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紓,林珊,陳其翔
尤溪縣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福建三明 365100
糖尿病為高血糖代謝性疾病,多飲、多尿、多食、體質量減輕均為該病常見癥狀,飲食因素、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均可誘發(fā)該病,臨床上可以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對患者進行診斷[1]。該病需要長期服藥對自身血糖水平進行控制,避免患者血糖長期偏高引發(fā)其他慢性損害或功能障礙疾病[2]。目前,糖尿病治療有磺脲類藥物、雙胍類降糖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格列奈類胰島素促分泌劑、胰島素制劑[3]。本文主要對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與單用二甲雙胍治療對比,希望聯用格列吡嗪+黃連素藥物能夠改善患者療效。選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尤溪縣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磺脲類降糖藥聯合黃連素及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8~70歲,平均(47.30±5.82)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7~68歲,平均(46.75±5.6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診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7.0 mmol/L、11.1 mmol/L的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藥物過敏;肝腎功能異常;糖尿病并發(fā)癥嚴重;其他嚴重疾病。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雙胍治療,觀察組糖尿病患者采用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
①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0,規(guī)格:0.5 g),0.25 g/次,隨餐服用,3次/d,持續(xù)治療兩個月。②格列吡嗪治療。格列吡嗪片(國藥準字H37022995,規(guī)格:2.5 mg),初始劑量2.5~5 mg,早餐前30 min服用,后續(xù)根據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增減藥物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30 mg/d,若單日劑量超過15 mg則應該分3次在早中晚三餐前30 min服用,持續(xù)治療兩個月。③黃連素治療。鹽酸黃連素片(國藥準字H32023081,規(guī)格:0.1 g),口服,0.1~0.3 g/次,3次/d,持續(xù)治療兩個月。
對比兩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指標、胰島素指標、氧化應激反應、腎功能指標、不良反應情況。①糖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4]。②胰島素指標包括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5]。③氧化應激反應包括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6]。④腎功能指標包括肌酐、尿素氮[7]。⑤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惡心嘔吐、頭暈。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對比[(),mmol/L]
表1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對比[(),mmol/L]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兩組治療后值P兩組治療后值空腹血糖10.03±1.38 6.25±0.65 10.08±1.40 8.16±0.92 6.806<0.001餐后2 h血糖14.85±1.94 9.10±1.25 14.76±1.87 9.98±1.40 5.938<0.001
觀察組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胰島素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胰島素指標對比()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兩組治療后值P兩組治療后值空腹胰島素(μIU/mL)47.82±4.85 23.20±3.14 47.73±4.79 26.58±3.61 6.583<0.001胰島素抵抗指數3.93±0.36 2.20±0.23 3.98±0.37 2.71±0.32 8.129<0.001
觀察組丙二醛低于對照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對比()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兩組治療后值P兩組治療后值丙二醛(mmol/L)7.42±1.46 4.68±1.15 7.40±1.35 5.70±1.23 12.830<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U/L)75.20±7.18 94.31±8.64 75.31±7.25 85.75±8.10 12.915<0.001
觀察組肌酐、尿素氮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μmol/L]
表4 兩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μmol/L]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兩組治療后值P兩組治療后值肌酐82.79±5.13 92.46±4.15 82.56±5.34 115.30±4.74 21.401<0.001尿素氮7.31±1.23 9.85±1.14 7.42±1.28 11.07±1.05 6.572<0.001
觀察組低血糖、惡心嘔吐、頭暈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二甲雙胍為降血糖藥,能夠通過改善糖的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肝糖異生以及肝糖原輸出,加強葡萄糖吸收,以達到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8]。格列吡嗪為磺脲類降糖藥物,能夠通過刺激胰島來分泌胰島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該藥物作用效果與個人關系較大,有些患者服藥后效果明顯,但是有些患者服藥后胰島素改善效果有限,因此需要結合患者血糖變化情況對該藥物的劑量進行調整,以減少相關不良反應[9-10]。黃連素為提取生物堿,主要成分為小檗堿,該物質能夠改善患者在胰島素抵抗情況[11]。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常用二甲雙胍治療,該藥物治療下患者血糖水平能夠得到一定控制,但是不良反應較多,療效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在二甲雙胍治療的基礎上聯用格列吡嗪+黃連素治療,結果表明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的效果更好,可見本文研究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本文未探究患者病程時間、體質指數、高血壓和高血脂病情況與本文療效之間的關系,存在局限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25±0.65)mmol/L、(9.10±1.25)mmol/L,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糖代謝指標,該結論與李曉琳等[12]文獻資料一致,文獻結果表明二甲雙胍聯用其他藥物后空腹血糖能夠控制在6~6.5 mmol/L,可見本文研究可信度較高。觀察組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分別為(23.20±3.14)μIU/mL、(2.20±0.23),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胰島素指標。觀察組丙二醛為(4.68±1.15)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為(94.31±8.64)U/L,與對照組相比較丙二醛低于對照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減少患者氧化應激反應。觀察組肌酐、尿素氮分別為(92.46±4.15)μmol/L、(9.85±1.14)μmol/L,與對照組相比較呈顯著下降趨勢,可見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減少患者腎功能變化,可見三聯藥物下患者肝腎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更低,對患者損傷較小。觀察組低血糖、惡心嘔吐、頭暈總發(fā)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2.00%(P<0.05),可見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能夠顯著減少患者低血糖、惡心嘔吐、頭暈各項不良反應,因此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的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磺脲類降糖藥聯合黃連素及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二甲雙胍治療,因此格列吡嗪+黃連素+二甲雙胍治療更具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