儀測定患者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3)其他相關血液生化指標: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的血細胞比容(HCT)、紅細胞沉降率(ESR)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白介素-1β(IL-1β)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HCT、ESR及血清hs-CRP、MMP-9、IL-1β水平,使用免疫定量分析儀檢測血清NT-proBNP水平。(4)不良反應:包括肌肉疼痛、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升高、腹痛、腹瀉等。
2.1 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TC、TG、LDL-C水平低于治療前,HDL-C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2.2 血液黏度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LBV、HBV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LBV、HBV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液黏度指標比較
2.3 其他血液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HCT、ESR及血清hs-CRP、NT-proBNP、MMP-9、IL-1β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HCT、ESR及血清hs-CRP、NT-proBNP、MMP-9、IL-1β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其他血液生化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1.11% vs. 13.33%,χ2=0.104,P=0.748),見表4。
表4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T2DM與EH均是臨床上較常見的老年基礎性疾病,前者可造成多器官組織(包括血管)出現(xiàn)高糖浸潤性損傷,引發(fā)多組織微炎癥,后者可對多組織造成高壓損傷,且呈持續(xù)性,2種疾病可互相影響,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5]。有研究顯示,T2DM導致的血脂異常與胰島素抵抗可使機體處于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可加速血管平滑肌細胞凋亡,而EH也會促進該過程,故T2DM、EH常與冠心病、AS并發(fā)。因此,對于EH合并T2DM患者而言,積極進行降血脂治療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發(fā)生風險,減輕血管損傷,抑制疾病進展[6]。
阿托伐他汀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藥物,可抑制TC合成,競爭性抑制脂蛋白形成,達到降低血液中膽固醇、脂蛋白水平、促進高密度脂蛋白合成的效果[7]。此外,阿托伐他汀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保護血管、促進血管擴張的作用,故臨床常用于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降血脂治療,效果較佳,但將其用于治療EH合并T2DM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性。有研究表明,2倍標準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與膽固醇的效能約是標準劑量的110%,可增加給藥風險,而EH合并T2DM需更強效的降血脂治療,因此單一使用阿托伐他汀無法滿足臨床需求[8]。依折麥布是TC吸收抑制劑,藥物進入人體后可與小腸內(nèi)脂蛋白相關轉(zhuǎn)運蛋白結(jié)合抑制其表達,減少人體對TC等脂類物質(zhì)的吸收,抑制肝臟轉(zhuǎn)化相關脂類物質(zhì),從而降低機體循環(huán)與肝臟本身的TC水平[9]。此外,依折麥布可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具有保護血管內(nèi)皮、抑制血小板聚集、減輕炎癥的作用[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TC、TG、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對EH合并T2DM患者的降脂效果更顯著。此外,觀察組LBV、HBV及HCT、ESR低于對照組,表明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EH合并T2DM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提升血流速度,進而降低血栓形成發(fā)生風險。hs-CRP是一種炎性指標,NT-proBNP、MMP-9、IL-1β是心腦血管損傷標志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血清hs-CRP、NT-proBNP、MMP-9、IL-1β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EH合并T2DM更有助于降低機體炎性指標,減輕血管微炎癥,更有利于保護患者心腦血管。此外,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差異,表明聯(lián)合用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依折麥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EH合并T2DM具有較好的降脂效果,可更有效地降低機體血液黏度,減輕血管損傷與血管微炎癥,進而抑制疾病進展,且安全性較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