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蜀炎
漫漫的長征之途有多少艱苦卓絕的故事,我們的紅軍隊伍就有多少樂觀主義精神。憑著懷揣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這支隊伍始終斗志昂揚、龍精虎猛。因此,無論戰(zhàn)斗如何激烈、路程如何坎坷,每每打了勝仗之后、甩開追兵間隙,他們逮住機會就要賽上一場、比試一番。
“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毕旅?,就按照編制序列,講一講長征路上三個方面軍的三次體育運動會。
遵義運動會。1935年1月12日,紅一方面軍在奪取遵義后,紅軍總政治部舉行了一次包括有“跳高、跳遠、賽跑、爬墻、跳繩、擲手榴彈和射擊方面激烈的競賽”的運動會。
開幕式上,紅軍領(lǐng)導和群眾代表發(fā)言后,紅軍籃球隊和遵義三中籃球隊為運動會打響了揭幕戰(zhàn)。那個中學的籃球場實在不咋地——長著草的泥場上塵土飛揚,賽前用石灰粉畫的線也不甚規(guī)整。當時參加比賽的老紅軍何滌宙在《遵義日記》中自豪而書:“紅軍球隊是在蘇區(qū)就打熟的,球藝彼此知道,傳球聯(lián)絡(luò)素質(zhì)不差。穿著高領(lǐng)細袖裹身長衫的學生隊,只有招架之功。12與30之比,紅軍勝利了?!?/p>
觀看比賽的陳云同志也有感而發(fā):“紅軍球藝甚精,因平日提倡體育甚力?!?/p>
哈達鋪運動會。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南哈達鋪并在此休整。憋了許久的紅軍官兵,宿營后的第二天就開始摩拳擦掌了。更何況,總指揮賀龍本人就是一個體育愛好者。于是,哈達鋪運動會拉開了戰(zhàn)幕。
哈達鋪體育活動。
此次運動會上設(shè)有球類、田徑等項目,卻沒有成績記載,因為好多比賽都是“點到為止”。比如籃球,大家傳球運球、搶斷過人功力盡顯,但由于沒有球架籃筐,無法投籃,自然也就沒有成績統(tǒng)計了;足球亦然,用布包著野草縫成的球,不知哪一腳起猛了便漫天飛草……
不過,這次運動會的越野登山,卻在我軍軍體訓練史上留下了記載。紅軍戰(zhàn)士全副武裝,向附近一座叫金布川的山峰挑戰(zhàn)。比賽中,既有登山,也有越野,尤其是強調(diào)以連為單位統(tǒng)計成績,少一兵、缺一槍即判失敗。
甘孜爐霍運動會。1936年5月1日,紅四方面軍在草地邊的爐霍舉行了“五一運動會”。這次運動會相對正規(guī)——事先修建了運動場,雖然田徑、球類的器材一律“純手工”制作,但項目齊全。因此,比賽精彩紛呈,現(xiàn)場官兵和駐地群眾都感覺過癮。
這次運動會最出彩的項目,是草地生存系列——草地利用地形地物、草地架橋、草地搭帳篷、草地騎術(shù)等,尤其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壓軸之賽——“燒牛糞”。在風寒雨急的草原上,能夠點燃牛糞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領(lǐng)。因此,這項比賽要求每個班都要參與。
比賽從尋找、點燃牛糞,到煮熟一鍋野菜,整個過程比的是牛糞如何燒得又快又旺。說白了,實際上就是一次草原生存訓練。數(shù)千名紅軍參加了比賽,開賽信號一發(fā),遼闊的草原頓時青煙四起,蔚為壯觀。
“去時陌上花如錦,今日樓頭柳又青?!边@支鋼鐵隊伍,面臨敵軍前堵后追的生死之境,尚能保持相當水準的體育競技水平。這其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自不必說,更離不開官兵平日里堅持不懈的運動鍛煉和蔚然成風的體育風尚。
1933年,毛澤東同志在《組織青年的體育活動》中這樣描述紅軍的體育活動:跳高啦、跳遠啦、賽跑啦、游泳啦、秋千啦、籃球啦、足球啦、乒乓球啦、舉行運動會啦,轟轟烈烈、熱氣騰騰的掀動起來了。紅軍的體育健兒,一天天多了起來。
一個個“啦”字的運用,看得出他在下筆之時,欣喜之情已然溢于言表。
在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可以看到1934年元旦出版的川陜蘇區(qū)《蘇維?!穲蟮念^條新聞寫道:“赤江紅場設(shè)備各種體育器械,規(guī)定每日下午3時至5時半為活動時間,大家鍛煉身體去消滅劉湘(四川軍閥)?!?/p>
我軍歷史上較早的體育機構(gòu)之一——“紅場委員會”就誕生在川陜蘇區(qū)。雖然紅場是引進之名,但它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軍隊特色的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揮著作用。
在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有記載的當時體育項目多達50余種。球類、田徑自不必說,盡管器材大多是拼拼湊湊、縫縫補補,多為“土法上馬”,但比賽規(guī)則卻一點不含糊,絕對的“國標”;還有許多軍體項目,投彈、跨障礙、越野等,官兵在這類賽事中常常亮出自己的獨門絕技;最具特色的,則是與當?shù)孛袼紫嘟Y(jié)合的運動項目,如推桿、盤繩、拉石轱轆、腳斗等。
1933年正月初七,紅軍攻克巴山重鎮(zhèn)。是夜,點著火把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從此,正月初七成為巴山的“燈火節(jié)”,軍民同場競技,以技增誼……
“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斌w育是一種文化,人民軍隊以自己獨特的紅色體育,形象、生動而廣泛地傳播著紅色文化。官兵翻姿成鶴、騰如躍龍的英姿身影,不是口號勝似口號,讓群眾記住了這支與人民血肉相連的軍隊,記住那些既有鋼鐵意志,亦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熱血勇士。
有巴中蘇區(qū)的民謠為證:
紅軍耍得嗨,
百姓跟著來。
壩壩拳腳飛,
戰(zhàn)場大刀甩。
(轉(zhuǎn)載自2023年8月16日《解放軍報》,略有刪節(jié))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