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世紀80年代文論界探討“體系”的四個向度

        2023-10-28 16:36:33王偉
        天中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文學理論文論

        王偉

        20世紀80年代文論界探討“體系”的四個向度

        王偉

        (福建社會科學院 文學所,福建 福州 350001)

        文藝理論的體系建設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論界討論的焦點話題。它主要涉及以下四個向度:一是對“四人幫”文藝理論體系的批判與反思;二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堅持與發(fā)展;三是對要否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爭議;四是對如何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探索。當年這些思想活躍的討論既積累了諸多正面的經(jīng)驗,也留下了一些負面的教訓。梳理并重審這些議題,能夠為現(xiàn)今文學理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鏡。

        20世紀80年代;文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中央提出了把全黨工作的重心轉(zhuǎn)到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上來的根本指導方針?!盵1]140很大程度上,這是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標志。在解放思想的時代大背景下,各行各業(yè)都開始激情澎湃地書寫自己的解放話語,文藝界亦不例外。在1979年10月30日發(fā)表的《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鄧小平同志再次強調(diào):“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并呼吁文藝創(chuàng)作要“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為建設高度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積極的貢獻”[2]。沿著這一方向,不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還是文學理論,都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新時期文藝理論的征程由此開啟,并逐漸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具體表現(xiàn)在《文藝理論研究》雜志的創(chuàng)刊、全國性與地方性文藝理論學會的相繼成立與學術年會的定期舉行、高校文藝理論教師進修班的持續(xù)開辦、文藝理論教材的不斷編寫、文藝理論基本問題的熱情探討、外國文藝理論著作的大量譯介等方面。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時期的前十年——20世紀80年代——之中,文藝理論的體系建設可謂文藝界密集討論的焦點話題。20世紀80年代的文藝理論發(fā)展盡管被很多相關論著或詳細或簡略地予以一再敘述,但從體系角度進行切入的論述還相對較少。因此,有必要在體系視閾下重新審視這段文藝理論的歷史,以期可為現(xiàn)今文學理論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與話語體系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鏡。概而言之,20世紀80年代的文論體系話語主要涉及如下四個方面:一是對“四人幫”文藝理論體系的批判與反思;二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堅持與發(fā)展;三是對要否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爭議;四是對如何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探索。當年這些思想活躍的討論既積累了諸多正面的經(jīng)驗,也留下了一些負面的教訓。需要先行說明的是,本文對上述四個方面并未打算平均用力,對每一個方面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容也無意面面俱到,而是力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重在討論那些可能會對今天的體系建設有所啟發(fā)的部分。

        一、對“四人幫”文藝理論體系的批判與反思

        粉碎“四人幫”之后,當務之急是撥亂反正,深入揭批、清算其炮制的各種謬論,掃除文化建設前行路上的思想障礙。就文藝理論領域而言,重點在于扭轉(zhuǎn)“四人幫”否定“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文藝路線的所謂“黑線專政”?①,從理論上廓清其荒謬性。頗為反諷的是,“四人幫”的文藝主張才是地道的“黑線”,有學者將其總結為“黑五論”,認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就是這些荒誕不經(jīng)的文藝觀念主導并深刻形塑著文學藝術的整體面貌。具體說來,一是“根本命題論”,認為塑造正面英雄人物是一切文藝的根本命題,這明顯將那些不擅長塑造人物的文藝形式拒之門外。二是“三突出”論,這一點其實是“根本命題論”延伸至創(chuàng)作模式上的邏輯結果。即是說,在所有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這種刻板化的層層遞進方式忽視了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以人物的階級性抹煞了復雜性,為“高大全”式人物形象的出場鋪就了道路。三是“新紀元”論,它全盤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革命文藝,無視那些堅持為工農(nóng)兵服務方向、積極反映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文藝作品,宣稱開辟了無產(chǎn)階級文藝的新紀元。四是“反對寫真人真事”論,這主要是針對報告文學體裁而言,結果切斷了文藝的社會生活源泉,導致真實性完全服從于政治性。五是“寫與走資派斗爭的作品”論,把一批老干部作為反面人物與斗爭的對象進行刻畫,文藝變成了反革命政治圖謀的工具[3]。這些觀念要么陷于絕對化,要么失之片面,在創(chuàng)作題材、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目的等方面都帶有過強的政治意味,都有違“百花齊放”的精神,在學理上根本站不住腳。當然,學理也并非其所求。

        需要注意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大革命”中上述極“左”的教條主義文藝觀念的形成,與長期以來未能真正貫徹“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密切相關。回顧歷史,不難看到即便在十七年時期,文藝書寫人民內(nèi)部矛盾、人道主義與人性論就曾遭到嚴厲批評,極“左”文藝觀念的苗頭已然若隱若現(xiàn)。文藝理論與批評雖然有過短暫的平等討論,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以群眾性政治大批判的形式開展文藝工作、處理文藝方面的種種問題。文藝不停地被政治裹挾著前行,庸俗社會學成為套在文藝脖子上的沉重枷鎖。這種教條主義文藝思想也對當時及此后編寫的一些文藝理論教材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從根本上說,極“左”式文藝觀念的流行源于缺少百家爭鳴式的學理性辯論與容錯、糾錯機制。只有回到歷史的特殊語境,才能彰顯出“雙百方針”的重要歷史意義。只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持續(xù)貫徹這一方針,才能讓文藝的百花園更加姹紫嫣紅。

        二、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堅持與發(fā)展

        極“左”的文藝理論盡管常常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但實際上卻背離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正因如此,批判、反思與糾正教條主義文藝理論必然要求堅持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時,在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的侵襲下,文藝理論界也產(chǎn)生了多種樣式的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因此,堅持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勢在必行。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文藝論述有著恒久的指導意義,但并未給生生不息的文藝現(xiàn)實提供現(xiàn)成的答案,新的時代要求豐富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有無體系之爭是20世紀80年代重要的理論事件。在《關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幾點意見》一文中,劉夢溪斷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以及毛澤東同志,并沒有建立起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們今后應當把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一個現(xiàn)實目標?!盵4]他還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文藝觀點并非專門論述,而是散落于兩人的理論著述與通信中,因此這種“斷簡殘編”的形式算不上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些論斷引發(fā)了很多學者針鋒相對的批評,劉夢溪在隨后的幾年中接連發(fā)表了十余篇論文進行辯論。在論爭中,多位學者都提到所謂“體系”就是“系統(tǒng)”,判斷有無體系的標準應該看理論的內(nèi)容,而不能局限于表述的形式。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的確并未寫出專門的文藝理論著作,但他們看似零散的文藝論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碎片,而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富有邏輯的整體。不論是談論美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提出物質(zhì)生產(chǎn)與精神生產(chǎn)的不平衡關系,還是論述現(xiàn)實主義與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如此等等,其中都貫穿著唯物史觀?!皩嵺`的唯物主義即唯物史觀是把馬、恩豐富美學思想觀點的珍珠串成熠熠閃光的項鏈的一根紅線。”[5]這場論爭的另一個焦點是體系的“完整”問題。強調(diào)整體性有助于避免片面地理解,而不是說理論到此為止不再發(fā)展。不少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不斷發(fā)展的,馬克思的文藝思想也有一個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但無限的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就沒有完整性。因為完整是相對而言,是說各種組成部分構成了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整體。即是說,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一方面“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與完整性,是一個嚴謹?shù)恼w”;另一方面還與馬克思主義的其他思想保持著統(tǒng)一的關系[5]。

        學者們的共識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要妥善處理好堅持與發(fā)展的關系、一元與多元之間的關系。堅持是前提與基礎,發(fā)展是結果與目標。離開堅持談發(fā)展必然會誤入歧途,離開發(fā)展談堅持則容易趨于僵化。一元是說指導思想的一元,多元是指“理論結構、層次、形態(tài)等方面的多樣化”[6]。換句話說,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本身是多元共生的。也有一些學者倡議思維方式的多元化,認為應該汲取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合理成分,因為“文學觀念和文學理論體系本來就是一種多元化的現(xiàn)象”,“在不排斥各個學派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的基礎上,文學理論應容許有多元的選擇性”[7]。

        三、對要否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爭議

        現(xiàn)代以來,中國文藝理論界大量引介域外文論并在模仿中加以不同程度的改造。譬如,在日本學者本間久雄《新文學概論》(1925)及其修訂版《文學概論》(1930)的影響下,20世紀30年代就出現(xiàn)了曹百川《文學概論》(1931)、王森然《文學新論》(1930)、趙景深《文學講話》(1928)等多部文學基礎理論讀本。作為建立文論體系的初步探索,這些讀本盡管增加了不少中國文學的例證,但總體上仍停留在照搬本間久雄著作理論框架、文學觀念的層面。這種直接移植、重新論證域外文論著作的做法在當年是普遍現(xiàn)象,而本間久雄的著作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各條戰(zhàn)線學習蘇聯(lián)的熱潮下,文藝理論界翻譯了蘇聯(lián)的一系列文藝論著。其中,季摩菲耶夫《文學原理》(1953)與畢達可夫在北京大學全國高校文藝理論教師進修班上的講稿《文藝學引論》(1958)影響深遠。無論是譯介的域外文論著作還是在它們影響下的各種翻版,都未能正視中國文藝理論的悠久傳統(tǒng)、中國文學的厚重歷史與生動現(xiàn)實。有鑒于此,建立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問題早在1958年已被提上日程。到了20世紀80年代,西學東漸之風又起,在大規(guī)模翻譯域外文論著作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后面跑,拾人牙慧,應該下大力氣改變理論與現(xiàn)實“兩張皮”的現(xiàn)狀,構建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體系,并踏踏實實地付諸實踐。但這一中國文論努力的方向卻帶來了一些迷惑性的異議,并在以后的多年之間,一直有形態(tài)各異、或強或弱的回響,值得稍加辨析。

        第一,以文學、文學理論自身反對體系建設。這一觀點認為,文學理論體系“意味著將具有無限自由精神的文學納入相對靜止的藝術法則和規(guī)范的軌道,顯而易見,肯定了這個‘體系’,就無異于阻死了文學的生路”[8]。也即是說,文學與文學理論體系屬于“你死我活”的不同陣營,這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在理論上難以成立。論者還認為,理論之樹長青,而體系是灰色的。“理論不是為了體系而存在,理論是為了理論自身而存在。將文學理論研究從建立體系中解放出來,文學理論才是真正的具有光明前景的理論?!盵8]問題是,文學理論怎能只為自身存在而與活潑多姿的文學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這種觀點還把理論與體系截然對立起來,把意圖建立體系的理論一棍子打死。而之所以反對體系,是因為有些論者擔心體系的程式化有時會淪為僵化的模式、文學的桎梏。

        第二,以藝術的普遍規(guī)律反對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這種觀點認為,“在文藝理論研究上強調(diào)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值得懷疑,它既無助于我們對藝術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也許反會束縛人們的手腳”[9]。這里把文學理論想象為揭示普遍規(guī)律的一門無國界的科學,因此不論是研究對象還是適用范圍都應該超越單一的民族,從而面向整個世界。問題是,民族性與世界性并不必然相悖,兩者有離有合。論者還認為用體系去規(guī)范文學理論“不明智”,因為它將面臨兩個難題:一是“用什么作標準衡量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是否建立起來了”,二是體系建立之后未被包羅進去的文藝理論是否還有容身之地[9]。應該說,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不是封閉的體系,而是開放的體系,它不可能無所不包,而是與其他流派的理論構想共同存在,它的建立也并非一勞永逸,而是一個不斷更新與完善的過程。

        第三,以科學性反對建立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體系。這種觀點認為,文學理論應該是“真正從文學本體出發(fā)而抽象出的科學理論”,唯其如此,才能實現(xiàn)其“科學性”與“真理性”,而理論的這種特點決定了“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冠之以‘中國特色’”[10]。如此一來,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體系就成了一個不科學的命題。問題是,除了文學本體這個所謂“內(nèi)部規(guī)律”,文學的外部規(guī)律同樣是文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科學式的文學理論割裂了文學的外部聯(lián)系,無疑把文學理論的內(nèi)容狹隘化了。如果否定了文學理論的中國特色,一門心思地追求科學的所謂唯一性真理,那么國家、民族的精神獨立性何在?不止文學理論,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精神文明都要直面這樣的追問。另一個問題是,它把科學過于理想化了。實際上,科學的發(fā)展史表明科學并非如其想象的那么純粹、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與意識形態(tài)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②。甚至可以說,科學本身也是有意識形態(tài)性的。

        四、對如何建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的探索

        具體到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當時討論比較多的是邏輯起點、研究方法、怎樣認識傳統(tǒng)文論、怎樣對待外國文論等幾個話題。

        第一,邏輯起點通常被視為建構文藝理論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問題,這關系到建造何種樣式的理論體系。文學理論的邏輯起點是文學的本質(zhì),或“文學是什么”。新時期之前,在“蘇式文論”的形塑下,我國文藝理論界長期盛行“形象”說,文藝理論著述大都以形象為中心演繹開來。新時期以來,仍有一批學者堅持文學的本質(zhì)是形象。為矯正形象說的弊端,一批學者主張文學的本質(zhì)是情感,另一批學者則認為文學的本質(zhì)是形象與情感的統(tǒng)一。情感彰顯的是文學的主體性,在這批學者看來,從形象到情感意味著文藝理論范式從“反映論”到“表現(xiàn)論”的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引發(fā)了關于主體性的激烈論爭,形成了分別以陳涌與劉再復為代表的兩個陣營。有學者指出,盡管陳涌批評劉再復背叛了反映論,但劉再復實際上并未離開反映論,不過是突出了反映中的主體性而已。兩人“在反映的共同范疇之中,分別站到了各自的對立面上”,都認為對方是本末倒置[11]。其實,他們的觀點都不能充當這個系統(tǒng)的邏輯起點,因為兩者處于同一關系系統(tǒng)的內(nèi)部而且互為因果。兩者在方法論上的失誤是“未能把文學的本質(zhì)看作一個過程”——一個未見已經(jīng)主體化客體的主體之維,另一個則未見已經(jīng)客體化主體的客體之維,因而應該把生產(chǎn)主體與客體的“實踐”作為邏輯起點[11]。與此相類的是,有學者認為反映論與主體論的相互否定“都是形而上學的、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應該“以實踐為中介”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進行思考,“以審美反映這一特殊本質(zhì)為邏輯起點”[12]。關于審美反映,錢中文提出“在創(chuàng)作中要以審美反映代替反映論。審美反映有其自身結構,它是由心理層面、感性認識層面、語言形式層面、實踐功能層面組成的統(tǒng)一體”[13]。換言之,文學既是審美的意識形態(tài),又是語言結構與歷史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

        其次,方法論是建構文論體系中熱烈討論的話題。馬克思主義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方法被譽為最理想的方法:一方面,文學理論體系要展示出歷史感,體現(xiàn)出理論變遷的過程,不能滿足于簡單地用原理加上例子的方式來闡述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文學理論體系要有嚴密的邏輯性,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排列不能隨意搭配[14]。另外,關于研討系統(tǒng)論等新方法如何進入文藝理論,學者們大多認為,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引進新方法有其必要性,也的確帶來了新的視野與新的理解,但它們不能代替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同時,這些學者認為引進新方法要注意與我國的文藝實際相結合,而不能直接搬用到文藝中,無視文藝的特殊性,要注意與傳統(tǒng)方法相結合,不能一味搬用而沒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在建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文論的作用頗受重視。針對那種認為中國古代文論缺乏理論體系的流行觀念,蔣凡以西方古典文論為參照,全面總結了中國古代文論體系的四個特點:一是主要以文藝主體論而非本體論為中心;二是經(jīng)由長期的歷史積淀而成,群體色彩濃厚,個性化與自覺性相對偏弱;三是側(cè)重在微觀而具體的批評與審美欣賞中形成與呈現(xiàn),而非宏觀的理論研究;四是偏于直覺體驗,講求意會,而非理性的邏輯分析[15]。也即是說,中國古代文論以不同于西方古代文論的角度、方式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它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兩種不同的體系源于不同的思維方式與不同的探索重心,不能簡單地判定孰優(yōu)孰劣,應在相互比較中“古為今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洋為中用”,批判地借鑒吸收。

        第四,在建構中國特色文藝理論體系過程中,需要正確對待蜂擁而至的外國文論。理論上,學界的共識是:“我們既不能一概否定和排斥,也不能全盤肯定和吸收,只能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分析、有鑒別、有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盵16]實際上,唯洋是從、食洋不化的現(xiàn)象在當時有增無減,或“言必稱希臘”,以文學理論的弄潮兒自居;或?qū)ξ鞣轿恼撪駠魍虠?,一知半解;或挪用西方的理論觀念,任意裁剪、否定中國文學史;或以“理論無國界”之名,把西方所謂“科學”的文藝理論體系強加于中國文論之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即便時隔多年,這些不良現(xiàn)象依然積重難返,時有冒頭。有識之士指出,我們不能當西方文論的“應聲蟲”,必須反思“洋教條”,建構“更加中國化”的文藝理論與現(xiàn)代文化。“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統(tǒng)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世界各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適合正在變革中的中國現(xiàn)代生活需要,并能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新文化?!盵17]

        ① 1966年,林彪委托江青召開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在《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中斷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文藝界“被一條與毛主席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這條黑線就是資產(chǎn)階級的文藝思想、現(xiàn)代修正主義的文藝思想和所謂三十年代文藝的結合?!币妱⑺伪蟆吨袊伯a(chǎn)黨文化建設史》第2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598頁。

        ② 關于這一問題,可以參看尤爾根·哈貝馬斯著《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技術與科學》(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頁的相關論述。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210.

        [3] 蘇萱.徹底粉碎“四人幫”炮制陰謀文藝的理論體系[J].江蘇師院學報,1977(3-4):45–52.

        [4] 劉夢溪.關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幾點意見[J].文學評論,1980(1):12–17.

        [5] 朱立元.關于建設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體系的若干思考[J].文藝爭鳴,1990(2):4–9.

        [6] 黃頗,周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1991(6):59–69.

        [7] 王春元.現(xiàn)代文學理論體系的三維結構[J].文學評論,1987(1):73–80.

        [8] 達流.體系是灰色的[J].文學自由談,1986(6):126–128.

        [9] 冷銓清.文藝理論研究要從脫離實際的清談中解放出來[J].文藝理論研究,1985(3):55–58.

        [10] 馬至融.現(xiàn)代文學理論體系構筑的落腳點與歸宿地[J].延邊大學學報,1989(1):49–53.

        [11] 易中天.重新尋找文藝學體系的邏輯起點[J].江漢論壇,1987(3):50–56.

        [12] 王元驤.就建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體系問題談三點意見[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89(4):25–31.

        [13] 錢中文.最具體的和最主觀的是最豐富的:審美反映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zhì)[J].文藝理論研究,1986(4):7–28.

        [14] 任仲倫.關于文學理論體系化的方法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4):43–48.

        [15] 蔣凡.中國古文論體系探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0(4):299–306.

        [16] 紀屏.關于建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新體系的探討與論爭: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年會暨文藝觀念變革學術討論會簡記[J].湖北社會科學,1987(10):63–65.

        [17] 潘澤宏.外來文化的沖擊與文藝學體系的建構[J].求索,1988(5):81–86.

        I02

        A

        1006–5261(2023)04–0102–06

        2023-03-01

        王偉(1977― ),男,安徽碭山人,研究員,博士。

        〔責任編輯 楊寧〕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文學理論文論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從隱匿到重現(xiàn):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薩義德文學理論中國化:“洋為中用”為人民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藝術評論(2019年6期)2019-01-30 09:00:58
        “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回顧與審視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5:15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2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fā)展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6
        新世紀文學理論與批評:廣義修辭學轉(zhuǎn)向及其能量與屏障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4
        地域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有益嘗試——評《世紀轉(zhuǎn)型期的湖北文學理論批評研究》
        從文論醫(yī)評《內(nèi)經(jīng)》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视频| 日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蜜臀av| 一本之道日本熟妇人妻| 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人人摸人人操|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免费|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超级碰碰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先锋影音av资源我色资源| 国产精品制服一区二区| 二区三区日本高清视频|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窝窝午夜精品|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最新国产熟女资源自拍 | 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级毛片无码av| 国产自拍偷拍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a级午夜毛片| 亚洲天堂一二三四区在线|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18禁国产美女白浆在线| 亚洲国产女性内射第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2021成人乱码| 国产女人精品视频国产灰线|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乱子真实露脸刺激对白|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