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晶
(光澤縣融媒體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
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說,其要素主要包括電視畫面的特性、電視畫面編輯思維、電視畫面剪輯技巧等。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更要注重多媒體信息的融合與整合,讓新聞報道更加立體生動。同時,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傳媒形態(tài)的不斷轉型,電視新聞編輯也要不斷地拓展自身的技術和能力,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挑戰(zhàn)。如多屏互動加強體驗,現在已經從傳統(tǒng)的電視臺時代轉化為了多平臺互動時代。通過在電視節(jié)目中插入二維碼,觀眾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參與節(jié)目中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同時,也可以通過在電視節(jié)目中設置的彈幕、短信互動等多種形式參與節(jié)目討論或投票,實現與觀眾的實時雙向信息交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推送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采用人工智能(AI)技術可以根據觀眾的興趣、觀看習慣等數據來精準推送新聞,使觀眾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獲取所需的信息。
可利用新媒體技術將電視節(jié)目與互聯網相結合,在模板、色彩等方面探討節(jié)目設計與人體工程學方向,使節(jié)目具有較強的視覺性,提升其多樣性、藝術性和創(chuàng)意性。此外,通過數字化技術嵌入更多科技元素,比如虛擬現實、3D 建模等,能夠完美呈現出新聞內容,提供更好的觀看體驗。隨著新媒體與電視節(jié)目的不斷融合,可以通過開發(fā)新媒體電視新聞品牌節(jié)目,以新穎的視角、獨特的方式和更加生動直觀的內容為觀眾提供優(yōu)質的新聞服務,進一步滿足他們的需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互動性更強的終端電視新聞節(jié)目,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加強業(yè)務探索和深度挖掘,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以更好地呈現新聞的專業(yè)性、多樣性、交互性,為觀眾帶來更加高品質的視聽體驗。
在新媒體條件下,要提高電視新聞編輯的職業(yè)素養(yǎng),必須從培育和提升新媒體的編輯觀念入手[1]。第一,深入學習和運用新媒體技術。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深入掌握新媒體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qū)塊鏈等,以應對日益增多的資源和信息,并充分利用這些技術手段,提升編輯效率和內容質量。第二,充分使用跨平臺媒體素材。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充分利用跨平臺媒體素材,如網絡圖片、視頻、文學作品、短視頻等,將其融合到電視新聞編播中,應用更多的資訊形式,豐富電視新聞的形態(tài),提高觀眾的收視體驗。第三,提升多媒體編輯能力和加強內容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具備多媒體編輯的能力,如音頻剪輯、視頻剪輯、音效制作等。第四,增強內容管理能力。新聞編輯要具備對多媒體、跨媒體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發(fā)布、管理的能力,提升編輯的整體素質。同時,打破傳統(tǒng)編審的封閉主題,并運用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具體呈現,并形成復合型、多維度的新聞報道,投入更多創(chuàng)意精力,使新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傳統(tǒng)新聞媒體已經逐漸朝著多媒體、跨媒體方向發(fā)展,新聞編輯需要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深度融合跨媒體資源是提高新聞編輯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可以幫助新聞編輯拓寬視野、提升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以更好地適應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趨勢。
在新媒體技術和以用戶為中心的媒體融合背景下,個性化新聞推送已成為電視新聞編輯滿足多元化用戶需求的關鍵。第一,以數據驅動為基礎,進行用戶畫像。在實現個性化新聞推送前,需要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喜好,以數據驅動技術為基礎,通過用戶行為、興趣、消費習慣等數據來進行用戶畫像。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實現用戶行為、喜好、閱讀習慣等多維度的新聞推送,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也有望提高新聞媒體和內容提供者的用戶黏度與轉化率,是一種有效的新聞推送方式。第二,采用用戶分類、電視新聞平臺化推送系統(tǒng)。根據構建出的用戶畫像,按照用戶分類進行精準推送。同時,也可以采取跨媒體平臺進行系統(tǒng)推送,包括電視、互聯網和短視頻等平臺,讓新聞內容更好地傳播和覆蓋到觀眾群體中。通過個性化推薦算法,將用戶之前的新聞閱讀記錄和喜好納入考慮范圍,主動向用戶推送符合其興趣和需求的新聞內容,滿足多元化的用戶需求。第三,程序化的新聞編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程序化新聞編輯。將更多精力放在用戶調研和新聞內容方面,使新聞采訪工作更具深度、專業(yè)性,準確并合理地選擇題材和報道層面,不斷提升服務水準,讓受眾欣賞到優(yōu)質的電視新聞[2]。
在新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進行新聞內容策劃,以提供更準確、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的新聞內容。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利用搜索引擎優(yōu)化技術,提高新聞內容的曝光度和排名。通過針對性的新聞標題、關鍵詞、描述等優(yōu)化方式,使得新聞信息能夠更準確地呈現給用戶,并且搜索引擎可以更快地索引這些內容,進一步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與閱讀率。電視新聞編輯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對新聞內容信息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新聞內容的策劃和制作。此外,也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新聞素材,以適應新聞供應鏈在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下的不斷發(fā)展。
探索多種新聞呈現方式和新聞形式。電視新聞編輯需要積極探索多種新聞呈現方式和新聞形式,如即時新聞、長篇報道、短視頻等,以適應用戶需求的多樣化趨勢。電視新聞編輯必須要提供更加切實可行的方式,選擇全網優(yōu)秀的內容,將常規(guī)信息查詢變?yōu)橐灰娂吹玫膬热莩尸F,并實現新聞的細化、深化,使得電視播出的新聞更具嚴謹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數據驅動的新聞內容策劃是電視新聞編輯實現穩(wěn)定、快速同時滿足應用場景需求的關鍵。數據驅動的新聞內容策劃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揭示受眾需求,以更精準的方式定制新聞內容,并通過數據統(tǒng)計評估和調查問卷等方式來總結用戶反饋,不斷地跟進優(yōu)化新聞內容。電視新聞編輯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這個領域的相關技術,并將這些技術融入到日常的新聞內容策劃過程中,以提供更好的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新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下,隨著新媒體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因此,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需要大力拓展傳播渠道和方式,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電視新聞編輯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整合的方式,將電視新聞與其他媒體上的內容進行聯結,讓觀眾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分享、討論等方式與新聞內容進行互動。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并對觀眾進行新媒體教育。同時,社交媒體平臺也可以通過可靠的新聞報道來提高用戶體驗。將電視新聞與互聯網實時通信系統(tǒng)集成、互通,實現跨媒體形式的內容融合。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電視新聞的傳播能力和新聞內容的全面性,同時也可以滿足更多觀眾的需求。
采用全媒體報道,主流媒體應該相互融合,共同撰寫和播出報道。由于各媒體有不同的優(yōu)勢,可以將新聞內容制作成不同媒體適用的形式,例如文字、圖片、視頻等。電視新聞編輯可以與上級媒體、網站和新媒體平臺合作,共同開發(fā)跨媒體平臺的內容。例如,雙方可以通過合作報道和整合資源共同推出一些更加全面、有特點,既包含電視信源,也包含互聯網內容的新聞資源,以接觸更廣泛的觀眾。電視新聞編輯可以探索引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提供更加鮮活、生動、互動、全面的新聞內容,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新聞。例如,電視新聞可以利用VR 技術,讓觀眾直觀地感受新聞現場,提高用戶的體驗和參與度。不同媒體之間可以進行內容共享,如轉載、摘編等。這種方式可以擴大報道范圍,同時也可以提高影響力。電視新聞需要與其他媒體形式進行更加緊密的融合,以提供更加全面、多樣化的新聞服務,滿足觀眾的需求和期望。
在新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適應和掌握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新聞制作效率、質量和用戶體驗。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進行新聞采集、排版、編輯等工作。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量,并且在新聞內容制作上提高精度,并提高新聞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電視新聞編輯也可以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可以更真實、生動地感受新聞。例如,通過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將事件場景呈現給觀眾,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無人機和攝像機可以記錄新聞場景并將其展現給觀眾。這種新聞場景展示方式可以為電視新聞增添新的傳播視角和新的故事性。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新聞內容的在線存儲和共享。這樣可以讓多個編輯人員同時編輯和處理新聞內容,提高協作效率和新聞制作速度。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新聞內容的策劃和制作。同時,新聞編輯也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來優(yōu)化新聞內容的宣傳和推廣。電視新聞編輯從業(yè)人員在工作的同時,要密切關注頭條新聞、熱門話題等,做好新聞內容的審查與核實工作,防止虛假新聞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3]。
面向移動端的新聞報道是新媒體融合下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新業(yè)務。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用戶移動性的增強,使越來越多的受眾傾向于使用移動設備獲取新聞信息。電視新聞編輯可在新聞報道的制作和傳播中考慮使用移動設備和用戶需求。需要將新聞報道制作成更小、輕量級的形式,以方便用戶在較小屏幕上閱讀和觀看。新聞報道的制作還應該考慮到自適應設備的敏感性,使得新聞內容在不同的屏幕上能夠自適應顯示。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整合移動媒體技術,以提供更多的移動優(yōu)化功能。這些功能包括快速加載、離線緩存、推送通知、語音搜索等,以提升用戶體驗。
在移動設備上閱讀新聞,使用社交媒體平臺傳播和分享是用戶常用的方式。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在新聞報道上采用社交媒體分享和社交媒體查找的功能,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率和用戶受眾數量。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和興趣等數據,了解用戶的需求并為其進行定制化的內容推薦。而且,電視新聞編輯還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以保持與移動媒體的發(fā)展和用戶需求的長期適應性。面向移動端的新聞報道是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領域,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以擁抱新技術。通過提供移動設備友好型的新聞內容,整合移動媒體技術,上傳到社交媒體平臺,提供優(yōu)質和便捷的新聞服務,與新興的移動媒體行業(yè)保持同步。
信息可視化報道是指將大量的數字信息(數據)轉化為圖表、圖形和動畫等視覺元素的方式進行呈現的報道方式。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量較大的報道往往難以理解,通過信息可視化可以將數據化的復雜信息轉化為可視的圖形和樣式,以更加生動、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數據,從而吸引觀眾的注意,并進一步加深理解。信息可視化報道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幫助觀眾快速理解新聞,并且能夠更好地展示數據和事實的變化趨勢。信息可視化報道的應用場景包括金融、經濟、科技、環(huán)境、醫(yī)療等領域,而在新聞業(yè)領域中,信息可視化報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在信息可視化報道中,交互式故事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呈現方式。它能夠將事件的變化和過程清晰地呈現給觀眾,同時也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事件的演進。例如,使用地圖、時間軸或其他互動元素,將故事情節(jié)展示給觀眾。這樣,觀眾能夠更加生動地體驗新聞故事,同時也能夠提高新聞報道效果。
圖表是一種直觀的方式,可以呈現新聞報道所需要的數據。常見的圖表類型包括折線圖、柱狀圖、散點圖等等,它們可以用來比較不同數據點的大小、速度、程度等。應用圖表可以讓新聞報道呈現更為直觀的數據變化,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和回憶新聞數據。動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將較復雜的數據可視化,以便更好地展示變化趨勢和時間序列信息。動畫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讓人更容易記憶和理解新聞數據。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傳統(tǒng)電視新聞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必須進行業(yè)務變革與創(chuàng)新。媒體融合重塑了新的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流程,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會。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學習和研究新技術、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原有業(yè)務的基礎上,需要加強數字技術的應用,如數據分析、VR、AR 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等,這些技術可以為新聞報道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新性和互動性。需要加強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索多樣化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如小視頻、微信公眾號等。還需要加強團隊協同,通過跨平臺、跨媒體等多種方式,凝聚力量,共同完成新聞報道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