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慧,謝 莉,金 琳
(銅陵市立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銅陵 244000)
院前心搏驟停是患者在院外突發(fā)心臟泵血停止,出現(xiàn)呼吸、心搏驟停,是危險性極高的突發(fā)重癥。當患者出現(xiàn)院前心搏驟停時,應即刻給予心肺復蘇搶救,否則可導致患者快速死亡。院前心搏驟停搶救成功率較大程度體現(xiàn)了救援人員的急救水平[1]。將心肺復蘇相關知識普及市民,使市民作為第一目擊者及時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技術,縮短搶救時間,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2]。掌握社區(qū)市民心肺復蘇普及率對提高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和制定急救技術普及教育計劃均有重要意義。現(xiàn)將皖南地區(qū)市民心肺復蘇普及率及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調(diào)查,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發(fā)生的2 376例院前心搏驟?;颊?并根據(jù)是否搶救成功將患者分為搶救成功組與失敗組)及同期選擇1 000例皖南地區(qū)市民。納入標準:①心搏驟?;颊咭庾R消失、雙側(cè)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頸動脈搏動消失,經(jīng)心電圖檢查顯示心室停搏、心室纖顫、無脈性室速。②皖南地區(qū)市民填寫問卷者為本地市民,且年齡>18歲,可自行做出判斷者。③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批準,所有受試者及家屬知情研究目的,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心臟器官因素引發(fā)的臨終患者。②皖南地區(qū)市民填寫問卷者溝通障礙,理解能力較差,精神異常者。③因其他因素導致?lián)尵确艞壍脑呵靶牟E?;颊?。2 376例心搏驟停患者中男1 498例,女878例;年齡10~79(58.23±10.65)歲;心搏驟停時間5.2~18.3(10.32±3.56)min;驟停病因:心源性1 762例,中樞神經(jīng)性208例,過敏性109例,車禍168例,溺水89例,不明原因40例。1 000例皖南地區(qū)民中女418例,男582例;年齡18~40歲358例,41~65歲64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373例,初中以上學歷627例。
1.2 方法
1.2.1 市民心肺復蘇調(diào)查 參考《2015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指南更新的解讀》[3]自制調(diào)查問卷(Cronbach’s α為0.812),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學歷等一般資料及相關心肺復蘇問題的二選一選擇題,包括開放氣道的方法、呼吸的評估、胸外心臟按壓的方法等20個問題,每項5分,共100分,60分及格,及格定義為市民對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已知曉。調(diào)查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進行問卷調(diào)查,由居委會告知居民,由專人發(fā)放問卷并指導完成填寫,問卷填寫完后當場收回,1人1卷,獨立完成。共發(fā)放1 000份問卷,選擇題形式作答,回收有效問卷1 000份,有效率為100%。
1.2.2 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調(diào)查 到達現(xiàn)場后明確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情況,并對所有院前心搏驟?;颊呔o予緊急搶救,保持呼吸道暢通,醫(yī)務人員迅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并予以面罩氣囊給氧或喉鏡口明視下行氣管插管,成功后立即行人工機械通氣;心外按壓不能恢復的患者可行電除顫(單向波360 J,雙向波200 J),并給予靜脈注射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搶救;靜脈用藥的同時可行氣管內(nèi)給藥,連續(xù)做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并用冰袋降低頭部溫度,采取利尿劑降顱壓等其他措施,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期間記錄患者性別、年齡、開展心肺復蘇時間、心肺復蘇持續(xù)時間、人工通氣方式、氣管插管時間、心臟除顫次數(shù)、心搏驟停時間等。
1.2.3 復蘇成功標準 自主循環(huán)恢復成功;恢復竇性心律或院前心搏驟停前心律;血壓≥90/60 mmHg(1 mmHg=0.133 kPa);自主呼吸恢復;意識恢復至院前心搏驟停前水平。復蘇成功后根據(jù)病情、病因進行進一步生命維持治療[4]。
1.2.4 觀察指標 計算市民對心肺復蘇相關知識的普及率及成功搶救院前心搏驟停患者的成功率。普及率=問卷及格人數(shù)/總?cè)藬?shù)×100%。成功率=搶救成功例數(shù)/總患者例數(shù)×100%。比較搶救成功組與失敗組患者一般資料及開展心肺復蘇時間、心肺復蘇持續(xù)時間、人工通氣方式、氣管插管時間、心臟除顫時間、心搏驟停時間等,分析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率相關因素。
2.1 1 000例皖南地區(qū)市民心肺復蘇普及率 1 000例皖南地區(qū)市民心肺復蘇相關知識及格257例,占25.70%。其中60~70分157例,70~80分72例,>80分28例;初中及以下學歷33例,初中以上學歷224例。
2.2 2 376例院前心搏驟?;颊邠尵瘸晒β?2 376例院前心搏驟停患者中,共562例患者搶救成功,占23.65%,其中搶救成功患者中驟停病因:心源性455例(80.96%)、中樞神經(jīng)性28例(4.98%)、過敏性33例(5.87%)、車禍11例(1.96%)、溺水28例(4.98%)、不明原因7例(1.25%)。
2.3 搶救成功組與失敗組相關因素分析 成功組患者年齡≤60歲、現(xiàn)場有市民搶救、120到達時間≤10 min、開展心肺復蘇時間≤5 min、心肺復蘇持續(xù)時間≤65 min、氣管插管≤6 min、心臟除顫時間≤5 min、心臟停搏時間≤5 min、采用氣管插管率均高于失敗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搶救相關因素分析
2.4 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相關因素
120到場前現(xiàn)場有市民搶救、120到達時間≤10 min、開展心肺復蘇時間≤5 min、心臟除顫時間≤5 min、心臟停搏時間≤5 min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其余不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率相關因素
市民作為第一目擊者,掌握心肺復蘇技術是縮短急救系統(tǒng)反應時間挽救生命的重要因素,也是最迫切的任務[5]。早期心肺復蘇是腦復蘇的關鍵,而施救延誤是導致患者生存率快速降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市民心肺復蘇的普及率與國外普及率有較大差距,顯著制約我國院外需急救患者的生存率[6]。本研究對1 000例皖南地區(qū)市民進行心肺復蘇普及情況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市民中及格257例,占25.7%,與部分研究結(jié)果相近[7]。但25.7%的普及率仍較低,故提高市民心肺復蘇普及率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心肺復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與國外發(fā)達國家比較,仍處于低水平。本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 376例院前心搏驟?;颊咧?562例患者搶救成功,占23.65%。與既往研究[8]比較,搶救成功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與國民素質(zhì)、責任心的提高,多數(shù)市民愿為醫(yī)療搶救車主動讓行,縮短路上搶救時間,甚至公安系統(tǒng)為搶救車建立生命通道,爭搶生命時間,且醫(yī)療設備、藥品、技術的提升均有助于成功率地提升。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20到場前現(xiàn)場有市民搶救、120到達時間≤10 min、開展心肺復蘇時間≤5 min、心臟除顫次數(shù)≤2次、心臟停搏時間≤5 min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心搏驟?;颊咴皆缧行姆螐吞K治療其生存率越高。而在搶救人員到達現(xiàn)場前若有第一目擊者進行心肺復蘇,這段時間是挽救生命最有效、寶貴的時間,為進一步高級復蘇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急救指南便于市民培訓與實施心肺復蘇,能更好地推廣心肺復蘇技能,將心肺復蘇程序進行簡化,可實行單一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技能[9]。對現(xiàn)場第一目擊者由120電話指導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的研究[10]顯示,有第一目擊者進行心肺復蘇成功率明顯高于無第一目擊者。故在120到達現(xiàn)場施救前,由第一目擊者進行心肺復蘇可有效提高院前搶救成功率。有研究[11]表明,120到達時間和開展心肺復蘇時間是影響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可提高近40%的心肺復蘇成功率。本組資料中,成功組120達到時間≤10 min高達72.95%,開展心肺復蘇時間≤5 min達67.97%,而失敗組依次為29.77%、23.32%。未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救治是導致復蘇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有研究[12]指出,縮短復蘇時間能較大程度改善院外心搏驟停的預后。分析延誤復蘇時間主要因素包括急救電話通知的延誤,交通阻塞、行進道路不明確和配備人員因正忙于其他急診醫(yī)療工作而無法及時出診等。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心臟除顫次數(shù)≤2次、心臟停搏時間≤5 min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13]表明,電擊除顫是最有效的復蘇手段,并依據(jù)病情及時給予電除顫治療可達到較高救治效果,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另有研究[14]指出,除顫時間≤5 min心肺復蘇成功率較高,若在心搏驟停1 min內(nèi)電擊除顫,存活率可達90%,4~6 min內(nèi)存活率50%,除顫每延長1 min,除顫成功率下降7%~10%。故除顫時間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關鍵。有研究[15]指出,患者心搏呼吸驟停5 min內(nèi)行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明顯高于>5 min行心肺復蘇。故早實施復蘇措施是提高行心肺復蘇成功率的關鍵。
綜上所述,皖南地區(qū)市民心肺復蘇普及率為25.70%,院前心肺復蘇搶救成功率為23.65%,且120到場前現(xiàn)場有市民搶救、120到達時間≤10 min、開展心肺復蘇時間≤5 min、心臟除顫時間≤5 min、心臟停搏時間≤5 min是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