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兵
(黃梅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黃岡 435500)
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主要發(fā)病原因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引起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屬于脆性骨折,脊柱、前臂遠端、髖部、股骨頸等是本病的高發(fā)部位[1]。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以手術為主,目的是緩解疼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恢復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其中椎體成形術較為常用[2]。該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因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現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可維持、改善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脊柱的各項結構參數,從而保證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在椎體成形術中,根據骨水泥輸送方式的差異可分為推桿式骨水泥輸送法、液壓式骨水泥輸送法[3]。前者屬于常規(guī)骨水泥輸送方式,后者為改良式、新型骨水泥輸送方式。本研究主要分析液壓輸送式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對骨水泥彌散情況、脊椎結構參數及功能的改善作用。
研究對象為2021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期間于本院進行椎體成形術的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70 例。根據術中骨水泥輸注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3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齡56 ~68 歲,平均(62.03±1.02)歲;骨密度t值.3.7 ~.2.3,平均(.3.08±0.20);骨水泥注入總量2.1 ~3.6 mL,平均(2.92±0.41)mL。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齡55 ~67 歲,平均(61.99±1.03)歲;骨密度t 值.3.6 ~.2.4,平均(.3.10±0.20);骨水泥注入總量2.2 ~3.5 mL,平均(2.98±0.40)mL。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對比,P >0.05。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關于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屬于單椎體骨折。(2)年齡<70 歲。(3)滿足椎體成形術指征。(4)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類型骨折、骨髓損傷。(2)臨床資料不全。(3)合并嚴重心肺疾病或其他類型的骨科疾病。(4)存在溝通障礙、意識障礙、凝血功能異常、出血性疾病或嚴重感染。(5)血壓、血糖控制不佳,或術中無法取俯臥位。(6)對輸注的骨水泥存在嚴重過敏反應[4]。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椎體成形術治療,方法:取俯臥位,將腹部懸空,用C 型臂X 線機確定骨折的具體部位。常規(guī)行局部浸潤麻醉(1% 利多卡因),對傷椎進行單側穿刺,穿刺點位于椎弓根外上緣,穿刺針直徑4.2 mm,一直穿刺至椎弓根內側壁。側位攝片,明確骨折部位椎體前中三分之一位置;正位攝片,顯示椎體中線處。在C 型臂X 線機的引導下置入導絲,于椎弓根內側壁處鉆入精細鉆,取出精細鉆,應用推桿將骨水泥注入骨折椎體內。觀察組采用液壓輸送式椎體成形術治療,方法:取俯臥位,將腹部懸空,用C 型臂X 線機確定骨折的具體部位。常規(guī)行局部浸潤麻醉(1% 利多卡因),對傷椎進行單側穿刺,穿刺點位于椎弓根外上緣,穿刺針直徑3.0 mm,一直穿刺至椎弓根內側壁。側位攝片,明確骨折部位椎體前中三分之一位置;正位攝片,顯示椎體中線處。在C 型臂X 線機的引導下置入導絲,于椎弓根內側壁處鉆入精細鉆,取出精細鉆,應用液壓推注部件將骨水泥旋轉推注至骨折椎體內。兩組均于C 型臂X 線機的透視下輸注骨水泥,待骨水泥輸注至傷椎后壁時停止推注。
(1)對比兩組術前、術后不同時間(術后1 d、14 d、1 個月、3 個月)的疼痛程度,評估工具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0 ~10 分,其中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疼痛劇烈。(2)對比兩組的骨水泥彌散情況,分為優(yōu)、良、差。評估內容為骨水泥于傷椎冠狀面、矢狀面四個象限內的分布面積,并計分0 ~8 分,得分越高,表示骨水泥分布面積越大[5]。優(yōu):傷椎冠狀面、矢狀面四個象限內的骨水泥分布面積積分為6 ~8分;良:傷椎冠狀面、矢狀面四個象限內的骨水泥分布面積積分為3 ~5 分;差:傷椎冠狀面、矢狀面四個象限內的骨水泥分布面積積分為0 ~2 分。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 良例數)/ 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術前、術后1 個月及術后3 個月的脊柱功能,評估工具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6.7],共包括10 項內容,每項內容計分均為0 ~5 分,總分50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脊柱功能障礙越嚴重。(4)對比兩組術前及術后3 個月的脊柱結構參數,由X 線檢查測得,具體指標包括傷椎Cobb 角、椎體前緣高度、椎體壓縮比(椎體前、后緣高度比值)[8]。(5)觀察并記錄兩組術后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包括椎體邊緣骨水泥滲漏、臨近椎體骨折等,計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進行組間比較。
術前,兩組的VAS 評分相比,P >0.05。術后不同時間,兩組的VAS 評分均較術前明顯降低。術后1 d、14 d、1 個月及3 個月,觀察組的VA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的對比(分,±s)
表1 兩組手術前后VAS 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術前 術后1 d 術后14 d 術后1 個月 術后3 個月對照組(n=35) 8.69±0.13 7.50±0.21 5.10±0.42 3.02±0.19 1.69±0.20觀察組(n=35) 8.70±0.11 5.12±0.19 3.02±0.19 1.82±0.14 0.53±0.10 t 值 0.347 49.719 26.694 30.081 30.691 P 值 0.729 <0.001 <0.001 <0.001 <0.001
觀察組的骨水泥彌散優(yōu)良率為91.4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57%,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骨水泥彌散情況的對比[例(%)]
術前,兩組的ODI 評分相比,P >0.05。術后不同時間,兩組的ODI 評分均較術前明顯降低。術后1 個月及3 個月,觀察組的ODI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ODI 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術前 術后1 個月 術后3 個月對照組(n=35) 40.20±4.02 31.09±2.85 23.05±2.05觀察組(n=35) 40.19±4.01 24.50±3.02 11.02±3.06 t 值 0.010 9.389 19.323 P 值 0.992 <0.001 <0.001
術前,兩組的傷椎Cobb 角、椎體前緣高度、椎體壓縮比對比,P >0.05。術后3 個月,兩組的傷椎Cobb 角、椎體前緣高度、椎體壓縮比均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3 個月,觀察組的傷椎Cobb 角和椎體壓縮比均較對照組小,椎體前緣高度較對照組大,P <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前后脊柱結構參數的對比(±s)
表4 兩組手術前后脊柱結構參數的對比(±s)
組別 傷椎Cobb 角(°) 椎體前緣高度(cm) 椎體壓縮比術前 術后3 個月 術前 術后3 個月 術前 術后3 個月對照組(n=35) 13.06±1.52 8.96±0.26 1.82±0.12 2.01±0.18 0.30±0.02 0.24±0.03觀察組(n=35) 13.07±1.49 7.52±0.27 1.84±0.11 2.30±0.15 0.31±0.03 0.14±0.02 t 值 0.028 22.728 0.027 7.322 1.641 16.408 P 值 0.978 <0.001 0.470 <0.001 0.105 <0.001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71%(其中發(fā)生椎體邊緣骨水泥滲漏、臨近椎體骨折各1 例),對照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14%(其中發(fā)生椎體邊緣骨水泥滲漏、臨近椎體骨折各3 例),二者相比無明顯差異,χ2=0.742,P=0.389。
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發(fā)生脊柱骨折患者的占比較高[9]。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發(fā)生后,患者的脊柱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10.12]。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此類人群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治療的難度較大[13]。臨床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以手術為主,其中椎體成形術較為常用。手術后患者骨折部位疼痛、功能障礙等癥狀及體征可明顯緩解,結合術后康復訓練,可促使患者脊柱功能盡快恢復[14]。椎體成形術中,存在兩種骨水泥輸送方式,即推桿式、液壓式。既往臨床常用推桿式骨水泥輸送法,但此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穿刺針較粗、骨水泥注入的精準度不高、無法準確掌握注入量等[15]。同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傷椎周圍多存在重要血管,且與重要器官距離較近,易受術中體位的影響而導致透視影像的清晰度欠佳。與之相比,在椎體成形術中采取液壓法輸送骨水泥穿刺針直徑較小,可充分調節(jié)控制骨水泥輸注時的壓力,減少骨水泥滲漏事件的發(fā)生[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 d、14 d、1 個月及3 個月,觀察組的VAS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 <0.05;觀察組的骨水泥彌散優(yōu)良率為91.4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57%,P <0.05 ;術后1 個月及3 個月,觀察組的ODI 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 <0.05 ;術后3 個月,觀察組的傷椎Cobb 角和椎體壓縮比均較對照組小,椎體前緣高度較對照組大,P <0.05。提示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液壓輸送式椎體成形術治療對改善脊柱功能、減輕術后疼痛有確切療效。這與相關報道[1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但組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研究中樣本量較小有關。后期可通過開展大樣本量的研究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液壓輸送式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有效保障骨水泥的彌散效果,改善脊椎結構參數及功能,減輕術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