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2015 年,在萬里之遙的中亞古城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當“中國杭州獲得2022 年亞運會舉辦權”的話音響起,杭州注定要在亞洲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里程碑上,留下屬于自己的印記。
站在亞運舞臺上,作為東道主,杭州是中國繼北京(1990 年)和廣州(2010 年)之后,第三次舉辦亞運會的城市;杭州亞運會,也是近年繼北京冬奧會之后,我國舉辦的最大規(guī)模、最高水平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
對于杭州而言,這也是繼2016 年G20 峰會后再一次迎來國際高規(guī)格活動。當年的G20 大幅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美譽度以及國際影響力,今年的杭州亞運盛事,也將為千年古城帶來新發(fā)展機遇。
“要在世界舞臺留下自身印記”的杭州亞運,是一屆怎樣的亞運?亞運會組委會在籌備過程中克服了哪些挑戰(zhàn)和困難?亞運會將給杭州及參與城市帶來什么?《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了杭州亞組委執(zhí)行秘書長、杭州市副市長陳衛(wèi)強。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是本屆亞運會的定位,“杭州新亞運”,到底“新”在哪兒?
陳衛(wèi)強:“杭州新亞運”的“新”,首先體現在中國處在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作為2023 年為數不多的重大國際賽事,杭州亞運會肩負著新的使命。
視覺中國
“新”,還體現在獨一無二的“杭州韻味”。在杭州數不勝數的城市名片中,有兩張可能最具國際知名度:一是“數字之城”,二是“山水之美”。杭州亞運會將是一屆“云上亞運”,也將是首屆“數字化辦賽”的亞運會,包括云技術、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在內的各式炫酷“杭式黑科技”,都在亞運會期間驚喜登場。杭州亞運會,還巧妙地把賽事布局在杭州和整個浙江省的秀美山水之中。綠水青山,將成為杭州亞運會的沉浸式背景,通過全球轉播鏡頭和社交媒體,向世界高清晰、無延時展示。最酷智能與最美山水,一體兩面,無縫融合,正是杭州的獨家“軟實力”,也是中國在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的最佳縮影。
“新”,也在于綠色和節(jié)約。杭州亞運會提出了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的目標。在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 個?!敖z綢之路”的“風和光”點亮亞運會的燈。本屆亞運會還優(yōu)先使用新能源車和新能源機械,減少場館運營期的碳排放。
因新冠疫情推遲舉辦的一年多時間里,杭州亞運場館提前向市民開放。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00 多萬人次體驗了亞運場館,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新”,還在于與時俱進。電子競技和霹靂舞首次“登堂入室”,被設立為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電競“入亞”的推動下,電競賽事也將走向體育化和規(guī)范化。
相信兼具山水之美與科技之新的杭州,將在亞洲體育和文化交融史上書寫下韻味悠長的“杭州詩篇”,并成為深深影響新一代亞洲年輕人的數字經濟之城、國際賽事之都。
《中國經濟周刊》:每一次國際體育賽事的舉辦都是國家科技實力的展現。杭州有著“數字之城”和“互聯網之都”的美譽,在杭州亞運會的比賽場館,到處充滿了炫酷的“黑科技”,其中,都有哪些黑科技值得關注?
陳衛(wèi)強:杭州亞運會從“辦賽、參賽、觀賽”三個維度全方位打造智能亞運服務體系。
首創(chuàng)的“智能亞運一站通”(觀賽端)圍繞“票、食、住、行、游、購”六方面18 種場景,為觀賽群體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體驗;“杭州亞運行”為參賽群體帶來福利;“亞運釘”則讓辦賽群體如虎添翼;杭州亞運會還上線了亞運歷史上首款數字特許商品——數字火炬,向全球首創(chuàng)推出的“亞運數字火炬手”已經在開幕式上精彩亮相。
我們還運用無人機、全息影像、5G+8K、AI+AR、360°視角、子彈時間等技術,推進開閉幕式、火炬?zhèn)鬟f、賽事轉播“智能”表達。自動駕駛、AR 手語機器人、數字人民幣、云轉播等應用項目落地建設。
《中國經濟周刊》:亞運延期后,杭州亞運場館提前向市民開放。在賽事舉辦越來越強調經濟和綠色環(huán)保的今天,杭州還有哪些創(chuàng)舉?
陳衛(wèi)強:杭州亞運會的場館規(guī)劃和建設踐行節(jié)儉辦賽理念,堅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換”的原則,不搞大拆大建?,F在亞運會、亞殘運會共有56 個比賽場館,改造場館26 個、續(xù)建場館9 個、臨建場館9 個,真正新建的只有12 個。
視覺中國
從去年開始,亞運場館已面向市民開放,市民們可以通過浙里辦APP的“亞運場館在線”預約時間和場地。亞運紅利提前釋放,社會各界反響良好,開創(chuàng)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開放的先例。
一些場館還邀請專業(yè)的團隊進行管理運營,這些團隊經驗豐富、資源廣泛,可以提升場館的使用效率,不僅可以承接體育賽事,還可舉辦文藝演出、商業(yè)活動。
我們提出,場館建設“賽時為賽事、賽后為城市”?!斑€場于民”將是今后亞運場館賽后利用的大方向。各類亞運場館未來將會作為城市地標、國際賽事和大型群眾性活動的主要承接地,展現杭州開放包容的現代化城市形象,為城市和市民群眾留下亞運遺產。
《中國經濟周刊》:亞運會是亞洲各國交流的盛會,在外賓接待和國際交往方面,杭州在籌辦中做了哪些工作?
陳衛(wèi)強:我們認為,一屆成功的亞運會,要實現“三彩”——辦賽精彩、文化多彩、交流出彩。各國的運動員來到杭州參賽,各國的觀眾前來觀賽,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亞運會的外賓接待既有國家元首政要,也有亞奧理事會、各國(地區(qū))奧委會成員,還有各國運動員、工作人員、媒體和游客,這些目標群體層級不同,接待工作也分層分級分類,對此,我們分別制定了方案。
亞運村根據各國的飲食習慣,提供相應的餐食選擇,還有一些文化表演供運動員觀賞和參與互動。同時,推出一批電視節(jié)目和文藝作品以及“非遺”文化展示,讓亞運村的生活豐富多彩。
此外,亞組委和城市側精心安排了城市觀光的線路,在比賽訓練之余供運動員、媒體記者等游覽、采風。這些線路同樣會推出針對游客的版本,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自由選擇。總之,希望各國來賓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中國經濟周刊》:本次亞運會的籌備過程是怎樣的?在籌備過程中,亞組委克服了哪些挑戰(zhàn)和困難?
陳衛(wèi)強:一般像這樣的國際重大賽事,籌辦時間是7 年,這是國際慣例,也從側面說明了籌辦賽事的不易。從申辦開始至今,從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屆黨委、政府都對這件事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說:“相信杭州有能力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p>
這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在我看來,總書記是高瞻遠矚的。當年申辦時,杭州還不能被稱為一線城市??梢哉f,總書記是有意識地把中國各有特色的不同省份和城市,推向世界。一方面,是總書記對浙江、對杭州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總書記對整個中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布局。就像2016 年G20杭州峰會舉行后,杭州開始在現代世界城市之林冉冉升起,我相信,亞運會后,杭州和浙江將進一步打開知名度。
2016 年,杭州亞組委正式成立,設置了“一辦十九部”的組織架構。此后,先是從搭班子、夯實基礎開始,把一些硬件建設規(guī)劃好、部署好。其中,主要就是亞運場館的建設。我記得,我剛接手時,帶領大家把每個辦賽城市的亞運場館,包括競賽場館和訓練場館都跑了一遍,花了3 個多月時間。除了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這5 個協辦城市都非常配合、十分重視,這一點,我印象深刻。當然,提及籌辦進展,杭州亞運會還有一個特點是,因為疫情等因素延期一年再舉行,這給籌辦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但大家始終萬眾一心,最終我們還是克服困難并堅持奮進到現在。我想,這也充分體現了浙江集中力量辦好亞運這件大事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經濟周刊》:一場成功的體育盛會舉辦,也是城市自我提升的過程。G20 曾給杭州帶來很大變化,您認為亞運會將給杭州帶來什么?你們一直致力于“體育亞運、城市亞運、品牌亞運”的理念,未來將從哪些方面給城市帶來變化?
杭州亞組委|供圖
陳衛(wèi)強:在辦G20 之前,有不少外國人都不知道杭州在哪兒。G20 峰會的成功舉辦,讓杭州的知名度有了大幅提升,成為“明星城市”。所以,對于“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這句話,我們深有體會。
我們一直致力于“體育亞運、城市亞運、品牌亞運”齊頭并進。
“體育亞運”很好理解,這是亞運會的本體,把比賽辦好,讓運動員高高興興來、平平安安回去。但這場體育盛會過后,我們希望它給這個城市留下足夠的紅利,通過籌辦,從時間上拉長、從空間上放大亞運會紅利,成為杭州寶貴的無形資產。
“城市亞運”的第一個方面就是推動社會和經濟發(fā)展?;I辦8 年時間里,杭州亞運會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推動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杭州的基礎設施建設。杭州第一條地鐵線開通是在2012 年,在全國不算早,而短短10年時間,特別是隨著杭州亞運會申辦成功,杭州地鐵建設大幅提速,目前杭州地鐵線路已達到12 條,總里程數達到了516 公里。還有高速公路網、快速通道、高鐵站、機場等,這些城市大型基礎設施都得益于亞運籌辦而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還有街邊的道路整治、社區(qū)美化,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
“城市亞運”的第二個方面,是指人的文明素養(yǎng)全方面提升。這一點能從浙江人日益高漲的運動熱情、越來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素養(yǎng)中尋到蹤跡。相信大家都有所體會,現在身邊惠民開放的體育場館越來越多,跑步、游泳等體育運動蔚然成風。此外,城市的國際化程度也向前推了一大步。
最后是“品牌亞運”。如果說,“城市亞運”是從空間上把亞運紅利最大程度釋放,那么“品牌亞運”就是從時間上把亞運紅利拉得更長、更持久、更可持續(xù)。品牌是無形資產,是生產力。什么是品牌?就是我們把亞運的遺產、亞運的成果固化下來。比如,亞運吉祥物琮琮、宸宸、蓮蓮,火炬“薪火”,獎牌“湖山”等亞運美學文化元素;比如,亞運主題電影《熱烈》、主題電視劇《泳往直前》、主題紀錄片《嗨,亞運》等,都是寶貴的亞運財富。還有亞運博物館,接下來也會不斷把更多資料豐富進去。從“品牌亞運”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再過10 年、20年回頭看杭州亞運會,也能不斷發(fā)現新的驚喜,釋放出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