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然,程 曼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天津 300350)
高校后勤管理處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管理與服務部門,除需高質量完成學校下達的各項管理任務外,還要對高校內各種服務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協(xié)調,努力實現(xiàn)物資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利用,確保高校順利開展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活動,具有協(xié)調溝通、提供綜合服務的職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盡管高校的智能化辦公已經得到了高速發(fā)展,然而后勤服務的智能化管理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沒有充分發(fā)揮出智能化服務的優(yōu)勢[2]。由于后勤智能化管理觀念轉變較為緩慢,導致后勤智能化服務進程與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預期不符,這不利于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也不利于后勤服務改革。
大數據技術是在社會信息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產生的高科技時代產物[3]。高校后勤在開展各項工作和提供各類服務時都在快速產生著數據,然而當前的后勤管理模式造成了數據信息管理無序,導致了數據信息的嚴重浪費[4]。因此,高校后勤必須打破原有陳舊的管理服務體系,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體系,不斷拓展“大數據+智能化服務”管理模式,努力對標“雙一流”“雙高”建設標準,在各個方面提升后勤管理與服務的人性化、便捷化和一站化。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建設目標、功能需求分析、邏輯運行構架進行了探索,旨在推進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改革進程,最終合理規(guī)劃后勤智能化服務建設方案,以期為高校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方面,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認為后勤服務工作只是高校輔助性事務,多數為粗放型、體力型的工作,與智能化服務關系不大,導致部門領導對后勤智能建設疏于管理,直接制約了后勤管理智能化發(fā)展的進程[5]。另一方面,后勤部門職工年齡普遍較高,由此可見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先進技術接受能力也較差,在工作中習慣使用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有的甚至對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存在抵觸心理,這也是導致后勤管理智能化發(fā)展進程緩慢的一個原因。
推進后勤管理智能化重在提升后勤服務信息化建設,需要計算機設備、配套軟件、終端設備及網絡建設。但總體上來講,后勤部門的相關設備相對于高校其他部門來說較為落后,甚至可能是別的部門淘汰下來的產品,只能勉強服務于傳統(tǒng)模式下偏重于用制度約束規(guī)范管理人員活動的后勤工作。設備更新緩慢,導致后勤人員對新設備了解較少,后勤信息化管理進程發(fā)展緩慢,智能技術在后勤服務的過程中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后勤管理人員也不能客觀地掌握后勤服務的基本情況[6]。
傳統(tǒng)的激勵方式讓后勤職工形成了沿用原有工作方式提供服務的習慣,在高校后勤服務智能化背景下,這種激勵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智能化責任管理的實施,后勤智能化服務需要職工高質量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對工作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如果激勵機制不到位,則很容易造成智能化管理數據質量低、系統(tǒng)數據更新滯后等管理問題。因此,要想推進后勤服務智能化發(fā)展,就必須建立智能化管理體系下的激勵機制,調動后勤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協(xié)調各類服務之間的關系,以實現(xiàn)后勤智能化服務動態(tài)管理下的資源自動配置和提高信息化決策效率。
隨著高校辦學的迅速發(fā)展,校園內師生隊伍不斷壯大,加上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師生對后勤服務質量、服務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也給后勤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這些新變化,傳統(tǒng)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需求?;诖髷祿夹g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使后勤工作逐漸由體能轉變?yōu)橹悄?,由粗放型管理轉變?yōu)榫毣芾恚现袊逃笄趨f(xié)會建設“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滿足師生、管理服務的新需求為導向,能夠推動傳統(tǒng)教育后勤模式的轉型升級,并逐步形成‘互聯(lián)網+教育后勤’全覆蓋的新格局”[7]的提議,以適應信息化時代高校后勤工作發(fā)展的新趨勢。
傳統(tǒng)后勤服務存在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人工服務效率低的問題,導致后勤服務出現(xiàn)滿意度低、師生投訴率高的現(xiàn)象。推進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通過挖掘數據信息,總結師生服務需求規(guī)律,為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準確尋找切入點,不斷優(yōu)化管理制度,使后勤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以提高后勤服務管理水平。
后勤服務關系著學生在校的衣食住行,后勤服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校整體發(fā)展,低水平的后勤保障服務甚至可能會引起高校管理和教學矛盾的升級?;诖髷祿夹g的后勤高校智能化管理,便利師生在校園內的生活、優(yōu)化師生在校體驗、不斷提高師生對高校的滿意度,解決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性問題,為高校提升整體辦學質量、事半功倍地推進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保障。
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的宗旨為建立后勤職工、服務設備、各類物資、校園能耗管理等一體化管理體系,通過智能化管理,增強后勤隊伍組織能力,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服務管理水平,提升師生滿意度,其具體目標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以智能化服務手段提升高校后勤服務水平,通過規(guī)范各項服務流程、細化分工制度,不斷優(yōu)化并形成標準流程,提高后勤運營效率。
②構建一體化、科學化、標準化和專業(yè)化的高校后勤智能服務體系,實現(xiàn)“一個中心、多個平臺”的服務模式,將后勤服務需求、進程、反饋、滿意度等可視化,提高各類服務之間的協(xié)調能力。
③引入PDCA循環(huán)管理理念,實現(xiàn)后勤服務Plan(計劃)、Do(執(zhí)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管理過程的閉環(huán),從而實時判斷當前服務需求、合理作出管理措施,同時保存數據,做到管理過程可回溯,形成連貫的智能化管理體系。
④建立后勤設施、服務物資、服務流程隱患和故障的分級預警、報警系統(tǒng),自動統(tǒng)計分析各類報表,實施采集部門內部各類運行參數和警告信息,全面、及時地為高校后勤項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大數據信息優(yōu)化數據管理為師生提供智能化服務。因為高校后勤面對的服務對象不僅包括學生,還包括廣大師生和第三方服務人員,各類數據呈現(xiàn)多元性、多維度、多向性等特點,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要想智能化的提供后勤服務,就必須深入分析數據信息,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fā),查找其中的特殊性和關聯(lián)性,做到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提升師生對后勤服務的滿意度。
依據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的需要,整體框架見圖1,構建主要包括餐飲、維修、能源、醫(yī)療、物業(yè)、綠化、綜合服務在內的總平臺,以此形成后勤服務的主要數據庫,實現(xiàn)基礎建檔、預警報警、數據統(tǒng)計分析等功能,可對各類需求層次服務提供差異化建議。同時,建立各類服務的分平臺,在分平臺內可實現(xiàn)智能子系統(tǒng)管理和物資儲存、設備運行、人員管理的閉環(huán),并與總平臺進行有機聯(lián)合,提高整體數據分析效能,實現(xiàn)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圖1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整體框架Fig.1 Whole frame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為實現(xiàn)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平臺采用分布式架構,具體分為數據采集層和應用層,如圖2所示。數據采集層負責高校后勤服務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和轉發(fā),采集到的所有數據都將通過中轉服務器與應用層進行交互。應用層是實現(xiàn)高校智能化服務的核心,后勤的各類服務進程管理、庫存管理、需求管理、滿意度管理、預警報警管理等均在應用層實現(xiàn)。
圖2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邏輯運行架構Fig.2 Logical operation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智能化管理數據采集主要包括數據生成、數據分析、數據共享的過程,然后通過優(yōu)化分析傳遞至應用層,最終實現(xiàn)數據價值。其中數據生成需要后勤管理事務的過程實現(xiàn)信息化,然后將信息錄入系統(tǒng)中,作為基于大數據管理的原始數據資料,系統(tǒng)通過智能程序將有用信息從各類大量無序的數據中進行提取,為高校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流。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對采集到有用信息進行深層次的加工、研究,從而為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此過程基于科學、靈活的定性分析手段,需能做到全面持續(xù)跟進事件發(fā)展情況和綜合全面分析預測。數據共享要做到將數據進行標準化存儲和管理,促進數據的循環(huán)流動,充分發(fā)揮數據的價值,合理對各類服務所需的資源進行分配,統(tǒng)籌后勤各類服務協(xié)調進行,推動高校后勤智能化服務發(fā)展。
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智能化管理應用層采用Browser/Server架構,支持移動終端申請各類服務,包括餐飲服務、維修服務、能源服務、醫(yī)療服務、物業(yè)服務、綠化服務、綜合服務;登錄時顯示高校后勤服務實時數據,包括服務總量、服務緊張情況、服務進度等信息。對相關服務人員授予系統(tǒng)訪問權限,使各類管理人員可以單獨使用某類服務信息,減少決策沖突,避免數據浪費。設置反饋調節(jié)機制,將高校后勤服務進程、服務效果反向傳遞至數據采集層,以實現(xiàn)數據的雙向流動,從而及時根據數據信息的時效性調整系統(tǒng)狀態(tài)和推進服務系統(tǒng)的不合理配置。同時,設置評估機制,實時計算高校后勤服務系統(tǒng)的運行機制,優(yōu)化服務管理決策,調整資源配置,以避免不合理的服務安排及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xiàn)。
在大數據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隨著高校的發(fā)展和在校學生數量的增加,后勤管理工作越發(fā)繁重,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就必須采用智能化技術來優(yōu)化服務。在大數據技術理念的推動下,構建智能化服務系統(tǒng)要提高智能化手段對后勤管理的支撐,從更深層次探索大數據應用和智能化服務的融合,掌握智能管理的主動權,推進后勤服務信息化、結構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