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壹心
(作者單位:廣西廣播電視臺)
在這個短視頻和自媒體興起的時代,達芬奇視頻編輯軟件因其自身強大的一站式后期制作解決方案,以及強大的插件、硬件兼容性,使得越來越多的音視頻制作者開始熱衷于使用它來進行剪輯和后期制作。但他們在后期混音時經常會碰到Pro Tools 與達芬奇進行工程對接的情況,并需要考慮從達芬奇軟件過渡到Pro tools 都有哪些方法,有什么優(yōu)勢和劣勢?;诖?,本文重點探討這些內容。
一般工程對接文件格式有EDL、XML、OMF、AAF。由于Pro Tools 只能導入AAF 和OMF 格式,也就是說無論選擇哪種工程對接的文件格式,都需要通過這兩種文件格式來進行最后的工程對接。OMF 只能導入單聲道音頻文件,打包的文件大小在2G 以內,且它是一種二進制格式,可能會導致跨平臺問題,局限性較多。AAF 誕生時間更晚,它沒有2G 文件大小的限制[1],可以導入立體聲,它支持更豐富的元素類型,能記錄更多的數(shù)據和文件信息,比OMF 更具有優(yōu)勢。因此,本文采用的方法最終都需要產生AAF 文件來進行工程對接,只是在打包AAF 文件時略有不同。
現(xiàn)版本的達芬奇(DaVinci Resolve Studio 18)中,軟件已有一個對接Pro Tools 的解決方案:在軟件交付面板中就有Pro Tools 的選項,只要做好設置,注意添加自己想要的幀余量(幀余量可以設置0 ~9 999),最后進行渲染,就能得到一個AAF 文件。用Pro Tools打開文件,便能開始音頻后期制作。
該方法的優(yōu)勢:第一,快速且步驟少。它直接通過達芬奇導出,在Pro Tools 打開后就能直接開始后期制作。第二,工程還原度好。打開的AAF 文件能導入立體聲軌,無須整理工程,方便編輯。第三,成本低。無須借助其他軟件,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軟件價格成本都是最低的。
該方法的劣勢:達芬奇沒有“復制完整音頻文件”的選項,它只能進行幀余量的設置。幀余量可以設置0 ~9 999 幀,以最大的幀余量換算,9 999 幀在一個常規(guī)25 幀/秒的工程里可以得到大約400 秒,也就是大約6 分40 秒的時間。那么一個音頻片段被AAF 渲染導出后,它的前后都留有6 分40 秒的余量,這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滿足后期混音時的需要。但是在極端情況下,要是原始音頻素材時長很長,制作人員混音時想選擇的內容又超出了這6 分40 秒的范圍,那么這個被渲染過的音頻塊就沒有超出部分的信息,只能自己用原來的素材進行音頻替換,同時還要對替換的音頻片段做一些其他調整。這種情況增加了音頻后期的工作量,并打斷了混音的節(jié)奏。雖然超出6 分40 秒的情況并不常見,但不是每個輸出AAF 工程文件的人都會將幀余量設置成9 999 幀,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會設置成120 ~240 幀,那么與上述極端情況所描述的類似狀況就很容易發(fā)生。
Premiere 對AAF 格式的支持,比達芬奇更好一些,在它的AAF 導出設置中有“復制完整音頻文件”選項。通過這個選項打包的AAF 文件會將完整長度的音頻文件打包進去,而不是只多出幾秒幀余量的音頻片段,不用再擔心是否有音頻片段被幀余量限制長度。
首先,不要選擇達芬奇交付面板中“Premiere XML”這一選項來導出XML 文件給Premiere,因為這一選項里的“音頻”設置下出現(xiàn)了“幀余量”的選項。如果設置了幀余量,那么在工程轉換到Premiere 的環(huán)節(jié),音頻就已經被達芬奇渲染成帶有幀余量的音頻片段文件,那再從Premiere 導入Pro Tools 就失去意義。
除了在交付面板中導出XML 文件,在達芬奇中還有另一個辦法可以得到XML 文件。選擇達芬奇頂部菜單欄“文件”—“導出”—“導出時間線”,在彈出對話框中將導出的格式保存為“FCP 7 XML V5 文件(*.xml)”。導入此文件到Premiere,便得到與達芬奇相同的時間線。導出AAF 再導入Pro Tools,此時音頻片段長度已經獲得與原始音頻文件相同長度的余量,但是發(fā)現(xiàn)所有音軌都變成了單聲道軌,音頻片段也變成單聲道片段且都為左聲道?;氐絇remiere 中檢查,發(fā)現(xiàn)音頻片段是可以選擇左右聲道的,說明文件還是立體聲的,但“音頻聲道”中“剪輯聲道格式”為單聲道且無法進行修改,只能單獨映射成左聲道或者右聲道。接著檢查序列設置,設置里的音頻聲道格式是“立體聲”,說明這里設置無誤。音頻文件明明是立體聲,怎么到時間線里音頻片段只能是單聲道呢?再到達芬奇的工程里檢查音軌設置,工程中的音軌顯示都是立體聲軌,且音頻也是立體聲的,達芬奇里的設置也沒問題。這說明達芬奇導出的XML 文件可能出現(xiàn)了問題,它里面的XML語言把音軌描述成了單聲道軌,導致Premiere 在導入后只能將音軌識別成單聲道軌。通過文本軟件打開剛才的XML 文件,找到關于音頻部分的信息,如圖1 所示。對比圖1 達芬奇導出的和圖2 官方示例的XML 信息,發(fā)現(xiàn)達芬奇導出的XML 文件在描述聲音信息時,缺少一段對右聲道的音源描述[2]。在“sourcetrack”下面,“trackindex”數(shù)值是“1”,即表示是左聲道,但沒有第二段“sourcetrack”描述右聲道,因此在Premiere 中只能被識別成單聲道且只能映射左聲道。
圖1 達芬奇導出的XML
圖2 蘋果官方示例的XML
一種解決思路是將達芬奇中的立體聲軌拆分為兩個單聲道軌,這樣就算導出的XML 缺少描述,以單聲道對應單聲道就沒問題了;另一種思路是修改XML 文件,添加里面對聲音軌道的描述??紤]到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大批量修改XML 語言耗時長且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筆者選擇了第一種思路——在達芬奇中對聲音軌道進行調整。
在達芬奇的“Fairlight”混音面板中,筆者對每一條立體聲軌道做“轉換到鏈接的編組”的轉換,得到由兩條單聲道鏈接成組的兩條軌道,對應立體聲的左右聲道。將所有的軌道轉換完畢后,選擇菜單欄“Fairlight”中的“鏈接編組”,依次選擇成組單聲道軌并“取消鏈接”,將所有的立體聲軌都拆分成兩條獨立的單聲道軌。再次導出一個時間線XML 文件給Premiere,檢查工程后又發(fā)現(xiàn),被取消成組的兩條單聲道軌沒有對應成左右聲道,還是同時被映射成了左聲道,因此需要依次為兩軌中的一軌做聲道轉換(把左聲道換為右聲道)。之后,在Premiere“音頻”面板中,將左右聲軌道進行對應的左右聲像設置便可導出AAF文件,導出時選擇“復制完整音頻文件”。最后,在Pro Tools 中根據需要建立新的立體聲軌并命名好,將左右聲道音頻拖入對應的立體聲軌道便完成所有步驟。
對整體步驟總結如下:第一,在達芬奇中將立體聲軌道拆分成單聲道軌道并輸出時間線XML 文件;第二,在Premiere 中導入XML 文件并調整聲道映射同時做好聲像設置,導出AAF 文件時選擇“復制完整音頻文件”;第三,導入Pro Tools 后按需建立新的立體聲軌道,將對應單聲道音頻放入。
該方法的優(yōu)勢:不用擔心幀余量的設置是否合理,能夠得到與原始音頻文件相同余量的音頻片段,提升了音頻后期混音的操作空間。
該方法的劣勢:第一,需要做較多整理工程的工作,有一定的時間成本;第二,使用的軟件多,在工程轉換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第三,導入Pro Tools后要手動新建軌道并命名。
筆者根據方法二的思路在達芬奇中將時間線導出成“FCPXML 1.9 文件(*.fcpxml)”的格式。打開Logic 導入剛才達芬奇導出的文件,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與達芬奇工程設置一樣的幀率和音頻采樣率即可完成導入。但是如圖3 所示,音頻片段在導入Logic 后軌道關系完全被打亂,并不按照圖4 達芬奇時間線的軌道進行排布,這時需要自己手動對音頻片段重新調整分類才能再導入Pro Tools,或者導入Pro Tools 后再在里面進行調整分類。這一結果應該也是達芬奇導出給Logic 的XML 文件對音頻描述有缺陷造成的。
圖3 Logic 中音頻片段排布
圖4 達芬奇中音頻片段排布
導入Pro Tools 后得到的音頻軌是將立體聲軌拆分成左右聲道的單聲道軌。因此與方法二一樣,此方法也需要在Pro Tools 中對單聲道軌道手動進行聲像設置后,按需建立立體聲軌道并將對應左右聲道音頻放入立體聲軌道中。
該方法的優(yōu)勢:第一,與方法二一樣,得到的音頻片段與原始音頻文件有相同的時間長度,拓展了音頻后期混音的操作空間;第二,在達芬奇中無須做太多設置,直接可以導出給Logic。
該方法的劣勢:第一,雖然不用在達芬奇中進行設置,但在轉換到Logic 的過程中導致音頻片段排布混亂以至于不得不重新進行整理,而這樣做消耗的時間會比方法二用的時間還要長;第二,系統(tǒng)平臺限制。Logic 是蘋果系統(tǒng)才能運行的軟件,Windows 用戶無法使用該方法。
筆者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和文獻庫中對“音頻套底”“音頻后期工作流”“AAF”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查看是否有其他音頻對接工程的方法。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音頻套底”關鍵詞搜索,搜索到張振宇在影視工業(yè)網上發(fā)表的《聲音、剪輯組看過來,影視同期錄音對白套底流程分享》一文,他的方法是用剪輯軟件導出EDL 文件,通過一款EdiLoad 軟件對音頻軌做整理后,導出一個空殼AAF 的文件給ProTools,通過這個空殼文件對原始的音頻文件進行套底,直接讓AAF 通過元數(shù)據信息索引原始素材[3]。這套工作流多數(shù)用在綜藝節(jié)目中,對多個錄音機進行時碼同步,剪輯時剪輯師只用簡單的混合音軌,避免音軌太多而混亂,到音頻后期制作時再在Pro Tools 中通過空殼AAF,根據剪輯時間線中一兩軌音頻的時碼信息,套底出其他錄音機相同時碼的音頻片段,方便對對白和語言進行編輯。這種做法拓展性更強,給予音頻后期選擇和處理的空間更大,流程也更加規(guī)范。
筆者在文獻庫中搜索關鍵詞“AAF”,搜索到鄒維良和周克勝發(fā)表的《多軌音頻素材在后期電視節(jié)目制作中的交互》一文。他們在文章中提到,可以通過X2Pro Audio Convert 軟件,把XML 文件轉換成AAF 文件,Pro Tools便可以直接導入這個AAF進行后期制作[4]。由于筆者沒有X2Pro Audio Convert 這個軟件,因此無法對它進行測試,這里僅僅是提及一下,給大家提供一點參考思路。
多種方法都可以將工程從達芬奇過渡到Pro Tools。方法一方便快捷,轉換效率最快,一般情況下都能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方法二能夠給音頻后期提供完整余量的音頻片段,使得后期制作更有靈活性,在工程的整理上雖比方法一煩瑣,但比方法三更快。方法三雖然步驟沒有方法二多,但是需要花大量的精力重新整理工程,且需要系統(tǒng)平臺支持。其他方法中,EdiLoad 可以整理時間線,它轉換后可以套底原始文件,適合更復雜、對流程管理更規(guī)范的大項目[6];X2Pro Audio Convert 在業(yè)界也得到過其他大項目的驗證,只是會不會如方法三一樣造成軌道混亂,無法得知。EdiLoad 和X2Pro Audio Convert 兩個軟件價格都偏高,雖然這在工作時是必要支出,但對于大多數(shù)的自媒體或者短視頻的視音頻工作者來說,有那么一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
俗話說“鞋子合腳走得快”,每個項目有每個項目的需求,根據項目需求選擇合適的工程對接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進行音頻的后期制作。以上提供了幾種達芬奇對接Pro Tools 的方法以及筆者對幾種方法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為音頻制作從業(yè)人員選擇軟件工程對接方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