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蓉
(南京市江寧中醫(yī)院血透室,江蘇 南京 211100)
慢性腎衰竭的發(fā)病進程具備不可逆性特點,在進入尿毒癥期后患者需要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因我國腎源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使血液透析成為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方法[1]。但患者在治療期間極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使其耐受能力下降,從而增加了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風險[2]。近年來,中醫(yī)藥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取得顯著成果。中醫(yī)根據慢性腎衰竭的病因、特點,將其歸于“癃閉”“虛勞”等范疇,認為患者先天稟賦薄弱,脾腎兩虛,使氣血無力化生,血行不暢,在疾病發(fā)展中形成脾虛腎虛,此時濕、瘀互相影響、相互作用,使氣血阻滯、濁毒內停,虛實夾雜,最終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本文對80 例慢性腎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血液透析結合健脾益腎方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營養(yǎng)指標的影響。
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慢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3],并符合以下脾腎氣虛證型的診斷標準[4]:主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面色無華,食少納呆,腰膝酸軟;次癥:脘腹脹滿,夜尿頻多,大便不實,口淡不渴;舌脈象:舌淡有齒痕,脈沉細;主癥2 項+次癥1 項+ 舌脈象即可診斷。排除合并心腦血管意外、多臟器功能異常、惡性腫瘤者。研究時間段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將80 例南京市江寧中醫(yī)院接診的慢性腎衰竭患者按簡單隨機化法分為相同例數的兩組,即對照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0 ~78(58.82±3.14)歲;透析時間6 ~36(19.82±3.05)個月;原發(fā)?。禾悄虿∧I病22 例,高血壓腎病14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4 例;體重指數16 ~24(19.01±1.28)kg/m2;觀察組40 例,男20例,女20 例;年齡40 ~78(59.12±3.28)歲;透析時間6 ~42(20.14±3.10)個月;原發(fā)?。禾悄虿∧I病20 例,高血壓腎病15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5 例;體重指數16 ~24(18.93±1.32)kg/m2;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P>0.05。
對照組接受血液透析,使用德國貝朗Dialog 透析機,血液流量為每分鐘250 ~300 mL,透析流量為每分鐘500 mL,每次透析4 h,每周3 次。透析結束后,給予左卡尼?。ǔV萏m陵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543)1 g+ 生理鹽水100 mL 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3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健脾益腎方治療,基本方:黃芪、茯苓、丹參各30 g,白術15 g,淫羊藿、枸杞子、澤瀉、當歸、山萸肉各10 g,炙甘草10 g ;厭食不納者加砂仁、麥芽各6 g ;腹瀉不止者加五味子、肉豆蔻各10 g;上述方藥由醫(yī)院藥劑科統(tǒng)一煎煮,每劑取藥汁2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每次100 mL,連續(xù)服用3 個月。
(1)營養(yǎng)指標:在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15 min,轉速為每分鐘3000 r)后,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轉鐵蛋白(TRF)及前白蛋白(PA)水平。(2)營養(yǎng)狀況:采用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法(MIS)[5]評價營養(yǎng)狀況,共10 個項目,每個項目按嚴重程度計0 ~3 分,總分30 分,分值越高表示營養(yǎng)狀況越差、炎癥越明顯。(3)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的24 h 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50%;有效:上述兩項指標降低25% ~4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ALB、PA、TRF、Hb 水平比較,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清ALB、PA、TRF、Hb 水平均明顯升高,觀察組的血清ALB、PA、TRF、H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營養(yǎng)指標的比較(± s)
表2 兩組營養(yǎng)指標的比較(± s)
注:a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ALB(g/L) PA(mg/L) TRF(g/L) Hb(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0)34.96±3.15 46.20±3.85a 248.83±24.64 315.89±26.87a 1.96±0.48 3.80±0.52a 78.89±9.64 105.24±10.14a對照組(n=40)35.18±3.20 40.12±3.28a 251.30±25.09 280.89±25.64a 2.01±0.55 3.00±0.49a 80.12±9.82 92.64±9.89a t 值 0.310 7.603 0.444 5.960 0.433 7.081 0.565 5.626 P 值 0.757 <0.001 0.658 <0.001 0.666 <0.001 0.573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IS 評分比較,P>0.05。治療后兩組的MIS 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的MI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MIS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3 兩組患者MIS 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n=40)15.16±2.85 5.15±1.05 20.844 <0.001對照組(n=40)14.89±2.90 6.98±1.14 16.055 <0.001 t 值 0.420 7.468 P 值 0.676 <0.001
慢性腎衰竭是指因原發(fā)性因素或繼發(fā)性因素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腎功能受損,臨床上對于此病,需要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診斷及早治療,注意延緩疾病進展,積極防治與疾病有關的并發(fā)癥,以改善患者的預后。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主要腎臟替代療法,能夠清除體內損害腎功能的相關毒素物質,有利于保護患者的腎臟功能。但患者透析期間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情況,從而影響其生存質量及殘余腎功能。既往行西醫(yī)治療時,多采用左卡尼汀治療,雖可改善患者的體力,預防低血壓的發(fā)生,但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效果不佳。近年來,中醫(yī)藥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取得顯著成果。
在透析期間,多數患者會出現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腰膝酸軟等癥狀。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慢性腎衰竭患者久病則致脾腎虧虛,進而出現食欲不振、消瘦等癥狀;脾腎虛弱,水氣凌心,使患者表現為心悸、氣促、舌淡有齒痕等。同時血液透析時,也可能會清除體內的精微物質,使機體精氣不足,氣隨精脫,氣虛無力,而造成血運遲滯,進而導致瘀血內生。病久則熱、毒、濕邪壅滯而影響正氣,出現營養(yǎng)不良。因此對于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給予健脾補腎、養(yǎng)血活血治療。本研究選擇健脾益腎方治療,方中黃芪為君藥,有補氣固本、健脾利濕的功效;白術、茯苓、丹參、當歸為臣藥,白術、茯苓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丹參、當歸有活血化瘀、養(yǎng)血的功效;淫羊藿、枸杞子、澤瀉、山萸肉為佐藥,淫羊藿可補腎壯陽,枸杞子可補腎益氣,澤瀉可清熱除濕,山萸肉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功效;炙甘草為使藥,可調和諸藥,并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功效。全方用藥精當,兼顧虛實,可共奏健脾益腎、養(yǎng)血活血、除濕益氣的功效,改善患者的脾腎功能。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7.50%)優(yōu)于對照組(80.00%),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ALB、PA、TRF、Hb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M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血液透析結合健脾益腎方治療慢性腎衰竭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究其原因是采用健脾益腎方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脾腎功能,使運化水谷得當,從而可促進患者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改善其營養(yǎng)狀況。現代藥理研究發(fā)現,黃芪可提高機體網狀內皮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進而能增強機體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同時黃芪可改善細胞的代謝功能及造血功能,從而能進一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顯著的扶正作用[6];山茱萸可阻斷腎小球細胞外基質的沉積,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殖,從而能改善患者的腎臟功能[7];當歸為血中圣藥,可正向調節(jié)機體血液系統(tǒng)及血管的功能,具有抗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力、保護肝臟等作用[8];白術可促進胃腸蠕動,加強胃腸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能力[9];因此采用健脾益腎方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胃腸運動,進而能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指標,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結合健脾益腎方治療慢性腎衰竭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指標,減輕營養(yǎng)不良- 炎癥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