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元代去思碑對縣級官吏的形象塑造*

        2023-10-25 04:06:40高寶鈺
        西部蒙古論壇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循吏官吏官員

        高寶鈺

        (西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甘肅 蘭州 735100)

        [內(nèi)容提要] 去思碑的主要記頌者為縣級官吏,其內(nèi)容多是對縣級官員執(zhí)政一方的政績歌頌。利用去思碑文可以了解元代縣級官吏的職司。元代去思碑在塑造縣級官吏的同時也是立碑各方情感溝通的過程。塑造循吏形象是去思碑在元代地方社會的價值體現(xiàn),也是游牧文明在農(nóng)耕文明世界的一種文化選擇。

        蒙元時期的去思碑研究主要在集中在考據(jù)、政治、文化等方面。元代去思碑的研究多與元代的政治制度有關(guān)。何啟龍以和林城的碑石作為研究對象,在《從和林碑文看元代和林城及回回與漢人》一文中揭示了當時和林城內(nèi)回回的生活活動,并將城內(nèi)漢人與回回的生活活動進行對比,重現(xiàn)了元代建立前和林城居民的生活面貌。①何啟龍:《從和林碑文看元代和林城的回回與漢人》,《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2006年第1期。周峰在《元代西夏遺民買住的兩通德政碑》一文中通過考察探究“邑令買住公去思碑”與“達魯花赤買住公善政碑”,對元代西夏遺民買住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考據(jù),對元代西夏遺民的生存狀況進行了研究。②周峰:《元代西夏遺民買住的兩通德政碑》,《西夏學》2015年第11輯。陳朝云在《元代長社縣尹袁英記功碑研究》一文中通過研究碑文所載袁英仕宦經(jīng)歷、政治交游等,反映元代縣尹群體的政治命運,并進而對元代官員的銓選制度以及統(tǒng)治者對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進行了深入分析,考證了元代長秋寺職官設置情況,探討了元代宗王的政治特權(quán)。③陳朝云:《元代長社縣尹袁英記功碑研究》,《史學史研究》2021年第1期。中國臺灣學者陳雯怡對元代去思碑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陳雯怡在《全元文》與《遼金元石刻文獻全編》兩文中對去思碑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元代去思碑的數(shù)量遠超唐宋時期。陳雯怡將去思碑視為一種文化模式,針對元代去思碑應用場域的轉(zhuǎn)變,探索元代去思碑興盛的動力和意義,并對元代去思碑所透露的地方政治及其價值構(gòu)建、地方應用等進行探討。①陳雯怡:《從朝廷到地方:元代去思碑的盛行與應用場域的轉(zhuǎn)移》,《臺大歷史學報》2014年第54期。陳雯怡在其另一篇文章《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中指出,去思碑以文本方式流傳于元士大夫之間,與其他政績頌揚的文本形塑官員的身份意象,該文以去思碑為起點觀察元代士人頌揚政績的風氣、行為與意義,透過文化研究士人群體的社交活動與社會網(wǎng)絡。②陳雯怡:《從去思碑到言行錄:元代士人的政績頌揚、交游文化與身分形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5年第86期。日本學者則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中利用元碑文勘探地方行政結(jié)構(gòu)。村岡倫通過研究劉天錫就任“和林兵馬”一職,以和林兵馬司為中心考察分析蒙古汗國舊都哈剌和林的行政機構(gòu)及當時蒙古高原的政治局勢。明確元朝在蒙古高原地區(qū)確立“行中書省”“路總管府”“兵馬司(錄事司)”等三層結(jié)構(gòu)的地方行政制度。③村岡倫、宮海峰:《從〈和林兵馬劉公去思碑談起〉——元代和林地區(qū)行政機構(gòu)管窺》,《江海學刊》2016年第3期,第20~29頁。當前對于元代去思碑的研究尚處于萌芽階段,多是將碑文內(nèi)容與文獻記載對比,考據(jù)史實,尚未就去思碑本身的記敘對象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通過梳理分析元代去思碑,深入探討去思碑的主要研究對象——縣級官吏,通過元代去思碑記敘的內(nèi)容了解元代縣級官吏的日常工作內(nèi)容,揭示元代地方社會對縣級官吏的形象塑造,從而窺得當時的地方政治文化,為元代去思碑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一、元代去思碑中的官吏職能

        元代官員稱為“牧民官、字民官、親民官、守土官”④〔元〕徐元端撰:《吏學指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3頁。等??傮w來說,元代官員可分為監(jiān)臨官和管民官兩大類。除此之外,還有管理官府所有吏員的首領(lǐng)官,所謂首領(lǐng)即是首領(lǐng)吏員或者吏員的首領(lǐng)。⑤王敬松:《元代吏治研究》,勞動人事出版社,1987年,第41頁。蒙古汗國時期職官設置簡略,“初,太祖鐵木真起自朔土,統(tǒng)有其眾,部落野處,諸事草創(chuàng),設官甚簡”。⑥〔明〕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卷14《官制之定》,中華書局,2015年,第119頁。蒙古汗國在繼承金制的基礎(chǔ)上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舊俗,導致地方行政混亂。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儀,造都邑,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nèi)外之官?!雹摺裁鳌乘五サ茸骸对贰肪?5《百官志》,中華書局,1976年,第2119頁。在采用漢法調(diào)整官制的同時對地方行政建制也進行了規(guī)范。

        元代去思碑的碑主多為縣一級的官吏,在《元史》百官志中對縣這一級地方行政建制有詳細說明:

        諸縣。至元三年,合并江北州縣。六千戶之上者為上縣,二千戶之上者為中縣,不及二千戶者為下縣。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萬戶之上者為上縣,一萬戶之上者為中縣,一萬戶之下者為下縣。上縣,秩從六品,達魯花赤一員,尹一員,丞一員,簿一員,尉一員,典史二員。中縣,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縣之制。下縣,秩從七品,置官如中縣,民少事簡之地,則以簿兼尉。后又別置尉,尉主捕盜之事,別有印。典史一員。巡檢司,秩九品,巡檢一員。⑧〔明〕宋濂等撰:《元史》卷91《百官志》,中華書局,1976年,第2318頁。

        從中可以看出,元代縣級官吏主要有以達魯花赤為代表的監(jiān)臨官,以縣令為代表的管民官,以典吏為代表的首領(lǐng)官。而在元代去思碑當中監(jiān)臨官與管民官是地方百姓稱贊的主體。⑨詳見《全元文》與《遼金元石刻史料全編》,二者有《常熟令孔文貞去思碑》《達魯花赤馬合末去思碑》《主簿張公去思碑》《宿州柳子鎮(zhèn)巡檢侯君去思碑》等監(jiān)臨官與管民官去思碑,尚未發(fā)現(xiàn)碑主為首領(lǐng)官的去思碑。雖然縣級官吏處于地方行政的最底層,但是縣級官員“親歷民事,周知下情”①〔元〕王惲:《秋澗集》卷62《諭平陽路官吏文》,《元史史料叢刊新編》(第22冊),黃山書社,2012年,第2488頁。 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206《唐泳涯·王英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561頁。,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guān),而上層官員往往是普通百姓一生都難得一見,所以貼近百姓的縣級官吏成為元代去思碑的主角。

        關(guān)于元代縣級官吏的職能,在去思碑文中可以窺得全貌。去思碑當中記載了縣級官員的大量德政?!队莱强h張侯去思碑》載,張政到達永平縣后,“既以勵學為急務”,“筑河堤、浚溝洫、修三皇廟。”②〔清〕余慶撰,永城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整理校注:《永城縣志》卷33《永城縣令張侯去思碑》,新華出版社,1991年,第19頁?!独顝统跞ニ急分蟹Q贊李復初到任澄川后有“五善”,“約己清苦,一也;禮敬儒先,二也;勤恤民隱,三也;沮斥豪強,四也;期令信必,五也?!雹劾钚奚骸度摹肪?67《李復初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711頁。《常熟縣令孔文貞去思碑》記載,孔文貞在任期間“發(fā)廩販饑,拯溺全缺澤國之田”,“政通訟簡,民心缺伈”。④〔清〕繆荃孫著,張廷銀、朱玉麒編:《繆荃孫全集》,鳳凰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第616頁?!对獎⒑羁司慈ニ急分刑峒傲恕疤镆?、賦役、戶口、盜賊、詞訟五事”,這與其他碑文記載的內(nèi)容吻合,并且“咸治則為惠政,一有不治,即為瘝官之病”⑤王嘉猷修,嚴綏之撰,曾怡芳校:《莘縣志》,《中國方志叢書》(第355冊),成文出版社,1936年,第627頁。,官員稱職與否與“五事”密切相關(guān)。元世祖忽必烈的詔書中對“五事”也有相同的記載,以“五事”的完成程度作為官員考課的主要內(nèi)容,“五事備者為上選,內(nèi)三事成者為中選,五事俱不舉者黜?!雹撄S時鑒點校:《通制條格》卷6《選舉·五事》,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85頁。可見對于元代縣級官員來說“五事”是他們的主要職責。

        將元代縣級官吏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其第一大職司是勸課農(nóng)桑。農(nóng)業(yè)發(fā)展程度與“田野辟,戶口增”⑦黃時鑒點校:《通制條格》卷6《選舉·五事》,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85頁。體現(xiàn)在有緊密聯(lián)系。去思碑當中關(guān)于農(nóng)桑有著大量的記載??h級官員重視農(nóng)桑,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對百姓進行勸導。夏邑縣尹薛瑞“春夏之交,不時適于野,諄勸農(nóng)人力于田,廣墾植茂,褒勤勑惰,于是野無曠土”⑧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812《謝本·薛公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435頁。。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修筑水利工程以促進農(nóng)業(yè)發(fā)展。長清縣尹高伯溫任職時,“立表相地,鑿高設渠導水,一舍而歸諸壑,化魚鱉之菹為膏腴之地,民樂耘耔,形于歌詩?!雹崂钚奚帲骸度摹肪?59《程鼎·高公伯溫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267頁。對于中國古代農(nóng)耕社會的朝廷和百姓而言,農(nóng)桑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關(guān)乎百姓的生存和王朝的統(tǒng)治,自然而然成為縣級官員的重要職責之一。

        元代縣級官吏的第二大職司則是征派賦役。在元代去思碑中,縣級官員征發(fā)賦役時往往是體恤民情的形象,元代去思碑當中不乏官員減免賦役的記載?!锻豕ニ急分杏涊d,王文正在征發(fā)賦役時,采取“其賦稅也,斂之以輕。其力役也,使之以時”⑩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784《劉允·王公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584頁。的原則。常熟縣令王英遇賦役不均時,親自“驗田計賦,等第以差”,使百姓“各得其宜”○1〔元〕王惲:《秋澗集》卷62《諭平陽路官吏文》,《元史史料叢刊新編》(第22冊),黃山書社,2012年,第2488頁。 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206《唐泳涯·王英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561頁。。章丘縣尹李彥認為,“吾民供輸之勞,誠可矜憫”○12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390《張友諒·章丘縣尹李彥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18頁。,于是“具狀以聞諸憲司”○13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390《張友諒·章丘縣尹李彥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18頁。。減免勞逸,使得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征派賦役關(guān)乎王朝的統(tǒng)治,也是縣級官吏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元代縣級官吏的第三大職司是維系地方安定,這與“詞訟簡、盜賊息”○14黃時鑒點校:《通制條格》卷6《選舉·五事》,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85頁。兩事密切相關(guān)。地方社會的安定對于百姓生活和地方統(tǒng)治具有重要作用。縣級官員常常對地方的豪強、盜賊進行清理,以維護當?shù)匕傩瞻矊??!翱び袆”I,跳踉南北,要遮行旅,殺人取貨,白日顯行,久未能息?!雹倮钚奚帲骸度摹肪?59《張英·肅寧縣尹李公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273頁。 陳高華等校:《元典章》卷1《詔令一·皇帝登寶位詔》,天津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2011年,第4頁。肅寧縣尹李稷“施設方略,擒置于法”②李修生編:《全元文》卷459《張英·肅寧縣尹李公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273頁。。刑獄也是縣級官員日常處理的政事。元代去思碑中常記載官員斷案的事例,如《薛公去思碑》中就記錄了李氏殺賊案、孟君美義女被殺案,并表示“如是者數(shù)十余事”③李修生編:《全元文》卷1812《謝本·薛公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435頁。。

        除了“五事”以外,元代去思碑中還表明了縣級官吏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能,即興學教化。去思碑中反映元代縣級官員對于文教事業(yè)十分熱衷。《永城縣張侯去思碑》載,張政到達永平縣后,“既以勵學為急務”,“筑河堤、浚溝洫、修三皇廟?!雹堋睬濉秤鄳c撰,永城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整理校注:《永城縣志》卷33《永城縣令張侯去思碑》,新華出版社,1991年,第19頁。沁源縣尹張德鄰“尊禮儒士,獎勸諸生,率僚屬講明經(jīng)史”⑤劉澤民、李玉明編:《三晉石刻大全·長治市沁源縣卷·下編·佚失石刻·縣尹張公去思碑記》,三晉出版社,2011年,第386頁。。長社縣尹袁英更是“先捐己俸,后以(缺)帑券付于學”⑥李修生編:《全元文》卷991《宮珪·長社縣尹袁公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99頁。。官員將興學教化作為重要職司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與去思碑本身就是儒家文化的產(chǎn)物有關(guān),儒家認為治理百姓的重要任務是教化百姓;另一方面也因為縣級官吏多是受儒家教育的士人,其本身持有較強的儒家思想和理念。

        通過元代去思碑中的德政了解到縣級官吏的主要職能是勸課農(nóng)桑、征派賦役、穩(wěn)定地方和興學教化。除此之外,元代縣級官吏還參與修路、筑橋、祭祀等活動。元代去思碑對于縣級官員德政的大量記載,一方面是元代現(xiàn)實社會地方官員職能的寫照,另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立碑群體對縣級官員的理想期冀。

        二、去思碑所反映的元人思想變化

        “人之恃皇威,憑帝力,禍福生殺,出自我手,繼以詭譎,違道干譽,糾結(jié)奸黠,欺世盜名,取口稱,張?zhí)撁?,立生祠,樹豐碑,不為少矣?!雹呃钚奚帲骸度摹肪?55《胡祗遹·一〇·懷遠大將軍彰德路達嚕噶齊揚珠臺公德政去思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391頁。元代樹碑現(xiàn)象十分普遍。去思碑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有分布,作為農(nóng)耕文化的表現(xiàn),去思碑在元代興盛一時,這背后也反映蒙古統(tǒng)治者代表的游牧文化與中原地區(qū)被統(tǒng)治者為代表的農(nóng)耕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蒙古汗國時期,“舊制,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⑧〔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46《耶律楚材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3459頁。元初時,蒙古貴族有“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⑨〔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46《耶律楚材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3458頁。的言論。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征服南宋,游牧民族原有的生存空間擴大,利用原有空間和資源進行生產(chǎn)的方式也被迫發(fā)生改變,一連串的變化打破了草原文明原有的秩序,⑩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民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05~312頁。促使統(tǒng)治者治理思想被迫發(fā)生改變。蒙元時期,其統(tǒng)治區(qū)域內(nèi)民族眾多,文化繁榮,難以形成統(tǒng)一的共同體維持長期統(tǒng)治。蒙古族人口較少,其所統(tǒng)治的廣袤土地有一部分是農(nóng)耕文明,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忽必烈采用了漢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水,罔知攸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guī)。祖述變通,正在今日。”○1李修生編:《全元文》卷459《張英·肅寧縣尹李公德政碑》,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273頁。 陳高華等校:《元典章》卷1《詔令一·皇帝登寶位詔》,天津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2011年,第4頁。而去思碑作為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也就被蒙古統(tǒng)治者所接受。

        元世祖時期去思碑開始發(fā)展,元中期不斷增加,在元順帝時期達到頂峰。終元一代所立去思碑數(shù)量整體呈現(xiàn)出逐步增加的趨勢。

        從表1可見,立去思碑在元仁宗、元文宗和元順帝時期年平均量較多,雖然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年限不同,但從平均立碑數(shù)量來看,去思碑的樹立與為政者對中原文化的態(tài)度應該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元中后期諸位皇帝受漢文化教育程度較高,對農(nóng)耕文明的理解也進一步加深。元仁宗自幼受漢族名儒李孟教導,通達儒術(shù)。執(zhí)政期間恢復科舉取士,以儒術(shù)治國。元文宗推崇儒學,“立奎章閣學士院于京師”②〔明〕宋濂等撰:《元史》卷31《明宗本紀》,中華書局,1976年,第696頁。,大力推行文治,使得“天歷、至順間,文治粲然可觀”③〔明〕葉盛:《水東日記》卷37《記瀛國公事》,中華書局,1980年,第359頁。。而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作為元代最后一位皇帝,其漢文化素養(yǎng)很高,本人對漢文化有很大的認同,這從他對子嗣的文化教育就可以看出。“(至正九年)壬辰,詔命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習漢人文書?!雹堋裁鳌乘五サ茸骸对贰肪?2《順帝本紀》,中華書局,1976年,第886頁。雖然元朝政府并未對去思碑嚴加控制,但是從中樞產(chǎn)生的變更,必然會一級一級從上而下產(chǎn)生影響。元代皇帝對儒家文化的認同,一定程度上推動地方社會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而去思碑作為儒家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也必定會由于元代統(tǒng)治者文化政策的改變而興盛。

        表1 去思碑立碑年代分布表① 本表以《全元文》與《遼金元石刻文獻全編》為基礎(chǔ),共統(tǒng)計去思碑文250篇。

        元代統(tǒng)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也是去思碑在元代興盛的原因之一。元代推行多元文化政策。⑤蕭啟慶:《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蒙古元史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第466頁。蒙古人剛進入中原時對漢文化十分抗拒,甚至質(zhì)問元代皇帝,“本朝舊俗與漢法異,今留漢地,建都邑城郭,儀文制度,遵用漢法,何故?”⑥〔明〕宋濂等撰:《元史》卷125《高智耀傳》,中華書局,1976年,第3072頁。但是不同文化的各族群眾相互雜居,彼此間的交流互動,促使蒙古人開始逐漸接受漢文化,并積極參與中原文化活動。去思碑作為地方社會經(jīng)常進行的文化活動,各民族紛紛參與其中。去思碑的許多碑主都是蒙古人,例如:《達魯花赤伯顏察爾去思碑》《嘉祥縣達魯花赤碑》《疊卜泰去思碑》等??h一級別的基層蒙古官員參與去思碑活動中,可見伴隨著去思碑在元代的發(fā)展,其背后反映了作為統(tǒng)治階層的蒙古人思想上對漢文化的接納與認同。元代去思碑作為一種基層政治文化活動,其本質(zhì)是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不斷交流、互動的載體。象征游牧文明的蒙古人脫離草原空間后,入主中原后不得不放棄原有的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之間的互動方式,而采取一種新的互動模式,即“蒙漢二元政治文化”模式來維系其統(tǒng)治。

        三、元代去思碑縣級官吏“循吏”形象的塑造

        “在‘情感本體’的傳統(tǒng)中國社會里,連接和維系人們之間相互關(guān)系或社會秩序的基本準則,乃是情感?!雹傩熘颐鳎骸肚楦?、循吏與明清時期司法實踐》,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第5頁。就傳統(tǒng)的中國古代社會而言,政治的基礎(chǔ)也是情感,而去思碑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是元代人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情感表達。

        “循吏”意指品德高尚、奉公守法、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的州縣官吏,是古代官員的典范。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傳》時寫道:“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雹凇参鳚h〕司馬遷撰:《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中華書局,2014年,第4025頁?!把簟敝詽h代開始就被人推崇,歷經(jīng)各朝直至元代依然為官員們所熱衷,而立碑作傳則成為官員是否為“循吏”的明證。

        “予嘗觀于漢《循吏傳》,其居官者,大率尚寬厚誠恕,而一以愛民為本。故其為政宜為民人之所感慕,既形之于歌詠,復勒之貞石,期不忘于永久。于以考政績,示激勸,于治道深有所概。此后世人民于郡縣守令,一有善于其職而德澤及于人者,即效二辛脂,亦可見人心之公,通古今而一者也?!雹邸裁鳌沉_炌修,黃承昊纂:《嘉興縣志》卷11《嘉興縣尹承務郎陳公德政碑》,《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457頁。

        “通古今而一者”④〔明〕羅炌修,黃承昊纂:《嘉興縣志》卷11《嘉興縣尹承務郎陳公德政碑》,《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457頁。將樹立去思碑的活動與“循吏”之名連接,表明去思碑是“循吏”之名的表征?!凹刃沃诟柙?,復勒之貞石”,⑤〔明〕羅炌修,黃承昊纂:《嘉興縣志》卷11《嘉興縣尹承務郎陳公德政碑》,《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457頁。樹立去思碑的目的是為了塑造地方縣級官吏的“循吏”形象,“期不忘于永久”⑥〔明〕羅炌修,黃承昊纂:《嘉興縣志》卷11《嘉興縣尹承務郎陳公德政碑》,《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457頁。。

        循吏是中國古代官員的正面典范,反映的是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明的治理思想,循吏的象征意義遠大于現(xiàn)實意義。塑造循吏對地方社會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有多大,這一點難以說明。但是毋庸置疑,元代塑造循吏的目的與“循吏”“吏”“師”的二重屬性密切相關(guān)。

        對元代統(tǒng)治者而言,大興去思碑不僅僅是“各因本俗”文化政策的無奈之舉,也與去思碑展現(xiàn)的循吏價值有關(guān)。去思碑在全國大興,對蒙古統(tǒng)治者而言有利無害?!袄簟笔侵阜钚谐⒎?、盡忠職守。這也是元代統(tǒng)治者希冀地方官員之所在。由于在蒙漢人口數(shù)量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蒙古人在農(nóng)耕地區(qū)只能倚靠統(tǒng)治區(qū)域內(nèi)的當?shù)厝耸繉嵭虚g接統(tǒng)治。去思碑能夠?qū)ⅰ把簟彼哂械摹袄簟钡膶傩詡鞑サ饺珖秶鷥?nèi)。元代在地方樹立去思碑,希望地方官員效仿“循吏”,以此為鏡,竭力為政,造福地方百姓。地方官員盡忠職守、履行職責就是元廷眼中的良吏?!皫煛笔侵概d學教化,移風易俗。伴隨著國家發(fā)展,人口增長,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地方治理變得愈發(fā)復雜,而原有的官僚機構(gòu)卻未發(fā)生大的變化,地方行政難以有效發(fā)揮作用。面對這一變化,縣級官吏利用“教化”可以幫助元代統(tǒng)治者有效統(tǒng)治地方。教化可以正一邑之風,方便元廷利用民間力量維護其統(tǒng)治。現(xiàn)實的需求使得元代去思碑成為塑造縣級官員“循吏”形象的載體。

        元代去思碑塑造縣級官吏的形象是立碑群體的情感訴諸?!把簟蓖话傩辗Q為“父母官”。元代去思碑塑造的“循吏”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形象。“循吏”身上往往具有仁愛、寬宥、公正、廉明等優(yōu)秀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往往是官吏治理地方時惠民利民政策的體現(xiàn)。立碑群體希望通過去思碑來表達自身的這種情感訴求。“情感可以成為人際互動關(guān)系或社會秩序的紐帶或基礎(chǔ)。”①〔美〕喬納森·特納(Jonathan H.Turner)、簡·斯戴茲(JanE.Stets)著,孫俊才、文軍譯:《情感社會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頁。立碑活動的參與者多為官員、士人、耆老等。樹立去思碑的活動是元廷官吏與地方精英情感溝通的過程。通過立去思碑樹立“循吏”形象,地方精英給予地方官員認可,滿足了地方官員名垂青史的精神追求。而地方精英則通過這項活動鞏固了與達魯花赤、縣令等地方官員的政治聯(lián)系,維系了雙方的情感。普通老百姓通過立去思碑活動,也能訴諸自己的情感,將自身的情感需求融入去思碑塑造的“循吏”形象。

        學校儒士是去思碑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群體?!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儒家士人的愿景。由于元代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加之元代科舉中斷,過往的經(jīng)學世家在新的政治體系中失去了地位,有的甚至家道中落,不得不靠以從事其他行業(yè)為生,“國朝儒者,自戊戌試后,所在不務存恤,往往混為編氓。”②〔元〕陶宗儀撰:《南村輟耕錄》卷2《高學士》,中華書局,1959年,第23頁。儒士難以入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這就造成了儒士產(chǎn)生了一種欲求而不得的痛苦心態(tài)。而以立去思碑樹立“循吏”形象為儒士所接受、認同。在地方參與去思碑地樹立,就成為他們參與政治活動、排解憂愁的情感表達。

        元代去思碑更多體現(xiàn)的是地方官府與耆老、士人等地方精英階層之間的情感互動。去思碑以百姓感念為號召,實際上則是地方文化互動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地方政治文化生態(tài)的一種重新構(gòu)建。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去思碑不僅表達了百姓的頌揚之情,也滿足了地方官吏對“循吏”的憧憬之情,還表現(xiàn)了士人的理想之情。立碑群體通過去思碑塑造出一個滿足各方情感的“循吏”形象,使得各方能夠達到情感的共鳴,這也是去思碑塑造“循吏”形象的價值所在。

        四、結(jié) 語

        元代去思碑不同于漢唐的去思碑和宋代的生祠,前者往往是上層統(tǒng)治者與地方勢力的博弈,而后者則多有祈福保佑的神學色彩。元代去思碑數(shù)量眾多,立碑禁制松弛,其本身記敘的文字內(nèi)容向后世展現(xiàn)出元代縣級官史的職司和日常。去思碑的樹碑行為更多地體現(xiàn)為地方官吏與本地鄉(xiāng)民一種直接聯(lián)系,其蘊含的“循吏”文化,成為縣級官史與耆舊、鄉(xiāng)紳等地方勢力相互連接的情感紐帶,并成為維護地方政治生態(tài)平衡的一種穩(wěn)定劑。去思碑本身所具有的儒家文化價值也是元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部分。元朝政府接受去思碑的“循吏”文化,塑造縣級官史形象,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游牧文明在打破草原壁壘后與農(nóng)耕文明進行新的文化互動的體現(xiàn)。

        猜你喜歡
        循吏官吏官員
        循吏黃霸
        循吏黃霸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28
        聰明的官吏
        魏晉南北朝正史《循吏傳》入傳標準分析
        朝鮮質(zhì)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鄭雷卿案
        《史記》循吏無本朝再議
        古代官吏如何嚴以修身?
        公民與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0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华人免费|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99精品又硬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国产黄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老少妇|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中出|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久久av高潮av喷水av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是什么心态| 国产96在线 | 欧美|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噜噜噜色97|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亚洲三级黄色|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麻豆| 国产 一二三四五六|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三级香港三级久久|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肥老熟妇四十五十路在线| av免费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国产91自拍|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