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朦, 陶軍秀, 李紫明, 郝琦, 楊益, 施雨峰, 劉逸藩, 許悅, 鄭通通,李曉東,
1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學院, 武漢 430065; 2 湖北省中醫(yī)院肝病科, 中醫(yī)肝腎研究及應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武漢 430061; 3 湖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武漢 430074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20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原發(fā)性肝癌是第6位常見惡性腫瘤及第3位腫瘤致死病因,約有90.6萬新發(fā)病例和83萬死亡病例[1]。原發(fā)性肝癌中接近90%為肝細胞癌(以下簡稱肝癌),目前,肝癌的發(fā)病率仍在不斷上升[2]。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的2016年全國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肝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3]。HBV感染是肝癌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在東亞及非洲國家[4]。我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病因為HBV者分別占77%和86%[5]。近年來,隨著診療技術的提升,接受根治性治療的巴塞羅那肝癌臨床分期(BCLC)0或A期肝癌患者,其5年總生存率高達69.0%~86.2%[6]。因此,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為肝癌高危人群,亟需進行連續(xù)、系統(tǒng)、定期的肝癌監(jiān)測,以實現(xiàn)肝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標。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7]推薦,借助于肝臟超聲和血清AFP進行肝癌早期篩查,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檢查。多項研究[8-9]表明有CHB病史的患者更積極參與肝癌篩查,但目前有關CHB患者長期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的相關研究較少。鑒于肝癌的高發(fā)病率及高病死率,迫切需要開展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的臨床研究。故課題組對前期參與本中心臨床研究且結束臨床研究時間>4年的CHB患者進行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期為臨床制訂CHB患者的肝癌監(jiān)測方案及為提高患者預后提供指導。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在湖北省中醫(yī)院肝病科參加課題研究的465例CHB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課題組在隨訪結束后均對所有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即作為肝癌高危人群,建議CHB患者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肝癌早期篩查,篩查項目主要包括肝臟超聲顯像和血清AFP。
1.2 納排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年齡≥18周歲;(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0]的診斷標準;(3)參與本中心臨床研究且結束臨床研究時間>4年;(4)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感染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患者;(2)合并精神障礙或不能配合調查的患者。
1.3 資料收集 2020年9月—2021年12月,聯(lián)系前期參與課題研究的CHB患者參與隨訪,內容包括:(1)患者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肝癌監(jiān)測頻率(近5年,監(jiān)測頻率≥2次/年,定義為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好)、婚姻狀態(tài)、經濟收入、文化程度、家族史、HBV DNA(<50 IU/mL,判斷為陰性)、服用抗病毒藥物情況等;(2)中醫(yī)證候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1]自行設計,經相關肝病專家論證后修訂而成(附錄A),該問卷主要評判受試者疾病嚴重程度,共26個條目,如口干、口苦、食欲、脅肋疼痛、倦怠乏力、腰酸、失眠、多夢等,每個條目最低得分0分,最高得分3分,未進行標準化,得分越高,癥狀越重。所有隨訪人員均經過統(tǒng)一培訓,按照統(tǒng)一標準對患者進行隨訪。
1.4 質量控制 在問卷調查填寫前,隨訪人員向患者解釋調查目的,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字及配合;問卷調查表在數(shù)據(jù)錄入前由專人進行核查,如有疑問,由2名隨訪人員補訪修正。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隨訪患者323例(電話隨訪100例,門診到訪223例),失訪138例,死亡4例(3例因肝癌死亡,1例因腦溢血死亡),中位隨訪時間6.75(5.75~8.50)年。其中男251例,女72例。累積肝癌發(fā)生率3.72%(12/323),其中男10例,女2例,不同性別人群肝癌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發(fā)生肝癌的患者平均年齡(50.58±7.72)歲。12例肝癌患者中,50%(6/12)為主動檢出,其中5例BCLC分期為A期,1例C期,目前均病情穩(wěn)定;50%(6/12)為被動檢出,其中4例在外院檢出(2例存活),分期不詳,2例在本院檢出(1例存活),分別為BCLC A期和C期。納入回歸模型分析223例,病例篩選流程見圖1。
圖1 病例篩選流程Figure 1 Case screening flow chart
2.2 監(jiān)測人群特征分析 323例CHB患者,電話隨訪100例,其中52例拒絕配合隨訪,僅獲知現(xiàn)有疾病情況;48例獲知近5年肝癌定期監(jiān)測頻率、抗病毒藥物服用情況、疾病狀態(tài)等資料,但缺乏月收入、文化程度、中醫(yī)證候評分、HBV DNA載量等一般資料。48例CHB患者中,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齡(47.6±1.8)歲,22.92%(11/48)的患者定期監(jiān)測肝癌指標,29.17%(14/48)的患者停用抗病毒藥物。門診到訪CHB患者223例,男171例,女52例,年齡28~71歲,平均(49.8±9.7)歲。定期進行肝癌監(jiān)測患者占30.94%(69/223),男性31.0%(53/171),女性30.8%(16/52),45~60歲的CHB患者居多,占55.2%(123/223),94.2%(210/223)的患者為中學、大專及以上學歷,月收入3 000~10 000元人群占65.9%(147/223)。47.1%(105/223)的患者長期接受CHB相關健康宣傳教育,82.1%(183/223)的CHB患者堅持服用抗病毒藥物,92.8%(207/223)的患者未出現(xiàn)耐藥現(xiàn)象,HBV DNA陰性患者占84.3%(188/223)。具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患者占58.7%(131/223),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占27.4%(61/223)。監(jiān)測人群特征情況詳見表1。
表1 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gular monitor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B patients
2.3 不同特征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比較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是否長期接受健康教育、是否持續(xù)服用抗病毒藥物、HBV DNA陽性和陰性CHB患者的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1)。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以是否定期進行肝癌監(jiān)測為因變量,根據(jù)臨床經驗控制混雜因素,將性別、年齡、是否長期接受健康宣傳教育、肝癌家族史、抗病毒藥物服用情況、HBV DNA及病程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模型(賦值情況見表2),模型總體有意義(χ2=53.507,P<0.001),模型擬合優(yōu)度效果較好(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相較于45~60歲CHB患者,年齡≥60歲的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較差(OR=0.197,95%CI:0.050~0.777,P=0.020);長期接受健康宣傳教育可提高肝癌定期監(jiān)測的依從性(OR=4.810,95%CI:2.219~10.429,P<0.001)(表3)。
表2 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表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table f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nitoring compliance in CHB patients
表3 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lian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CHB
本研究通過對前期參加課題研究且結束臨床研究時間>4年的CHB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作為肝癌高危人群的CHB患者,30.94%的患者堅持進行肝癌定期監(jiān)測。韓國一項全國人口歷史隊列研究[12]顯示,在414 074例成人CHB患者中,定期隨訪者占22.9%;云南省某醫(yī)院肝癌高危人群1年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為18.67%[13],故CHB患者隨訪依從性及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項來自上海的隨機對照試驗[14]表明,一年兩次的肝癌篩查將肝癌的死亡率降低了37%。因此,應積極推進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監(jiān)測,以期在肝癌發(fā)生的早期階段進行臨床干預。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是影響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的因素之一,相較于45~60歲,年齡≥60歲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下降約81.3%。研究[15]證實,年齡>40歲、男性、有肝癌家族史是肝癌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肝癌發(fā)生風險增加。目前,抗HBV治療仍無法完全避免肝癌的發(fā)生[16]。本研究通過對CHB患者隨訪發(fā)現(xiàn),年齡在45~60歲的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更高,可能原因是此年齡階段的CHB患者多肩負家庭責任,更加關注自身健康狀態(tài),故肝癌監(jiān)測的依從性好。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病程較長、經濟費用等原因,≥60歲的CHB患者逐漸開始降低了對疾病的重視程度,產生了監(jiān)測疲勞,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僥幸心理,從而導致該年齡段的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較差。提示醫(y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重點關注年齡≥60歲的CHB患者,建立針對性的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宣傳教育方案,以提高高齡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有助于肝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接受健康宣傳教育比未長期接受健康宣傳教育的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約提高3.81倍。健康教育通常被納入癌癥預防規(guī)劃[17]。一項旨在評估健康教育對參與宮頸癌篩查計劃影響的系統(tǒng)評價[18]證實,與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女性相比,接受宮頸癌健康宣傳教育的女性宮頸癌篩查率顯著提高。健康宣傳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目前,慢病管理和健康宣傳教育多用于慢性病患者群體,依托臨床課題研究而開展。因此,醫(yī)務人員須有效開展針對CHB患者的長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對疾病發(fā)展趨勢的知識儲備和科學認識,積極對待疾病,提高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有助于肝癌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一項針對2 328例的CHB患者長期隨訪隊列研究[19]表明,有肝癌家族史,基線更高的HBV DNA水平,HBeAg陽性,末次隨訪更高的ALT、HBV DNA水平以及無抗病毒治療是CHB患者長期隨訪依從性的獨立影響因素。在本研究中,肝癌家族史、是否抗病毒治療、HBV DNA水平等因素不是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依從性的獨立影響因素,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本研究中27.4%的CHB患者有肝癌家族史,占比較少;(2)本研究的隨訪人群前期均參加了本中心的臨床課題研究,對CHB的發(fā)展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知曉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性,堅持服用抗病毒藥、HBV DNA陰性的CHB患者占比較高(分別為82.1%、84.3%),可能對結果有一定的影響,也進一步說明了健康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1)本研究對象結束臨床研究課題出組時間最長8年,周期較長,部分患者未定期隨訪;(2)肝癌相關血清學指標變化對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的影響未予以分析。后期需加強對CHB患者的有效隨訪,擴大隨訪人數(shù),進一步深入研究,為制訂長期宣傳教育方案提供臨床依據(jù)。
綜上所述,CHB患者肝癌監(jiān)測的依從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年齡和是否長期接受健康教育是CHB患者定期進行肝癌監(jiān)測的獨立影響因素。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醫(yī)務人員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CHB患者進行分層健康宣傳教育,增強CHB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和積極心態(tài),以期提高CHB患者肝癌定期監(jiān)測依從性。
倫理學聲明:本研究方案于2019年4月4日經由湖北省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HBZY2019-C13-01,所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任朦、陶軍秀負責資料分析,撰寫論文;李紫明、郝琦、楊益、施雨峰、劉逸藩、許悅、鄭通通參與數(shù)據(jù)收集及整理;李曉東負責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