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雯
這場翩然而至的大雪淹沒了廣袤的高原,一夜之間銀裝素裹,美得仿佛是雪地里披紗而來的雪域女神。安靜,在這澄澈透藍的天空下孤芳自賞;神圣,在這皚皚白雪中翹首遠眺。
在孤茫茫的雪域里,有幾輛車緩緩馳來,劃破雪域的平靜,小心翼翼地行駛在松軟的雪地上,由遠及近、一往無前。
車停了。從車內走下裹著不同顏色厚大衣的人群,摩挲著手掌費力呼吸,臉頰上泛著粗糙的紅暈, 嘴唇有一絲干裂。大家紛紛戴著保暖的帽子和手套,站在車外舒緩著身體的不適感,紅撲撲的臉頰上寫滿風霜。
他們是雄鷹突擊隊的成員。
敢于突破 永不畏懼 銳意進取繪開拓使命
2010 年,客戶提出任務,下達了半年內必須高質量完成的絕對指令。
面對這項幾乎難以完成的項目,36 所積極部署策劃,迅速組建團隊,以最快速度開啟了雄鷹突擊隊的征程。作為最早一批雄鷹突擊隊成員,郭細平、楊威、賴達奇、徐國平、劉健良、雷福文、占小斌毅然決然扛起大旗,帶領團隊成員踏上了攻克急難險重的道路。
任務要求設備24 小時運行,可靠性程度必須有高保障。時間緊、任務重,為了高質量完成任務,給客戶一個完美的答復, 團隊成員披星戴月,在研制階段幾乎駐扎在試驗場,如今已經不怎么使用的簡易房間,在從前便是他們休憩的“小家”。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shù)月廢寢忘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狠勁,給了客戶一個圓滿的答案。
初上高原,是在中秋節(jié)前夕。
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在當?shù)貐s已臨近封山。
從海濱城市抵達高原地區(qū),高反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團隊成員基本上都掛了水,但比起這些身體上的煩惱,讓雄鷹突擊隊更加煩惱的是如何在缺氧情況下,將攜帶來的大型設備帶上這山高路陡的崇山峻嶺,憑借人力搭建起龐大的天線陣地來。
按最初設想好的方式,團隊成員齊頭并進開始安裝,卻遭遇了無法精確安裝的困難。大家商議再三,決定直接在地面拼裝, 然后分工合作,幾個人爬上天線架安裝,另幾個人將天線通過滑軌送到架子頂端,整體吊裝。郭細平回憶道:“我們能做的就是憑自己的力量,盡量往高處爬,攀到天線架的頂端。雖然感受著高反以及天線架不斷晃動帶來的暈眩,但依舊信心滿滿地招呼大家,架天線吧!”
身體的超負荷,精神的高專注,但他們不喊苦不喊累,將“缺氧不缺精神”的團隊理念貫徹到底。工作之余,除了休息,他們眼里的美麗風景也是一場特別的際遇。雪山得見真貌,群山起伏、山腳下的湖面如同鏡子一般折射著陽光的斑斕,漫山的霧氣傾瀉奔赴進這一場湖光山色、鳥雀成群。還有廣闊冰藍的天空與柔軟純粹的白云,趕巧,還能瞧見只靈氣逼人的紅狐貍。
即便經歷過同行人在雪夜里高反強烈,用車輛與救護車構筑生命的橋梁,雄鷹突擊隊也沒有膽怯,始終保持著樂觀。在偶得的休息時光好好放松,在緊張的工作中保持更高的專注力與細致。
一次高原的刻骨旅程,還來不及多回味, 正月里的新征程便提上了日程。
2011 年2 月,恰逢農歷新年,客戶緊急報送設備故障,需要36 所現(xiàn)場維修。雄鷹突擊隊一行人來不及在家過完元宵節(jié),便再次奔赴高原之路。
比起第一次,團隊有了更多經驗,也更有信心。然而這一次他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更為凌冽與危險的高原風貌。
大雪封山,肅靜肅殺。
四處打聽,這已經是高原的封山時期,就連當?shù)厝硕疾辉敢饷半U上山。但任務不容改變, 保障設備的良好運行迫在眉睫,于是雄鷹突擊隊咬咬牙,還是決定上山。
泥濘的盤山公路一圈又一圈,旁邊就是懸崖峭壁,可謂下臨無地。
再往高處,車開不上去了。
一行人下車,踩進幾乎到膝蓋的深雪,決心以人力,將幾十公斤重的單機以及其他沉甸甸的設備與搶修工具帶上陣地。
深一腳淺一腳,寒冷的氣流拂動著厚厚的棉衣,耳邊是呼嘯而過的風聲。大家咬牙堅持, 通過抬、挑、抗、拖、拆、分攤的多種方式,一步一個腳印踏上了這片高原雪山。
郭細平回憶說:“當時也不知道是怎么堅持下來的,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我一定能到那里,事情一定能夠解決’?!?/p>
秉承著這個信念,他們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疲倦與呼吸的艱難。
終于,抵達了目的地。
天已經暗下來,留給他們整修設備的時間很少,他們必須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安全下山,否則,就有被困于這處神秘雪山的危險。他們精神高度緊張,專心致志地查找問題,或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們所帶的設備與工具剛好可以解決陣地的問題, 一舉成功。
雖說內心欣喜若狂,但是時間卻不足以讓他們慶祝太久。他們馬不停蹄地迎著風雪下山,依舊拖著那一堆分量十足的設備與工具,艱難行進。
這僻靜的雪山深處沒有其他人,唯獨他們攜手奮進。
百煉成鋼 浴火涅 征途漫漫繪拼搏
經歷了第一批雄鷹突擊隊成員堅持不懈、奮戰(zhàn)到底的拼搏,第二批雄鷹突擊隊隊員接過了旗幟。
這一次,客戶對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 年論證啟動,面對能力更強、性能更先進的要求,36 所力排眾難,將所內最成熟、最先進的能力灌注到該項目中,采取多手段、高強度的方式,動員起一切力量高質量完成任務。
經過長期的高頻次交流,經過數(shù)月的711 工作制,雄鷹突擊隊攻克重重難關,跨進了2018 年11 月的競標會議。
為了此次競標,團隊成員鏖戰(zhàn)多個日夜, 付出了無數(shù)的休息時間,幾乎將自己焊牢在工作崗位之上。據團隊成員徐建敏回憶,在競標的前一天晚上11:30,他們還重新梳理了競標PPT,幾乎一個晚上沒有睡覺,直接走上了競標的賽場, 順利匯報,以第一名的成績競標成功。
成功的事業(yè),需要團隊持之以恒地艱苦奮斗,雄鷹突擊隊也是如此。在試驗場驗收前的禮拜五,他們逐步搭建起來的天線在一場大雨里“付之一炬”。雨水淋濕了接口,這十二米寬、十一二米高的天線設備需要重新搭建,而時間不等人,雨卻一直下,可謂迫在眉睫。
于是一連兩天,團隊成員四點就去現(xiàn)場等雨停,好在天公作美, 周日中午,天終于放晴了?,F(xiàn)場七八個人立即團結一致,僅僅用了半天就將原本需要一天時間搭建的天線架設完成了,順利趕上了周一的驗收。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雄鷹突擊隊堅守崗位,在不斷拼搏的道路上攻克了眾多難關,克服了諸多障礙。車程漫長路程遙遠、盤山公路上的片狀巖讓他們在短短二十天爆胎九次;地點偏僻、住房簡易,他們樂觀面對,將生活垃圾當作燃料吃燒烤, 樂在其中;11 月大雪封山,往返二三十趟用鏟車將設備運上山去; 零下十幾攝氏度,穿著厚棉襖撥開霧氣攀登三十多米的鐵塔。
回憶在那片土地的過往,徐建敏說:“雄鷹突擊隊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p>
繼往開來 接續(xù)奮斗 風正帆揚繪傳承
為保障設備安全,36 所開展巡修巡檢,雄鷹突擊隊重新集結再出發(fā)。
2019 年4 月,冰雪初化。雄鷹突擊隊沿路線押運設備到目的地, 一行人在擁擠狹小的空間里一路顛簸,終于在三天后抵達,然后新的挑戰(zhàn)也即刻出現(xiàn),面對苛刻的環(huán)境條件,又需要達到精確的試驗數(shù)據,突擊隊成員不得不踩著厚實的積雪,扛著設備不斷輾轉于多個山頭架設并摸底數(shù)據,以便選擇最有利的地形。
在近十天的試驗中,突擊隊隊員每天都在高原負重爬山,每走一步就要喘上幾口,餓了就拿干糧果腹,累了就原地小憩,憑借執(zhí)著信念和優(yōu)良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當大雪封山、保障車無法抵達時,雄鷹突擊隊成員拖著進高原時間短還沒適應的身體,就背著沉重的設備穿越空氣稀薄的無人區(qū)。這里平均積雪超過半米,背陰山坡積雪超過一米。隨著太陽朝升夕落,這里的雪融了又積,來回往復下面是冰上面是雪。所以走在上面,常常是一腳陷進去沒過膝蓋,然后再吃力地拔出來, 接著另一只腳又埋進去。
除去氧氣的不足與體力的極大消耗,滲入鞋子的冰水也成為突擊隊隊員們的噩夢,本就寒冷的天氣里,哪怕在鞋子外特別套上了塑料袋,依舊讓他們的腳和腿幾乎都凍僵了。面對難以克服的困難與艱險,雄鷹突擊隊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多次進入高原的宋偉曾有感而發(fā):
高原之行路漫漫,經千苦,歷萬難。
雪山達坂,擋不住志堅。
披星戴月跨荒原,求效率,保安全。
生命禁區(qū)歷考驗,氧量稀,黑紫臉。
干糧泡面,乃家常便飯。
雪線之上工作巔,為家國,保邊安。
千磨萬擊還堅勁。放棄中秋闔家團圓與國慶舉國同慶的假期,雄鷹突擊隊再次走上了高原大修之路。任務異常艱巨,時間非常緊迫,團隊中的兩人不得不隨身攜帶超過100 公斤的設備和物資來到高原。其中最艱難也是海拔最高的目的地,偏僻荒蕪且沒有通信信號,對講機基本不起作用。
每天往返需要八九小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雄鷹突擊隊選擇留下關鍵的1 ~ 2 人住山腳下海拔較高的地方,其他人員返回待命。住宿條件有限,僅協(xié)調到5 個床位,其他幾人只能在澡堂打地鋪,據宋偉回憶:“幾乎一晚沒合眼,壓根睡不著,頭痛,后腦勺空白?!钡搅撕蟀胍贡娙烁舅恢?,可上山干活天還沒亮很危險,只好堅持到天亮再上山。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大中修任務全部完成,并且完成得很漂亮,用實際行動將“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雄鷹精神貫徹到底。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36 所雄鷹突擊隊生在紅旗下,長在紅船邊,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卓絕傳承接續(xù), 勇于擔當奮斗、練就過人本領,敢于上高原、敢于沖上山頂論英雄,在萬里冰封的雪山之巔印刻下拼搏的足跡,高揚起紅船科技鐵軍的旗幟,以實干篤行寫下新的輝煌。
(作者單位:中國電科36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