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巖 姜曉慶 張蕾 雷麗明 康博雅 孫渝
(遼寧大學化學院 遼寧 110036)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占有重要地位[1-3]。本實驗以“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為建課標準,擬融合多學科知識與技能,突破基礎實驗的單一性,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科學實踐訓練[4-5]。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金屬離子為連接點、有機配體為連接橋的配位聚合物,它是一類重要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超高孔隙率、超大比表面積、組成多樣、形貌可裁剪等結構特性,是當前化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在分離、催化和儲能中都有廣泛應用[6-7]。但是,很多MOFs材料在水體中不能穩(wěn)定存在,使其應用受到限制。經惰性氛圍下熱解獲得的MxOy@C,不但繼承了MOF前體原始形態(tài)和高孔隙率,同時也呈現了獨特優(yōu)勢,在催化、吸附等領域備受關注[8-10]。該合成方法具備操作簡單、易于控制、產物組成穩(wěn)定等特點,非常適合于本科實驗教學。
研究發(fā)現,多孔碳材料中碳含量的多少對其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MxOy@C中的碳組分進行定量分析非常有意義。在MxOy@C中,過渡金屬元素的存在形式(單質或不同價態(tài)氧化物)及其比例往往不確定,給復合材料中碳含量的測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建立恰當方法測量其碳含量尤其重要。碳含量的測試方法很多,但對于不同樣品適用性不同,如表1所示,綜合比較下我們擬采用TG分析法結合理論分析,來獲得MxOy@C材料中的碳含量。
表1 碳含量分析方法對比
在傳統(tǒng)儀器分析實驗教學中,由于大型設備的價格昂貴而臺套數有限,使學生上手操作的機會較少;不同實驗之間沒有關聯(lián)性,學生無法將不同設備的應用有機結合,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缺乏經驗;實驗設置多是經典驗證性實驗,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和科研素養(yǎng)的達成。以TG分析為例,一般學校都設置經典的CuSO4·5H2O失水過程或CaC2O4·H2O熱解過程研究,這些經驗使實驗過程缺乏新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熱情。
本創(chuàng)新實驗擬在室溫下快速合成具有3D結構的Cu-MOF前驅體[11],經惰性氣氛煅燒處理獲得Cu/Cu2O@C復合材料,其結構采用XRD進行判斷,碳含量采用TG分析測試,并在實驗前進行虛擬仿真模擬,降低設備損壞風險,實驗數據應用多種化學軟件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實驗設計方案見圖1。
圖1 實驗流程示意圖
采用Cu(NO3)2?3H2O作為金屬源,與ZnO泥漿先形成Zn/Cu堿式硝酸鹽中間體,與H3BTC配體結合后,中間體快速轉化為Cu-MOF,實現Cu-MOF前體的常溫、常壓、快速(僅需1min)合成,經洗滌、微波干燥后獲得藍色粉末(圖2)。在N2氣氛,以5℃/min升溫至450℃,保持2h獲得Cu/Cu2O@C樣品。
圖2 Cu-MOF合成流程圖
首先,采用Mlabs虛擬仿真平臺進行XRD和TG儀器的仿真培訓(圖3),在“練習模式”完成培訓后,在“考試模式”進行測評,達到要求后,再在實體設備上進行實操訓練。通過虛擬移動實驗室的訓練,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操作規(guī)范,也提升了學生對實驗和儀器的學習興趣。
圖3 大型儀器虛擬仿真教學平臺
MOFs前體在不同溫度下的熱解產物是有所區(qū)別的,特別是金屬元素的存在狀態(tài),通過XRD可以鑒別Cu-MOF衍生的Cu/Cu2O@C復合材料的物相[12-13]。利用Jade軟件分析XRD數據,通過限定Cu、O元素存在,搜索相關標準物質卡片,并進行譜圖比對,確定樣品中Cu的存在狀態(tài)。結果如圖4所示,N2氣氛、450℃下煅燒產物中,Cu元素主要以Cu單質形式存在,少部分以Cu2O形式存在。
圖4 Cu/Cu2O@C的XRD譜圖
通過TG分析測定碳含量,其原理是復合材料中碳組分在空氣(或氧氣)氣氛下被氧化成CO2而溢出,失重量即是碳的相對含量。一般情況下,要求復合材料中除無機碳以外,其他物質不發(fā)生反應。在本實驗MxOy@C中(如圖5),金屬元素M的存在狀態(tài)(單質或不同價態(tài)氧化物)及存在比例不確定,并且低價態(tài)金屬元素M在T1溫度后會與O2反應轉化成高價態(tài)氧化物,出現增重現象,直到T2溫度時轉化完全,重量達最高值。隨著溫度進一步升高,碳被O2氧化成CO2溢出,T3溫度時C消耗完畢,達到重量最低值。因此,MxOy@C中碳含量為TG曲線最高點與最低點重量的變化率Δm%=(m1-m2)%。樣品Cu/Cu2O@C經TG分析,利用Origin軟件繪制TG曲線(如圖6),計算可得碳含量,實驗結果與理論設計相符。
圖5 本實驗TG測定原理圖
圖6 空氣中Cu/Cu2O@C的TG曲線
本創(chuàng)新實驗結合雨課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方式進行。課前,教師在雨課堂發(fā)布討論問題,引出實驗目標及設計理念,提出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要求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課中,基于課前預習開展方案討論、分析繪圖軟件學習、示范視頻的觀看、虛擬實驗練習、材料合成及儀器操作等;課后,相關數據處理結果整理成報告實驗。
我院的儀器分析實驗采用每個實驗單獨評分,全部實驗匯總后按比例綜合評分。本創(chuàng)新實驗成績評定以過程考核為主(占比70%),包括課前雨課堂及課上全過程均有分值分配,最后數據處理結果及實驗報告占比30%。
創(chuàng)新設計性實驗極大豐富了儀器分析實驗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本實驗將科研熱點MOFs材料及其衍生的MxOy@C多孔碳材料的制備引入本科實驗教學,并利用TG分析巧妙地對碳組分進行定量分析,這是一個教研結合的創(chuàng)新型綜合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強化了學生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在“移動虛擬平臺”輔助下,使學生在實際操作前掌握大型設備的操作流程及使用規(guī)范;利用Jade及Origin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及技能。本實驗內容豐富,突破了傳統(tǒng)分析實驗的單一性,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系統(tǒng)化的科研思維訓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與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