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現(xiàn),何愛美,金麗豐,雷淑芬
1. 麗水市婦幼保健院內科,浙江 麗水 323000
2. 麗水市婦幼保健院體檢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3. 麗水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浙江 麗水 323000
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多由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時間較長,經久不愈而出現(xiàn)反復的尿路刺激等癥狀而發(fā)病[1]。抑殺細菌是治療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首要方法,臨床多采用低劑量抗生素治療,但長期應用易產生一定的耐藥性[2-3]。中醫(yī)學認為尿路感染屬于淋證范疇,是由于脾腎虧虛、外邪入侵導致濕熱之邪下注膀胱所致,患者可出現(xiàn)尿頻、尿痛、小便不暢等癥狀。因此,中醫(yī)治療尿路感染主要以清熱燥濕為主[4]。本研究應用補腎通淋湯聯(lián)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降鈣素原(PCT)、尿液白細胞變化的影響,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參照《泌尿系感染診斷治療指南(2011 版)》[5]中有關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標準。清潔中段尿培養(yǎng),實驗室檢查見菌落≥105/mL;中段尿沉渣、實驗室檢查見白細胞計數(shù)≥10 個/HP;具有泌尿系感染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
1.2 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淋證中脾腎氣虛證辨證標準。癥見尿頻,余瀝不凈,少腹墜脹,遇勞則發(fā),腰酸,神倦乏力,面、足輕度浮腫,頭昏食少,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細弱。
1.3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和辨證標準;年齡≥18 歲;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無其他急癥癥狀。
1.4 排除標準能配合完成研究;合并腎小球炎癥等嚴重腎疾??;合并惡性腫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1.5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麗水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9 例慢性泌尿系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9 例和觀察組50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44.09±5.92)歲;平均病程(2.31±0.17)年;感染情況:單一菌株感染24 例,復合菌株感染25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齡(44.61±6.33)歲;平均病程(2.22±0.39)年;感染情況:單一菌株感染23 例,復合菌株感染27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呋喃妥因腸溶片(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64)口服,每次10 mg,每天3 次;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中山市力恩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15)口服,每次5 mg,每天2 次。
2.2 觀察組給予補腎通淋湯聯(lián)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方法同對照組。補腎通淋湯處方:太子參、山茱萸各20 g,蒲公英、甘草、苦參、敗醬草各12 g,懷牛膝、浙貝母、豬苓各10 g,阿膠3 g。每天1 劑,加水煎取藥液300 mL,分2 次服用。
2 組均治療2 周,隨訪觀察3 個月。
3.1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②中醫(yī)證候評分。于治療前后對尿頻、余瀝不凈、少腹墜脹、腰酸、神疲乏力等根據(jù)無、輕、中、重度分別計0、2、4、6 分。③PCT 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及隨訪1、2、3 個月檢測血清PCT,試劑盒采用北京美康基因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產品。④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于治療前后及隨訪1、2、3 個月采用白細胞分析儀檢測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當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20 個/μL 時,為異常。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者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本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標準評定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復查尿常規(guī)結果接近正常,尿培養(yǎng)呈陰性;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尿常規(guī)檢查顯著改善,尿培養(yǎng)偶有陽性;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4.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0%,對照組為77.55%,2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尿頻、余瀝不凈、少腹墜脹、腰酸、神疲乏力等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上述各項中醫(yī)證候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分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評分()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4.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PCT 水平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血清PCT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及隨訪1、2、3 個月,觀察組血清PCT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清PCT 水平比較()μg/L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清PCT 水平比較()μg/L
?
4.5 2 組治療前后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比較見表4。治療前,2 組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及隨訪1、2、3 個月,觀察組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比較()個/μL
表4 2 組治療前后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水平比較()個/μL
?
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通常是在急性尿路感染基礎上,病情遷延不愈所致。目前臨床針對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主要用呋喃妥因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抗生素治療,均可取得一定療效。呋喃妥因抗菌機制在于干擾細菌體內氧化還原酶系統(tǒng),從而阻斷其代謝過程而起到抗菌效果。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是一種β-內酰胺酶抑制劑,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殺菌作用。兩者聯(lián)合用藥可通過不同機制抑制細菌生長,從而起到增效作用。
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歸屬于中醫(yī)學淋證范疇,認為發(fā)病多因腎虛于內,外感濕熱之邪,致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所致。其病機主要為“腎虛膀胱熱”,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乃患者年老體弱、稟賦不足、房室失節(jié)及久淋不愈引起脾腎虧虛為主;標實由外陰不潔,穢濁濕熱之邪入侵膀胱所致;或情志過極,氣滯血瘀,瘀熱蘊結下焦。因此治療應以健脾補腎、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為主。本研究觀察組應用補腎通淋湯治療,方由太子參、山茱萸、蒲公英、甘草、苦參、敗醬草、浙貝母、豬苓、懷牛膝、阿膠等組成,方中太子參益氣健脾、養(yǎng)陰生津;懷牛膝逐瘀通經、補肝腎、利尿通淋;阿膠滋陰潤燥、補血止血;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澀固脫;懷牛膝活血通經、補益肝腎、利尿通淋;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苦參清熱燥濕、祛風利尿;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浙貝母清熱化痰、消癰散結;豬苓利水滲濕;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腎健脾、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功。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y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補腎通淋湯聯(lián)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能夠提高臨床療效,顯著改善中醫(yī)證候。
尿白細胞計數(shù)是尿液檢測分析常用的指標之一,可反映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的感染情況。當尿標本中1 個高倍鏡視野下白細胞計數(shù)>5 個,提示可能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感染。PCT 是體內炎癥因子主要代表之一,當患者遭受細菌感染時,血清PCT 急劇上升。本結果顯示,治療后及隨訪1、2、3 個月,觀察組血清PCT 水平、尿液白細胞計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補腎通淋湯聯(lián)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能夠有效抑制細菌感染,更好地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病情。
綜上所述,補腎通淋湯聯(lián)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能夠有效改善炎癥反應,減輕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