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云,湯發(fā)蓮,郭代沖
(會澤縣農業(yè)農村局,云南 會澤 654200)
會澤火紅山羊因其主產于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火紅鄉(xiāng)而得名,在該縣的樂業(yè)、馬路等鄉(xiāng)(鎮(zhèn))也有分布,是由當?shù)厝罕婇L期自發(fā)選育而逐漸形成的一個地方良種。會澤火紅山羊體格中等,結構緊湊,身軀較長,呈長方形。頭大小適中,呈楔形,稍突,顏面直而短,鼻稍隆起,鼻孔大,嘴筒較細,門齒發(fā)達,嘴唇靈活,成年公母羊均有須;耳大直立,稍向側向前傾;公羊均有角,母羊少數(shù)無角,角質堅硬,呈黑色,公羊角型多呈弓形,扁長而向后傾,少部分呈螺旋形,母羊角型多呈倒八字形,扁長而稍向后傾斜,少部分呈半螺旋形或弓形;頸部粗長,部分有肉髯;胸寬深,肋骨稍拱起,腹大,背腰平直;尻微傾斜,尾粗短上舉,四肢粗壯結實,肢勢端正,蹄黑色,蹄質堅硬。公羊睪丸發(fā)育良好,母羊乳房大小適中,下垂不明顯,乳頭粗短,大小均勻,極少數(shù)有附乳頭。毛粗而長,有的可達20cm,毛色多數(shù)個體為全黑,另有部分全褐和少部分雜色個體?;鸺t山羊適應性較強,早熟,肉質風味較佳,板皮質量優(yōu)良。長期以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畜牧部門未能對其進行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和觀測,因此,其生產性能、繁殖性能及屠宰性能僅停留在經驗數(shù)據上,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評價和描述。近年來,會澤縣畜牧局組織技術人員對火紅山羊進行了研究,為進一步研究火紅山羊、發(fā)展火紅山羊養(yǎng)殖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shù)據。
試驗羊來自火紅、樂業(yè)、馬路等鄉(xiāng)(鎮(zhèn))的養(yǎng)羊戶和田壩鄉(xiāng)、魯納鄉(xiāng)的兩個羊場。
1.2.1繁殖性能調查
對產區(qū)內養(yǎng)羊戶進行隨機走訪調查,最后進行統(tǒng)計歸納。
1.2.2體尺測量和體重測定
體高、胸寬、胸深用測杖測量,體斜長、管圍用軟尺測量,體重用桿秤稱量。具體測量方法參照張沅主編的《家畜育種學》[1]。
1.2.3產肉性能測定
宰前體重用桿秤稱量,胴體、血、分割肉等用臺秤稱量。
1.2.4皮張測量
厚度用游標卡尺測量,面積用軟尺測量后計算獲得。
選擇周歲羊屠宰,宰前斷食24h,按放血→剝皮→分割流程進行,同時做相應的稱測。屠宰按《NY/T 3469—2019 畜禽屠宰操作規(guī)程 羊》操作規(guī)程進行。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中的Anova程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結果均用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
2.1.1繁殖性能
據調查統(tǒng)計歸納,會澤火紅山羊的初情期:公羊3月齡,母羊4月齡;性成熟期:公羊5~6月齡,母羊6~7月齡;初配年齡:公羊10~12月齡,母羊11~13月齡;公羊配種能力為每季25~30只;利用年限:公羊3年,母羊6年。母羊一年四季均會發(fā)情,主要在春、秋兩季,發(fā)情周期19~22d,平均21d,發(fā)情持續(xù)期24~48h;懷孕期145~157d,平均150d;產羔率126.0%,初生重公羔2.09kg、母羔1.95kg。
2.1.2體尺、體重
隨機選擇112只成年羊及30只周歲羊進行體尺、體重實測,結果見表1。所測定的不同性別會澤火紅山羊的體尺指標數(shù)據皆呈正態(tài)分布,對公羊和母羊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體尺變化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由表1可知,周歲和成年公羊各項體尺指標和體重均比同齡的母羊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澤火紅山羊的各項體尺和體重指標也隨之增加,其中公羊的體高呈快速增長,較周歲時顯著增加了22.22%(P<0.01),母羊的體高也增高了16.32%(P<0.05);母羊的體重極顯著增加,明顯上升了70.84%(P<0.01),公羊的體重也增加了56.09%(P<0.05)。隨著年齡的增加,公羊和母羊的體斜長、胸圍也明顯增加(P<0.05),體斜長分別增加了16.69%和20.53%,胸圍分別提升了15.83%和20.83%。公羊的胸深增加不明顯(P>0.05),但母羊胸深顯著提升了25.32%(P<0.05)。母羊和公羊的胸寬和管圍雖然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明顯(P>0.05)。
2.2.1產肉性能
選擇健康周歲公羊、母羊各15只進行屠宰,測定其產肉性能,結果見表2。
表2 會澤火紅山羊屠宰測定結果
2.2.2板皮質量
在對周歲公羊、母羊屠宰測定的同時,測定其板皮的鮮皮重、皮厚度和面積指標,結果見表3。
表3 會澤火紅山羊板皮質量指標測定結果統(tǒng)計表
會澤火紅山羊初情期為公羊3月齡,母羊4月齡。性成熟期為公羊5~6月齡,母羊6~7月齡,與蔣琨等[2]報道的云嶺黑山羊初情年齡為3.6±2.02月齡,性成熟和體成熟年齡為(8.0±2.06)月齡基本一致。林建平[3]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三角洲白山羊的發(fā)情期平均為17d左右,而會澤火紅山羊發(fā)情持續(xù)時間為19~22d,其發(fā)情持續(xù)時間會稍長2~5d。張利環(huán)等[4]也研究表明波爾山羊發(fā)情季節(jié)明顯,發(fā)情周期18~24d,平均21d,妊娠期141~154d,平均147.5d;趙文魁等[5]研究報道,波爾山羊母羊初情期一般為6月齡左右,性成熟期為10月齡左右。因此,會澤火紅山羊與波爾山羊相比,初情期早2~3個月,性成熟期提前4~5個月,會澤火紅山羊屬于性早熟類群。
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會澤火紅山羊公羊周歲體重達(25.37±2.36)kg,母羊體重達(22.87±3.40)kg,與云嶺黑山羊(公羊24.73kg、母羊18.85kg)體重較接近[6]。朱東華等[7]研究表明長江三角洲白山羊母羊體重為15.21kg,會澤火紅山羊母羊體重較其體重高39.45%。可見,會澤火紅山羊的體重在地方品種中屬于中等偏大類群。在體尺指標方面,成年會澤火紅山羊公羊的體高、體斜長依次為67.1cm、65.7cm,母羊分別為62.0cm、64.0cm,其他指標如胸圍、管圍等也與前人報道的云嶺黑山羊數(shù)據基本一致[8]。通過對比王瑞芳等[9]研究的黃淮山羊體尺、體重的相關性狀及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會澤火紅山羊與黃淮山羊公羊的體高接近,母羊較黃淮山羊矮,公羊體斜長與黃淮山羊相當,母羊比黃淮山羊長。與楊舒慧等[10]研究的波爾山羊與四川本地北川白山羊雜交的后代雜交羊相比,其各項體尺指標和體重還是有較大差距,且在會澤火紅山羊的各項指標中,除體高外,母羊的各項體尺指標和體重均比公羊的生長速度快。
屠宰性能是評價動物生產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夠直接反映動物屠宰前的活體品質和動物生產過程中的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11]。在本試驗中,周歲會澤火紅山羊各項屠宰性能指標較高,表明會澤火紅山羊的肉用性能較好。其周歲公羊屠宰率為45.46%,胴體凈肉率為70.2%,屠宰率比毛華明等[12]研究的云嶺黑山羊低,但胴體凈肉率指標相近。與同齡的宰前體重(12.50±2.18)kg相比,會澤火紅母山羊宰前體重增加,與相關研究報道的四川藏母山羊屠宰率(43.75±4.51)%、凈肉率(32.84±3.16)%、胴體凈肉率(72.30±0.78)%等各項指標相近[13]。眼肌面積是評價山羊胴體發(fā)育程度和產肉性能的重要指標,與產肉率呈強的正相關關系,胴體重越高,眼肌面積越大[14]。本次被測羊的年齡都在周歲左右,脂肪沉積有限,所以測定的脂肪重量不高。
會澤火紅山羊板皮厚薄均勻,彈性好,拉力強,油性足,纖維細致,革面細膩;周歲羊鮮皮平均厚度為2.1mm,板皮平均面積為5778.9cm2,與索效軍等[15]測定的肉皮兼用品種馬頭山羊成年羊的二級板皮面積7000cm2較接近[8],表明會澤火紅山羊的皮用潛力很大,是較好的肉皮兼用型山羊種用資源,值得開發(fā)利用。
會澤火紅山羊種用性能和屠宰性能良好,是難得的地方良種,宜大力開發(fā)利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會澤火紅山羊耐粗飼,抗病力強,性情溫順,易于管理,適于多種氣候類型地區(qū)飼養(yǎng)。會澤火紅山羊毛色以黑色居多,褐色次之,間有少量雜色個體,可考慮培育為黑、褐兩個毛色品系,同時在選育上需進一步提高其個體產肉量,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產區(qū)內山羊的飼養(yǎng)方式多數(shù)仍是傳統(tǒng)方式,飼料來源單一,出欄率、商品率不高,建議引入加工龍頭企業(yè)刺激、拉動,改二元種植結構為三元種植結構,以提供充足的飼料;改傳統(tǒng)飼養(yǎng)方法為較為科學合理的適度規(guī)模飼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