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馨穎,朱文浩,劉寶殊,王泰勇,蘇 珊,高欣欣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5;2.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 腦病科,山東 淄博 255300)
近年來我國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致殘率和致死率居首位,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該病起病急、進展快,若未及時治療易增加致殘風險甚至危及生命,改善其致殘結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F(xiàn)代醫(yī)學在該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如靜脈溶栓、血管內(nèi)介入取栓、抗板治療等[2],但仍存在溶栓率低、復發(fā)率和致殘率高及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3]。早期進行中藥治療可明顯改善AIS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和致殘結局[4]。但臨床上中藥治療節(jié)點往往滯后,優(yōu)勢不能充分發(fā)揮。因此,本研究將中藥治療腦卒中前移至急性期,以期最大限度改善致殘結局,提高臨床療效。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住院的患者108例,均為發(fā)病后3天內(nèi)入組。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中藥組54例,含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年齡(67.9±13.1)歲,有吸煙史18例、嗜酒史14例,有高血壓病史30例、冠心病史14例、糖尿病史18例、腦梗死史8例、房顫病史4例、腦出血病史2例,中經(jīng)絡50例、中臟腑4例,完全前循環(huán)梗死(TACI)2例、部分前循環(huán)梗死(PACI)38例、后循環(huán)梗死(POCI)4例、腔隙性腦梗死(LACI)10例,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LAA)40例、心源性腦栓塞(CE)4例、小動脈卒中(SAA)10例;對照組54例,含男28例、女26例,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85歲,平均年齡(68.8±12.5)歲,有吸煙史12例、嗜酒史10例,有高血壓病史26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14例、腦梗死病史8例、房顫病史2例、腦出血病史0例,中經(jīng)絡52例、中臟腑2例,TACI 2例、PACI 34例、POCI 6例、LACI 12例,LAA 40例、CE 2例、SAA 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制定的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疾病診斷標準: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5]的診斷標準。證候診斷標準:參照《缺血性腦卒中病證候診斷量表》[6]中缺血性腦卒中病的診斷標準,“內(nèi)風、內(nèi)火、痰、瘀”四項證候要素每項得分≥10分,即診斷為風火痰瘀證。
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發(fā)病在6h以上,3天以內(nèi);意識清醒,能夠配合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者。
有腦梗死后遺癥者;已接受其他有關治療,可能影響本研究療效評價者;合并心肺肝腎功能嚴重損傷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或既往有對受試藥物或所含成分有不良反應者;不合作者。
不符合納入標準或符合排除標準被誤納入組者;按納入標準納入后不配合服藥者;受試期間自行換藥,且所服藥物可能影響受試藥物療效判定者。
1.6.1 對照組治療 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給予AIS患者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吸氧、心臟監(jiān)護、體溫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抗血小板等。
1.6.2 中藥組治療 除給予AIS患者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外,給予中風停顆粒口服,方劑組成:天麻10g、鉤藤10g、生石決明20g、生龍骨20g、生牡蠣20g、丹皮10g、丹參10g、赤芍10g、白附子6g、膽南星10g、石菖蒲10g、黃芩10g、全蝎3g、蜈蚣2g,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配方顆粒。用法:用開水300mL將配方顆粒1劑沖開,分兩次服用,每次150mL,飯后服用。
兩組均治療10天進行療效觀察。
1.7.1 療效指標 中醫(yī)證候積分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為參考,于治療前和治療10天后進行評分?;救?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減少的數(shù)值百分比≥90%;顯效: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減少的數(shù)值百分比≥70%,<90%;有效: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減少的數(shù)值百分比≥30%,<70%;無效:治療前后證候積分減少的數(shù)值百分比<30%。臨床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神經(jīng)功能評分: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FDS量表[8]評定;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腦卒中生存質量量表(SS-QOL)[9]評定。
1.7.2 實驗室指標檢測 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第10天早7∶30,空腹抽取肘靜脈血2mL,置于EDTA抗凝管內(nèi)混勻,3 000r/min離心15min獲得上層血漿,置于-80℃冰箱保存待測。細胞因子檢測試劑盒購自江西賽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20190801),細胞因子的檢測采用BDFACS Calibur儀,并采用流式熒光法測定,操作步驟按照說明書進行。
本試驗通過淄博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倫理審查,醫(yī)學研究備案編號:MR-37-22-001986。
中藥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治療前,兩組NFDS評分和SS-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FD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藥組NF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S-QOL評分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藥組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NFDS評分、SS-QOL評分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中藥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漿IL-2、IL-4、IL-6、IL-10、IFN-α、IL-12P70、IFN-γ水平治療前后組內(nèi)、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血漿IL-2、IL-4、IL-6、IL-8、IL-10、IFN-α、IL-12P70、IFN-γ水平比較
近年來,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中藥復方研究越來越多,但多集中于恢復期,但該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急性期[2],且早期加入中藥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生活質量[4],故本研究將中藥治療前移至急性期,以期獲得更好的療效。目前針對急性期治療的相關復方研究多針對一種或兩種病理因素,如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證,瓜蔞承氣湯治療痰熱腑實證,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陰虛陽亢證等?,F(xiàn)代研究表明,AIS中往往內(nèi)風、火熱、痰濕、瘀血等多種病理因素合并存在[10],本研究的前期研究結果與其相一致[11]。故本研究針對內(nèi)風、內(nèi)火、痰、瘀四種病理因素同時進行干預?!夺t(yī)學源流論》載:“先祛其風,繼清痰火,而后調其氣血,則經(jīng)脈可漸通?!睆埳嚼籽?“在潛降攝納之后,氣火既平,痰濁不塞,乃可徐圖滋養(yǎng),以固護根基?!本鶑娬{急性期熄風清火、活血化痰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理論,本方確立了熄風清火、活血化痰的治則。其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生龍骨、生牡蠣重鎮(zhèn)潛陽,黃芩清肝降火,使浮火歸元、陰陽調和,丹皮、丹參、赤芍活血化瘀,白附子、膽南星、石菖蒲祛風化痰,全蝎、蜈蚣搜風通絡,使經(jīng)脈流行、氣血暢達。全方共奏熄風清火、活血化痰之功。本研究基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兩組治療后有效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中藥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風停顆粒有助于改善AIS的治療效果。此外,在AIS發(fā)展過程中,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嚴重影響后期患者生存質量,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是醫(yī)患共同的目標。故本研究選取NFDS和SS-QOL兩個指標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兩組在治療后,中藥組NFDS評分低于對照組,SS-QOL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中風停顆粒有助于改善AIS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和生存質量。
炎癥反應是AIS缺血性損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故本研究選取諸多炎癥因子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中藥組患者血漿IL-8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中風停顆粒能夠降低AIS患者血漿IL-8水平。IL-8是中性粒細胞重要的趨化劑,能介導后者聚集和活化,加速炎性浸潤,參與黏附過程,加重腦損傷,對AIS腦損傷程度及預后均有評估價值。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早期IL-8水平明顯升高,且與腦損傷程度及腦梗死面積呈正相關,與預后呈負相關[12]。且早期應用抗IL-8抗體,可減小12h后腦梗死面積[13]。結合本研究NFDS評分結果,中風停顆??赡芡ㄟ^降低AIS患者血漿IL-8水平,減輕炎癥反應,改善神經(jīng)損傷。
此外,本方部分中藥的藥效機制也得到了現(xiàn)代研究證實。如天麻中的天麻素能改善大鼠神經(jīng)功能,減小腦梗死面積,通過下調NLRP3和炎性因子(IL-1β、IL-18)、調節(jié)lncRNA NEAT1/miR-22-3p軸,減輕神經(jīng)炎癥[14]。鉤藤中的鉤藤堿可通過調節(jié)Akt/mTOR和TLRs通路,減輕再灌注損傷[15]。丹皮中的丹皮酚可調節(jié)JNK/ERK/P38MAPK通路[16],赤芍中的赤芍苷可減輕細胞鈣超載[17],二者均可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
綜上所述,中風停顆粒治療AIS效果良好,能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這可能與降低IL-8水平、抑制炎癥反應、減輕再灌注損傷、保護神經(jīng)細胞等機制有關。但AIS病機復雜,本研究隨訪時間短、客觀評價指標少,且樣本量相對較小。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開展長期病例隨訪,增加客觀指標,進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