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畫
讀庫出品的《非洲小札》,開本很小,適合碎片化時間閱讀,很有點企鵝小黑書的感覺。作者柳樺曾外派蘇丹兩年,因此得以近距離體會蘇丹及埃及、貝寧等非洲國家的新鮮生活。對于不經(jīng)常出國旅游的人來說,在閱讀中進行一次平面旅行,不啻是個折中且省時省錢的方法,也能得到他人視角的觀察和感悟。
海明威寫過一本在非洲打獵的書,名叫《非洲的青山》。柳樺在肯尼亞馬賽瑪拉國家公園,也看到了非洲的青山。這個國家公園一向以能夠看到獅子、豹子、大象、犀牛、河馬這五大獸而著稱。司機只要發(fā)現(xiàn)這五大獸,就趕緊帶著游客蜂擁而去,因為只有看全了五大獸,司機才有可能得到額外的小費。
在非洲,當(dāng)?shù)厝顺S们锟c羊肉同煮。秋葵在英語里的意思是“女人的手指”,阿拉伯語則叫它“夫妻豆”。這種吃法我之前沒有聽說過。蘇丹有一種飲料,是用曬干了的紫花煮成的,煮出來的水很紅,大家叫它蘇丹紅。在蘇丹,喝茶是要煮的,他們從不泡茶,街頭樹下,凡是陰涼的地方都會有一個茶攤。非洲多雨,所以他們喜歡用瓦楞鐵皮做房頂。每當(dāng)太陽落山,屋頂金光一片。一下雨便如同琴鍵,叮咚作響……這樣的描寫令人神往。
因為天氣太熱,自行車在蘇丹不是普及的交通工具,馬路上看到的自行車不多,但每輛都令人印象深刻,原因是蘇丹的自行車都會做特別裝飾,街頭有專門從事自行車裝飾的小攤。比如用五顏六色的塑料條包裹車身,車頭安裝鏡子、喇叭、車鈴和大燈,車座用海綿做皮套,還要垂上鮮艷的流蘇。還有人在自行車上安裝收音機,有人纏滿小彩燈,夜里閃閃發(fā)光,或者把汽車車標(biāo)安裝在自行車上,比如奧迪自行車、奔馳自行車……老爺車也是一景。蘇丹的老爺車不是又舊又貴的老式轎車,而是老卡車。柳樺在書里寫道,蘇丹人坐在老爺車的駕駛室里聽著音樂,白袍飄飄,像皇帝一樣滿足,讓人感到這個民族對生活的熱愛和信心。
看完《非洲小札》,感覺柳樺的文章挺符合金庸先生關(guān)于副刊選稿“五字真言”(短、趣、近、物、圖)中的“三字”(短、趣、物)——短:文字應(yīng)短、簡潔,不宜引經(jīng)據(jù)典,不尚咬文嚼字;趣:新奇有趣,輕松活潑;物:即言之有物,內(nèi)容令人讀之有所得。大得小得,均無不可;一無所得,未免差勁。
此外,看《非洲小札》時,我還有一個強烈感受是,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的關(guān)注點大為不同。柳樺寫了不少他與非洲蛇、蝎子、蚊子、黃鼠狼、蜈蚣、長劍、軍刀等等之間的故事,這是大多數(shù)男人的愛好與興趣。
在書的尾聲,柳樺提到了凱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我曾看過根據(jù)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但書籍本身一直想看還未看,假如以后去非洲,一定要先看看《走出非洲》。閱讀是有延伸效應(yīng)的。
編輯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