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文
在玉林市博白縣,有一種被譽為“指尖上的藝術”的芒竹編織,這是一種利用當?shù)氐拿?、竹為主要原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古老傳統(tǒng)技藝,發(fā)源于宋代,因地域文化濃厚而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博白民間代代相傳。2013年,博白芒竹編織技藝被列為玉林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又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芒竹編織產品采用的主要原材料芒是一種南方常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民間傳統(tǒng)家用柴火,其芒梗、芒皮及芒芯皆可作為編織材料。
博白民間編織藝人依靠口授手傳的技巧,從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經驗,根據(jù)生活需要及從本地文化、審美情趣出發(fā),把竹和芒作為原材料,經刮青、剖篾、去皮、剝芯、薰曬、防蟲防潮處理等加工程序,用交、壓、串、纏繞等技法,在定制的模型上編織成各種生產生活用具,或是具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寄托個人情感和審美觀念的藝術品。
博白縣頓谷鎮(zhèn)作為客家編織工藝的特色小鎮(zhèn),有著獨特的編織文化。博白縣頓谷鎮(zhèn)初級中學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于2020年成立了傳承客家文化的芒編特色手工藝品制作室,并邀請當?shù)氐拿⒕幤髽I(yè)合作開展“客家編織藝術進校園”活動。在芒編企業(yè)提供的專業(yè)指導和編織材料的支持下,學校的芒編社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學會了編織背簍、筆筒、餐墊、菜籃、炕席、小動物模型及掛件飾物等芒竹編工藝品。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掌握了博白芒竹編織這項傳統(tǒng)的技藝,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每周三下午的第七節(jié)課是學生社團活動時間,每到這時候,芒編社團的成員就會鉆進芒編特色手工藝品制作室,熟練地拿起鐵架模型和海草繩編織自己設計的物件。最近,同學們正在學習制作小兔子餐墊。
海草繩在同學們的手中穿、交、串、繞,一節(jié)課的功夫,“小兔子”已基本成型??此坪唵蔚男⊥米硬蛪|其實早已經過多道工序才到編織這一步驟。據(jù)制作室負責老師葉婷介紹,芒竹編織的基本步驟為設計模型、制模、選材、編織、漂染、加工等,芒竹編織的主要方法有平編、紋編、勒編、砌編、纏繞等。在藝編社團,學生主要學習的是落一法和纏繞法。落一法是平編的其中一種方法,其特點是經緯交織,互相穿插掩映,可以挑一壓一,也可以挑二壓二、挑一壓二、挑二壓一,從而形成不同的交叉編織紋樣。學會了這兩種方法同學們可以再學習六角口編織、圓口編織、三角口編織、十字編織等難度更高的編織方法。日??吹降闹耋幙?、水草編織多是以平編為主。
編織小兔子餐墊用的也是落一法,這是芒編社團的第八節(jié)課,之前的課程同學們先學習了芒編文化的相關知識,如第一節(jié)課是芒編作品欣賞,了解客家文化芒竹編的歷史及在社會生活及國際上重要影響;第二節(jié)課是了解芒編的制作工具、設備,認識芒編的制作材料及材料的來源;第三節(jié)課是認識編工藝紙繩、海草繩、水葫蘆草繩等材料;到了第四節(jié)課同學們才開始接觸編織,學習落一法,第五節(jié)課接著學習纏繞法。待掌握基本技法后才編織成品。葉老師介紹道,隨著時代變遷,芒編的模型已經不再局限于使用傳統(tǒng)的木棒、竹片,鐵線、硬的塑料棒都可以制成模型,而編織時使用的草繩、篾條等也可以用柔軟的塑料條代替,這也使現(xiàn)在的芒竹編織工藝品更美觀、更實用、使用壽命更長久。
頓谷鎮(zhèn)初級中學的芒編課自開設以來,一直是同學們最受歡迎的選修課之一,芒編社團每個學期都有新成員加入。通過學習,同學們不但掌握芒竹編的技法,還鍛煉了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23年,客家文化傳承——芒編特色手工藝品制作室獲評廣西中小學校創(chuàng)新、特色實驗室優(yōu)秀案例,并在第27屆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暨2023中國·東盟(南寧)國際教育展覽會、第12屆廣西教育裝備展示會中展出編織技藝及作品,廣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