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10)
近年來在大灣區(qū)引領城市群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作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教育受到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建筑得以大力發(fā)展,涌現(xiàn)出一批具有時代性、地域性的中小學建筑。
佛山市順德區(qū)為進一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決策部署,把教育作為打造一流營商環(huán)境、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提升區(qū)域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打造了建設最美校園計劃。旨在滿足教育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著力探究以文化建設為依托,挖掘融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校園設計建設新內涵。
陳慧南紀念中學概念方案便是最美校園計劃的項目之一。本項目位于佛山市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勒竹大道以南,用地面積60225m2,建筑面積90547m2,容積率1.32,計劃建設初中部60 個班,項目鳥瞰圖如圖1 所示。
圖1 項目鳥瞰圖
本項目在校園建筑高密高容的背景下,著重研究了3 點:①校園建筑如何延續(xù)當?shù)氐赜蛭幕卣鳌"谌绾芜m應當?shù)氐赜驓夂蛱匦?、延續(xù)當?shù)亟ㄖ臻g特質。③如何創(chuàng)造利于中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校園。
由于順德地理上水網(wǎng)縱橫交錯,順德依水而生、傍水而興,延續(xù)了嶺南水鄉(xiāng)的特點:聚落擁有特定的自然景觀特征,即嶺南亞熱帶氣候植被;具有地域特色(廣府民系)的建筑風格;在歷史上或現(xiàn)存有花卉等商品性農業(yè)區(qū)、連片開敞的外部空間等,包括?;~塘或果林[1]。
在團隊研究順德水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由于水網(wǎng)密集復雜,在水面不開闊的水系兩側,民居延水而建,所以水岸多以石材修建,形成了人造幾何狀水系的特點。
本案提取了順德水鄉(xiāng)幾何水系的特點,結合場地東側的水系,設計校園環(huán)形幾何水系景觀,將主入口、教學區(qū)核心空間、原校區(qū)保留樹木有機聯(lián)系起來,總平面如圖2 所示。希望在校學習生活的學生可以感受到水鄉(xiāng)的空間特征,品讀這些凝固的文脈。
圖2 總平面
順德位于珠三角腹地,延續(xù)了嶺南區(qū)域炎熱多雨、夏長冬暖、臺風頻繁的氣候特征。因此嶺南建筑的氣候適應性策略,必須考慮隔熱、遮陽、通風、防雨、防潮和防風等問題[2]。
順德傳統(tǒng)建筑經(jīng)過千年的適應,已經(jīng)給出良好的策略,特別是嶺南園林提供了優(yōu)秀的適應性范本。團隊以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的順德清暉園為母本,梳理了適應氣候特征的建筑手法如下:注重園林與建筑的結合,增加架空層、相連敞廊、天井等。方案將這些手法有機地融入設計之中,以便適應當?shù)貧夂蛱匦浴?/p>
經(jīng)過研究,清暉園的空間尺度適宜,庭院的虛空間與建筑的實空間互為交融,對打造一個生態(tài)自然的學校有比較好的借鑒意義,所以團隊研究了園林的尺度與空間,并用于本項目的設計中。
經(jīng)研究園林的總平面可分為大中小3 個尺度:大園林的平面尺寸在(70~80m)×(20~35m),中園林在(35~45m)×(35~45m),小園林在(10~20m)×(10~20m)。所以本案設計的園林尺度遵循了這個原則,教學樓主核心大園林尺度以72m×20m 為基準,校園入口中園林尺度為39m×38m,其余各種小空間尺度在10~25m。園林平面尺寸如圖3 所示。
圖3 園林平面尺寸(單位:m)
在嶺南園林中,建筑較低,高度在4~12m 之間,廊道高度在4.5m 左右,這個尺度對中學生而言也是比較舒適的。但現(xiàn)代校園在容積率較高的情況下,高度均在24m 左右,容易形成壓迫感。所以本案結合功能將多功能廳、圖書館、專業(yè)教室的層數(shù)減少,將它們的總高度,控制在3 層15m 以內,并且通過大面積的空中連廊和灰空間,創(chuàng)造出多個4.8m 及9m 的水平面,通過水平面切分,有效地將24m 高的建筑分割成4~13m 的尺度。豎向空間尺寸如圖4 所示。
圖4 豎向空間尺寸(單位:m)
通過研究中國傳統(tǒng)書院也十分注重庭院空間,建筑是通過其中的空間帶給人各種體驗的,而在建筑組團中形成的庭院空間也是以自由開放教學為主的書院體系中的重要體驗空間[3]。
在尺度適宜之下,本案重點研究了庭院空間的營造,嶺南園林有個特點是庭院空間的垂直性?!按怪毙浴敝傅氖墙ㄖ蛏羁臻g面向高空發(fā)展的一個趨勢[4]。嶺南庭園占地面積小,在緊湊的平面中呈現(xiàn)出“垂直”方向伸展的趨勢,通過平面布置和豎向展開實現(xiàn)空間上的拓展,從而形成傳統(tǒng)庭園豐富的空間形態(tài)[5]。垂直性這個特點非常契合土地資源緊湊的當代校園,在節(jié)約用地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多維度的庭院空間。
多維庭院由高度不同、大小不一的園林虛空間與建筑實空間相互交融,詳細介紹兩個:第一個為以教學組團為核心的多維立體園林,在三棟教學樓之間設置了大園林,一層為水系空間結合綠地與鋪地,二層有連續(xù)的室外架空連廊結合了初一和初二的教學樓內灰空間,三層有局部架空連廊和初三教學樓的灰空間,四層和五層在外連廊設置擴大的交流空間。核心立體園林效果如圖5 所示。
圖5 核心立體園林效果
第二個以校園入口為核心的多維庭院,一層為橢圓形景觀入口庭院,通過4.8m 高的室外景觀大臺階,直接抬升到第二層大平臺,教學樓和舞蹈樓組合形成高低錯落的入口多維庭院。入口園林空間效果如圖6 所示。
圖6 入口園林空間效果
通過對順德傳統(tǒng)園林的研究和應用,本項目采用了適應當?shù)貧夂蛱攸c的建筑設計手法,延續(xù)了當?shù)貍鹘y(tǒng)建筑的空間特質,尺度適宜、園林與建筑互相交融。
(1)功能分區(qū)明確,將教學區(qū)、宿舍區(qū)、行政區(qū)、飯?zhí)煤笄趨^(qū)、運動區(qū)根據(jù)動靜程度的不同進行了合理的分區(qū)。功能布局如圖7 所示。
圖7 功能布局
教學組團在園區(qū)中心,即可以隔絕外界對教學的噪聲干擾,又可以隔絕上課產(chǎn)生的噪音影響周邊居民。宿舍區(qū)獨立于東側沿河,親水又安靜,適合中學生平時休息。飯?zhí)煤笄趨^(qū)在南側,既靠近教學區(qū)又靠近宿舍區(qū),方便學生就餐,同時有獨立的進出入口,方便貨物和垃圾的進出。體育區(qū)結合室內體育館和400m 跑道、足球場設置在西側。多功能禮堂和行政區(qū)設置在北面校園主入口兩側。功能分區(qū)的清晰有利于中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休息環(huán)境、運動環(huán)境獨立不干擾。
(2)在設計中注重以中學生的尺度可感知的宜人尺度,設計了多種學習交流的積極空間。
巨大而空曠的架空層空間被設計植入的合班教室,微格教室,社團活動室等功能分隔成連續(xù)的多個大小不一的多功能空間場域,相互滲透,趣味開放,既是全天候條件的運動空間,又是多樣的社團活動和豐富學習探索認知體驗的第二課堂空間(圖8)。在課后提供了豐富有趣的多樣空間,在室外園林和半室外灰空間的交融下,讓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滋養(yǎng)。
圖8 多樣的第二課堂空間
在每棟教學樓都設置了架空層空間和寬敞的室外敞廊,讓學生出了教室就能進入園林的觀景空間中,為課間十分鐘的短時間休息提供了有力的舒緩空間。
(3)在宿舍樓的設計中,除了寬敞舒適的宿舍單元,還設計了宿舍區(qū)多樣靈活的公共交流空間,宿舍效果如圖9 所示。為中學生的課余生活提供了多樣化的場所,有利于中學生在繁忙的課業(yè)之外,和同學有積極交流的場所,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圖9 宿舍效果
(4)在體育活動場所的設計中,設計了多層次的體育空間,有寬敞開闊的足球場,架空層灰空間內的籃球、排球、羽毛球場,室內比賽級別的籃球館,室內游泳池等等,有利于中學生強身健體,體驗豐富多彩的體育類目,體育場如圖10 所示。
圖10 體育場
在陳惠南紀念中學概念設計方案中,從嶺南地域特點出發(fā),針對地域環(huán)境與文化對基礎教育建筑的影響,研究了傳統(tǒng)嶺南園林的尺度與垂直性,并運用到本次設計中。
以多維立體庭院為核心,以教學組團為基準,通過錯落有致的組合,形成虛實空間相互滲透的宜人校園。探究了適應嶺南炎熱多雨氣候下,適合當代中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高密度高容積率的教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