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
圣馬力諾是一個內陸山國,四面被意大利的國土包圍。
圣馬力諾是歐洲第三小的國家,如果說0.49平方公里的梵蒂岡相當于一個居民小區(qū),2平方公里的摩納哥大公國相當于一個街道,圣馬力諾占地面積61平方公里,和國內一線城市的一個市中心城區(qū)差不多,不過人口只有3萬多一點,遠遠夠不上國內一個城區(qū)的規(guī)模。圣馬力諾是一個內陸山國,四面被意大利國土包圍,離意大利東海岸港口城市里米尼只有10公里,站在山頂遠眺,四周是郁郁蔥蔥的山林,不遠處就能看到藍色的亞德里亞海。在歐洲七個小國當中,圣馬力諾和摩納哥、馬耳他一樣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見長,本地唯一值得一提的特產可能就是郵票。圣馬力諾立國的來頭不?。核菤W洲現(xiàn)存第二古老的國家,只有亞美尼亞立國的時間比它長,它還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國。這個國家立國和1700年來保持獨立的重要原因非常獨特:它是由基督教圣徒建立的。
圣馬力諾的國名來自公元3世紀末的圣馬里烏斯。那時還是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的末尾,基督教在地下偷偷傳播,很多平民皈依基督教,但是帝國政府仍然迫害基督徒。據文獻記載,圣馬里烏斯于275年誕生于今天的克羅地亞境內,長大后,他成了一名石匠,為了躲避迫害,渡海來到帝國中心的意大利半島找工作,作為石匠參加了東海岸城市里米尼修建城墻的工程,同時還暗中傳教,被當地的主教任命為司鐸。后來,圣馬里烏斯帶著一批教徒,跑到附近的蒂塔諾山頂建立了一個隱修的小團體,大概可以算是自治的修道院的雛形。這就是后世圣馬力諾共和國的雛形。圣馬力諾共和國官方的歷史把建國這一天追溯到公元301年的9月3日,9月3日也是今天圣馬力諾的國慶節(jié)。
圣馬力諾的城堡塔樓下面的小路上,石墻蜿蜒盤旋。據說,從其中一座塔樓遠望其他塔樓才是最佳的觀賞角度。
公元301年,幾乎所有的現(xiàn)代歐洲國家在那個時候都還沒有成型,其國土不是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就是屬于蠻荒之地,只有亞美尼亞這個歐洲邊緣古國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就在301年,基督教成為亞美尼亞的國教。圣馬力諾跟亞美尼亞這個古老王國不同的一點在于,跟隨圣馬里烏斯上山隱修的這批石匠當時并不是想要建國,只是建立了自治社區(qū)而已,也沒有世襲的領導人,這個社區(qū)采取選舉的方式產生首領,當時可以仿效的只有古代的羅馬共和國,于是圣馬力諾就奠定了每半年選舉兩位執(zhí)政官并列為政府首腦的制度,后來在1263年以法律的形式把這個古老的習慣固定下來,一直奉行到今天。所以圣馬力諾成了世界歷史上延續(xù)至今的最古老的共和國。
圣馬力諾人一起深山隱修,過自給自足的生活,不想向帝國政府交稅。幸運的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錫尼兩位皇帝頒布《米蘭敕令》對基督教實行寬容政策,這個躲在窮鄉(xiāng)僻壤里的自治小團體不必再擔心受到宗教迫害。后來晚期羅馬帝國和早期中世紀黑暗時期這幾百年,在蠻族入侵的一片混亂中,史料極少提到這個自治小團體。
在漫長的中世紀,意大利半島城邦林立,他們各行其是互相攻擊,僻處山中的圣馬力諾能夠保持獨立倒也不足為奇。到中世紀末尾和文藝復興時期,圣馬力諾所處的半島中部大部分落入教皇國的控制范圍,歷任教皇卻也從未想要吞并這個小小的獨立共和國,教廷反而出面保證圣馬力諾的獨立地位,究其原因,基督教圣人建國這段歷史傳說起了很大作用。
真正威脅到圣馬力諾獨立地位的兩次政治風波都發(fā)生在近代:一次是法國大革命之后拿破侖崛起,他橫掃意大利半島,滅國無數,深刻改變了半島的政治版圖。當時正好圣馬力諾的一位執(zhí)政官是拿破侖的好朋友,而且當時圣馬力諾貧瘠弱小,拿破侖看不上這塊土地,出于私人友誼,法國皇帝沒有占領圣馬力諾。第二次是十九世紀后半葉意大利統(tǒng)一時期,半島上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或者國外殖民地全被整合進統(tǒng)一的意大利王國。圣馬力諾為何能夠獨存?原來在意大利民族解放和統(tǒng)一過程中,圣馬力諾曾經利用獨立地位庇護過很多被追捕的革命志士,其中一位是加里波第。后來加里波第出于感激,在征戰(zhàn)過程中就沒有占領圣馬力諾。1862年意大利王國和圣馬力諾簽訂了友好協(xié)議,這是保證圣馬力諾生存的重要一步。后來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圣馬力諾一直小心翼翼地跟意大利保持政治立場一致,卻又堅持中立地位。比如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權后,在圣馬力諾執(zhí)政的也是法西斯政黨,1943年墨索里尼被推翻,圣馬力諾的法西斯政黨也下臺,不久后德軍控制意大利半島繼續(xù)和盟軍作戰(zhàn),圣馬力諾的法西斯政黨重新上臺,直到1944年9月被盟軍解放。在這期間,無論是什么政黨執(zhí)政,圣馬力諾始終保持中立,所以戰(zhàn)后至今圣馬力諾都能維持獨立地位。
換崗的衛(wèi)兵列隊走過圣馬力諾街頭,他們頭戴盔帽,佩戴長劍,煞是神氣。
圣馬力諾政府大樓。
圣馬力諾居民舉行節(jié)日慶典,再現(xiàn)了中世紀的生活場景。
今天的圣馬力諾風景如畫,而且游客不多,是個非常值得探訪的旅游目的地。從里米尼火車站就有公共汽車直達十公里外的圣馬力諾山腳下。圣馬力諾本身沒有火車站和機場,從山下的巴士站去老城一路上坡,只有一條主路來回轉折幾次盤旋著上山。不愧是由石匠們建立起來的國家,老城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幾乎都是石頭建筑,街道也是鵝卵石或者石塊鋪地。
半山腰是老城的中心地區(qū),一座宮殿式的建筑非常惹眼,大門門楣上雕刻著圣馬力諾的國徽,是三座城堡塔樓。這里是圣馬力諾政府所在地,它面前的市民廣場是整個國家唯一一片開敞的公共空間了。每天在這里會有衛(wèi)兵換崗儀式,下崗的衛(wèi)兵列隊走過街頭,他們頭戴硬殼盔帽,帽頂裝飾著高聳的纓穗,佩戴長劍,身著十九世紀式樣的制服,煞是神氣。位于廣場側面的新古典式教堂是國家大教堂,里面據說收藏著圣馬里烏斯的骸骨。本城的游客服務中心也在這里,游客可以在此購買圣馬力諾聞名于世的郵票,還能在護照上蓋一個入境章作為紀念。列支敦士登、安道爾、摩納哥、梵蒂岡這些小國的游客中心都有這項服務,當然不是真的入境邊檢,只是為游客“到此一游”設計的余興節(jié)目。
從老城繼續(xù)上行,經過一道山脊,遠遠地看到山頂最高處的城堡塔樓,這座山的海拔標高768米,看起來不算高,勝在從海邊平原拔地而起,下臨懸崖,氣勢非凡。山頂有三處制高點,分別建造了一座塔樓,這就是圣馬力諾國徽上三塔的來歷。從其中一座塔樓遠望其他塔樓才是最佳的觀賞角度。城堡下面的小路上,石墻蜿蜒盤旋,城墻圍護著紅屋頂的石頭房子,沿著山脊呈一條線鋪開,連接到最高處的三座塔樓,高高地俯瞰懸崖絕壁下碧綠的森林和平原,遠處是湛藍的亞得里亞海。這是圣馬力諾最美的風景。
(責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