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晶 程麗娜 郭旭瑾 武海娜 董笑一 陳 芳 王 驍△
失眠是西醫(yī)難治病種,也是老年人高發(fā)疾病。在現代社會中,失眠與人的心身健康、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1]。據大數據調查顯示,失眠在美國人中的發(fā)病率高達33%,在歐洲人中發(fā)病率可高達22%,中國人中發(fā)病率最高可達20%[2]。至2020年,全球失眠人口接近7億。隨著年齡增加,睡眠調節(jié)中樞退行性病變,睡眠周期穩(wěn)定性明顯下降,老年人是失眠的高發(fā)人群。國外研究發(fā)現,年齡增長與失眠的患病率呈正相關。老年人中睡眠障礙的現患率為30%~40%,甚至更高。西醫(yī)對睡眠障礙主要治療方法為服用催眠藥物,臨床上存在很高的依賴性、成癮性、記憶力減退等不良作用。老年人因大多數合并慢性病,應慎用催眠藥。失眠癥屬于中醫(yī)學“不寐”范疇,多因情志不調或勞神過度,造成臟腑機能錯亂,氣血兩虛,陰陽失調,心腎不交。該病治療原則為調節(jié)氣血陰陽、補虛泄實。相關學者在研究《傷寒雜病論》時,總結出張仲景治不寐的七法,心腎不交時交通心腎為其中一法[3]。
本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河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二科住院的120例心腎不交型失眠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西醫(yī)治療老年失眠患者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河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二科住院相關科室的120例心腎不交型失眠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患者6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平均年齡(71.07±6.38)歲;平均病程(14.35±11.30)個月。治療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平均年齡(71.63±5.48)歲;平均病程(14.43±08.61)個月。治療前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無中途退出者,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此項臨床觀察。
1.2 診斷標準失眠診斷參照《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17版)》[4],心腎不交型失眠臨床主要包括以下癥狀,主癥:夜難入寐,甚則徹夜不眠。次癥:①心中煩亂,頭暈耳鳴;②潮熱、盜汗;③男子夢遺陽痿;④女子月經不調;⑤健忘;⑥口舌生瘡,大便干結。證型確定:主癥加次癥2項以上[5]。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選擇符合《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17版)》[4]診斷標準及符合中醫(yī)指南的心腎不交型;②年齡60~80歲。排除標準:①呼吸相關性睡眠障礙、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環(huán)境性睡眠障礙、睡眠不足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短睡眠;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重要臟器疾患;③合并嚴重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④妊娠或哺乳婦女;⑤過敏體質。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黛力新(批準文號 H20171104;廠家: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10.5 mg/片),早中各1片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顆粒劑(熟地黃10 g,山萸肉10 g,山藥15 g,澤瀉10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龍骨30 g,牡蠣30 g)水沖150 ml,每日3次,2組療程均為3周。
1.5 觀察指標失眠嚴重指數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6],分值越高表明失眠程度越嚴重。2組治療前后分別填寫。參照《中醫(y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的證候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主要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主要癥狀明顯改善;有效:主要癥狀好轉;無效:主要癥狀無改善??傆行?臨床痊愈+顯效+有效。2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填寫ISI,進行自我測評(患者),總分28分,0~7分:無顯著的失眠,8~14分:亞失眠狀態(tài),15~21分:臨床失眠(輕度),22~28分:嚴重失眠[6]。
1.6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6.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ISI評分治療后,治療組ISI評分改善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ISI評分結果比較 (分,
2.2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治療后,治療組入睡難、心煩、頭暈、潮熱、盜汗、便秘等癥狀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在耳鳴、健忘、口瘡癥狀改善程度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主次癥改善比較 (例,%)
2.3 總有效率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例,%)
2.4 不良事件進入臨床觀察的患者治療及隨訪均未發(fā)現明顯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失眠是臨床上多發(fā)疾病,會導致多種軀體疾病和精神障礙。患者疲勞感、動力減退感劇增,甚至注意力及記憶力在某一時段明顯下降。很多研究證實失眠癥狀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長的趨勢[8]?,F患率從兒童的4%,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這個現象的機制尚不夠明確。失眠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可能使基礎疾病加重,經濟負擔增加,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對于慢性失眠癥的治療。目前FDA批準的用于失眠治療的藥物[9],包括部分褪黑素受體激動劑、多塞平和食欲素受體拮抗劑等。這些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暈、口干、排便不暢或便干、納差、譫妄、記憶力減退,還存在藥物潛在依賴性,加重某些呼吸道疾病及戒斷綜合征等風險。對于老年性失眠患者,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助眠藥物的不良作用更加明顯[10]。若治療中單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鎮(zhèn)靜催眠,當其治療效果不佳時,藥物依賴性及產生某些不良反應更容易顯現。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即“黛力新”,臨床上有抗焦慮及抑郁作用,能有效緩解失眠所致心身疾病。且此藥物依賴性較鎮(zhèn)靜類藥物明顯減少,聯(lián)用時可減少鎮(zhèn)靜類藥物的用量。臨床上規(guī)律運用后,在諸多療效觀察中發(fā)現不僅有效降低失眠復發(fā)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中醫(yī)治療失眠歷史悠久,陰虛內熱為因,內熱亂心,心神不寧至神不守舍是不寐常見病因。老年人為不寐的高發(fā)人群,因年老陰血不足,心失所養(yǎng)而發(fā)病?!饵S帝內經》曰:“年過四十,陰氣自半矣”。年老色衰,腎精虧虛,腎水不足后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調,火盛神動,心腎不交,擾亂心神,神志不寧而致失眠,因此老年失眠癥虛證最為常見。宋朝著名中醫(yī)學家錢乙著作《小兒藥證直訣》首次提出名方六味地黃丸,該方主要組成:熟地黃、山萸肉、山藥(三補),澤瀉、茯苓、牡丹皮(三瀉)。補重于瀉,故為滋陰補腎之首方。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該方有適當增強人體免疫力、降壓、降糖、輔助機體吞噬癌細胞、抗衰等諸多功效[11-13]。六味地黃丸顆粒劑滋陰補腎佐以清心火及安神之品,調和陰陽水火之后,治療失眠有顯著的療效。
有文獻報道,從六味地黃湯中提取的多糖CA4-3是免疫活性多糖[14]。酸性多糖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現有的臨床及藥理研究說明六味地黃丸能提高腎陰虛型人或動物的免疫狀態(tài)。有多位學者進行六味地黃丸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研究均表明六味地黃丸可治療心腎不交型老年性失眠癥[9,15]。例如六味地黃丸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癥的研究中,中醫(yī)組治療失眠的有效率能達到93.75%[16]。本研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失眠癥的有效率在86.67%。2個研究有效率的差別考慮與用藥時間相關。但都證實了六味地黃顆粒劑對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方面,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有研究表明單純用西醫(yī)類助眠藥物治療失眠癥,雖然得到一定療效,但是產生了藥物依賴性及出現相關不良癥狀[1]。有學者研究黛力新聯(lián)合中藥治療失眠癥的臨床有效率達84.85%,而單用黛力新的對照組有效率為61.29%[17]。這與本研究接近。同類研究均表明黛力新聯(lián)合中藥治療失眠癥,不僅能提高患者失眠癥的治愈率,而且未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同時對改善患者身心障礙及不良情緒起到很好的作用。治療組患者入睡難、心煩、頭暈、潮熱、盜汗、便秘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體現了中醫(yī)藥的臨床優(yōu)勢。六味地黃顆粒劑聯(lián)合黛力新治療老年性失眠的中西醫(yī)結合模式,在患者的睡眠改善后,2種藥物均可停用,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颊咂渌R床癥狀能大幅度改善,焦慮、抑郁情緒減少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愈率。減少鎮(zhèn)靜類藥物的使用率,降低患者對鎮(zhèn)靜類藥物的依賴性,也減少二類精神藥品產生的不良反應。六味地黃顆粒劑治療睡眠的有效成分不明,探討其改善失眠的治療機制有待實驗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