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論
“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敝ㄖW家吳良鏞曾這樣說。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不可移動文物76.67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藏品1.08億件(套),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冊),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6項。良渚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增添實證依據(jù);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勾勒出“華夏第一王都”的恢宏氣象;三星堆遺址考古又有重要發(fā)現(xiàn),許多珍貴文物“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文化瑰寶,永遠是中華兒女的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國魂。對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品”,必須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貫徹好“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保護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保護。
甲骨竹簡,寫盡風雨滄桑;秦磚漢瓦,鐫刻文明密碼。珍視中華文化寶藏的理念與行動,彰顯著對歷史、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和責任擔當。
(摘編自“新華社”2022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