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
宜興是我國著名的“陶都”,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宜興歷史悠久,古稱荊溪、荊邑,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陽羨縣,是江蘇省少有的幾個秦縣之一,宋時改稱宜興,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是陶的古國,也是茶的故鄉(xiāng)。宜興紫砂器在中國茶、陶文化歷史的交融中,歷經(jīng)千載,積淀了中華民族的厚重文化,傳揚了民間工藝的不朽靈性,造就了紫砂歷史獨有的東方神話。7000多年的制陶史源遠流長,紫砂在中國茶文化與陶瓷歷史的進程中博得了“世間茶具稱為首”的贊譽。宜興紫砂問世近千年,在泥與火的結合中折射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文化精神,在全世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宜興在哪里,可提到紫砂壺的故鄉(xiāng),多半會頻頻點頭。泥土與人的親和力,讓宜興紫砂茶器天然就是一種世界語言?!爸袊斩肌ぬ兆硎澜纭币阎饾u成為宜興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宜興風景秀麗,資源豐富,是一座歷史悠久、文脈厚重的文化之城,是一座山清水靈、茶香洞奇的生態(tài)之城,是一座詩意雅致、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
宜興是一座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生態(tài)之城,獨特的山水資源使得這座城市美不勝收,處處透露著江南水城婉轉雅致的別樣風情?!疤盏墓哦?,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的世界”,自古以來,人們一直這樣美譽宜興。
宜興,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憑借山水清麗的自然風光、鐘靈毓秀的人文稟賦、全球獨具的紫砂陶土資源,向世界呈現(xiàn)一種歷史和現(xiàn)實交匯的獨特之美。
唐代詩人白居易、王昌齡、李白、李商隱、杜牧、孟郊等等和曾多次到宜興的北宋文學家蘇軾,都在宜興留下了不朽詩作。他們的詩詞傳神地描摹了以宜興為代表的太湖西岸的旖旎景致,突顯了宜興那份天然去雕琢的自然之美。特別是宋代大文豪蘇軾飽覽了宜興山水后,在他的《桔頌帖》寫道:“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 。在他的《菩薩蠻》前半闋云:“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游?!标柫w,宜興的古稱。九百多年前,他曾在此留下買田終老的心愿,山水、園林和人文古跡巧妙融合、交相輝映,更加讓蘇東坡在宜興陶醉了。
在歷史的變遷、季節(jié)的輪回中,宜興的山水沉淀了更多的人文氣息,也孕育了更多的靈山和秀水。伴隨著“茶禪四月到宜興”, 宜興向越來越多展示了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壺,她的名字叫宜興” 最獨特魅力、最獨特城市特質、最獨特的文化元素和享譽中外的“陶都”的美名。這顆因陶而興、因陶而名的太湖西岸明珠,不斷散發(fā)出“中國陶都·陶醉世界”的獨特魅力,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時光之河流淌至今,這份陶醉依然延續(x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