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全人類必須認真面對的嚴峻問題。過去幾十年間,盡管在惡性腫瘤發(fā)病機制、預防、診斷及治療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但是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依然呈現(xiàn)持續(xù)上升的態(tài)勢。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公布的相關數據,2020 年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例數已達到1 930 萬,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 000 萬[1],見圖1。
圖1 全球腫瘤發(fā)病及死亡情況
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國家的腫瘤發(fā)病率存在明顯的差異,見圖2。由此可以推斷,經濟發(fā)展水平與腫瘤發(fā)病率呈現(xiàn)正相關的關系,發(fā)達國家的腫瘤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發(fā)展中國家。最近40 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也伴隨著我國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由1998年的216/10 萬,迅速攀升至2016 年的294/10 萬。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最近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6 年我國新發(fā)癌癥病例已經高達406 萬、死亡241 萬[2]。因此,中國惡性腫瘤的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強化腫瘤的預防與治療刻不容緩。
圖2 2018 年世界部分國家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
1.1 中國人口老齡化提速1999 年中國60 歲及60歲以上人口達到1.26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0%,意味著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20 年度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公報》,中國老年人口已劇增至26 402 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預計到2040 年,中國60 歲及60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97 億,約占總人口的30%,成為全球最大的老年群體[3]。值得注意的是,美國2020 年總人口數量為3.31 億,換言之,中國老齡人口數量將很快超過美國人口的總數。
1.2 老年醫(yī)療保障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逐漸成為家庭、社會以及政府的負擔。隨著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習慣的異化,慢病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已經成為醫(yī)療衛(wèi)生最大的負擔。慢病主要發(fā)生在老年階段,老年人群慢病的患病率高達54%。老年人常見的慢病包括:白內障、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抑郁癥、老年性癡呆以及骨關節(jié)病等,大約42%的老年人同時患有2 種及以上疾病[4]。目前,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及醫(yī)療服務體系總量與結構上均欠完善,加之部分老年人就醫(yī)意識不強,老年疾病在發(fā)現(xiàn)時往往已進入中后期[5]。
1.3 中國老年腫瘤的現(xiàn)狀惡性腫瘤是老年人群健康的最大威脅。據統(tǒng)計分析,中國老年人群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占全人口的55.8%和68.2%。隨著對腫瘤流行病和病因的深入研究,2020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了11 種證據明確的致癌因素,指出腫瘤致病因素的累積是啟動腫瘤發(fā)生的重要機制[6]。由此推論惡性腫瘤在老齡階段的發(fā)病率會明顯攀升。多數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在60 歲左右開始攀升,80 歲達到高峰。
腫瘤早診早治是提高腫瘤5 年生存率的關鍵性措施。2023 年5 月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CACA)-篩查技術發(fā)布。指南包括了癌癥篩查及實施原則、篩查對象和篩查組織、主要癌癥篩查方案、人群隨訪方案等內容。目前腫瘤篩查的目標人群常常界定在60 歲以下。老年人群的篩查容易被忽略而誤診,大約80%的老年人被確診時,腫瘤已經進入中晚期,更多的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60 歲以上人群的腫瘤死亡率明顯高于60歲以下的人群,這也提示我們對于老年群體的腫瘤篩查更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力求能夠通過篩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達到完全緩解的目的。
3.1 微創(chuàng)外科大約半數的老年腫瘤患者合并基礎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大大增加手術的風險與困難。另外,手術造成的傷殘或功能喪失常常加速老年患者的死亡。因此雖然外科手術是腫瘤治療的首選,但是相當多的老年患者懼怕手術,甚至拒絕手術治療。隨著手術器械、輔助工具的進步,腫瘤外科逐步進入“精準化、功能化和微創(chuàng)化”時代。盡可能微小的創(chuàng)傷使老年患者能夠接受手術,并在手術治療后得以康復。
利用腹腔鏡及機器人操作治療胃腸腫瘤,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開腹手術患者,說明微創(chuàng)手術不僅加速患者恢復,且減少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
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使術后恢復更加順利,為老年患者提高了手術安全系數,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并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
3.2 放療新技術腫瘤放射治療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貢獻突出。最近二十年來放療新技術的應用,比如三維適形技術(3DCRT)、調強放射治療技術(IMRT)、容積旋轉調強技術(VMAT)、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以及螺旋斷層放射治療技術(TOMO)等,明顯提高了惡性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了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擴大了腫瘤放射治療的適應證,同時縮短了治療時間。新技術的優(yōu)勢是老年腫瘤患者獲得更多接受放射治療的機會,也幫助更多患者延長了生存時間。
3.3 分子靶向治療20 世紀90 年代開啟了分子靶向治療的新時代,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可以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與之結合,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相對于化療而言,靶向治療更有針對性,且對于身體情況較差的老年患者,靶向治療的不良反應較小,更易耐受。
老年患者惡性腫瘤手術切除率相對較低,傳統(tǒng)化療的不良反應較大,常使一些老年患者難以耐受,由此分子靶向治療在老年腫瘤的治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8]。
3.4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主要通過動員或控制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以達到治療效果,為惡性腫瘤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相較于手術,常規(guī)化療和放療、免疫治療在應用中對降低器官的損傷、減少副作用、減少耐藥性、更有效地清除殘留腫瘤細胞、其長期有效性和預防復發(fā)等方面均顯示出很大的優(yōu)勢。
3.4.1 被動免疫 腫瘤的被動免疫治療主要針對靶向腫瘤細胞,基于免疫的機制靶向作用于腫瘤細胞。目前的研究熱點在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免疫檢查點是可以維持免疫反應的持久性的一系列抑制通路。腫瘤細胞往往可以激活此通路從而抑制對自身的免疫反應,形成免疫逃逸。ICIs 主要是通過抑制T 細胞介導抑制性免疫反應,促進免疫介導的腫瘤細胞清除。包括信迪利單抗及卡瑞利珠單抗在內的多種ICIs 作為抗腫瘤藥物已于2019 年后陸續(xù)納入醫(yī)?!,F(xiàn)有的ICIs 主要分為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1(PD-1)單抗、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配體-1(PD-L1)單抗、細胞毒T 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單抗等。
3.4.2 主動免疫 主動免疫治療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腫瘤疫苗屬于主動免疫治療的研究熱點,通過輸入腫瘤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達到對腫瘤的預防或者治療的目的。如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HPV 疫苗通過注入沒有活性的HPV 病毒生物制品,激活身體的免疫機制,產生對HPV 病毒的抗體,避免機體以后受HPV 病毒的侵襲。此外腫瘤疫苗在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的治療研究中均有涉及[9,10]。
基于中國老齡化的態(tài)勢,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中國惡性腫瘤的發(fā)病與死亡的趨勢并不樂觀。惡性腫瘤的防控依然任重而道遠。中國腫瘤防治的重點在老年群體,重視老年群體腫瘤的預防、診治與康復是提升全國腫瘤防治水平的重中之重。注意老年群體的腫瘤篩查,通過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延長老年患者的生存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尤為關鍵。另一方面,通過防治老年醫(yī)院建立老年腫瘤中心,依托先進的技術和藥品,拓寬老年腫瘤治療途徑,為更多老年腫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提高老年腫瘤患者的5 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