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民 張莎莎 章 琪
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浙江湖州 313000
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是因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若不及時予有效治療措施,病情可演變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1]。西醫(yī)臨床對SAP主要采取降壓、調(diào)脂、緩解胸痛等藥物干預,可在短期內(nèi)緩解癥狀體征,然而疾病復發(fā)率較高,且隨著復發(fā)次數(shù)的增加可加重病情[2]。中醫(yī)治療SAP 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療效優(yōu)勢,將其歸入“厥心痛”范疇,病機之關鍵在于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痰濁、寒凝等單獨或相互作用使氣機失常、心脈痹阻,氣滯血瘀在臨證常見[3,4]。治療當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變通血府通瘀湯源于《岳美中老中醫(yī)治療老年病的經(jīng)驗》,作用為行氣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絞痛。本觀察旨在分析變通血府通瘀湯對SAP氣滯血瘀證患者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共篩選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SAP 氣滯血瘀證病例90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64.09±6.85)歲;冠心病病程(6.01±0.73)年;SAP 病程(5.41±0.68)月;SAP 分級[5]:Ⅱ級20例,Ⅲ級25例。對照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齡(64.22±6.89)歲;冠心病病程(5.93±0.71)年;SAP 病程(5.34±0.66)月;SAP 分級:Ⅱ級18例,Ⅲ級27例。兩組基礎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SAP 及心絞痛分級診斷參考冠心病診療指南[5]。氣滯血瘀證診斷參考冠心病SAP 中醫(yī)診療指南[6],具體如下:氣滯:胸悶脹痛(3 分);急躁易怒(3分);脅(脹)痛(3分);脘部痞滿(3分);噯氣(2分);口苦(2 分);舌黯紅(2 分);脈弦(2 分)。血瘀:胸痛呈現(xiàn)固定性發(fā)作(4分);舌質紫黯或舌體伴瘀表現(xiàn)(4分);舌下靜脈紫黯(3分);面色紫黯(3分);身體出現(xiàn)瘀點或瘀斑(3分);肢體麻木(2分);口唇呈紫黯或黯紅(2分);脈澀(2分)。氣滯、血瘀證候要素總分均≥8 分即確診。納入標準:具備以上診斷條件;年齡在50~70歲;SAP分級Ⅱ或Ⅲ級;參與本組前1 個月內(nèi)無相關治療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半年內(nèi)并發(fā)心肌梗死的病例;存在精神障礙;存在肝、腎、肺等臟器嚴重異常;對本組受試藥物過敏;其他疾病所致胸痛。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常規(guī)治療措施,包括優(yōu)化飲食、控制血壓、抗凝、調(diào)血脂、擴冠脈等。觀察組予同對照組的常規(guī)措施,且增服變通血府通瘀湯,由柴胡、紅花、枳殼、桔梗各9g,當歸、瓜蔞、薤白各12g,川芎、川牛膝各15g,肉桂3g,桃仁10g 組成。每天1 劑,常規(guī)煎煮,早晚服用。兩組均治療12周。
1.4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胸痛發(fā)作次數(shù)、每次持續(xù)時間以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具體時間點為治療前后1 周。血液流變學:在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兩組病例空腹時的靜脈血3mL,常規(guī)離心獲取血漿,全自動血液流變儀測定兩組病例的血漿與全血高切的黏度。
1.5 療效標準[7]:顯效:胸痛等癥狀(基本)消除,心電圖結果(基本)恢復;改善:胸痛等顯著好轉,ST 段下降較治療前抬高0.05mV,但未恢復至生理水平;未愈:心絞痛等癥狀、心電圖未獲明顯改善??傆行室燥@效、改善計算。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研究用SPSS 21.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相比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2.2 兩組病情發(fā)作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情發(fā)作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硝酸甘油量(片/周)6.03±0.77 1.46±0.30*#5.99±0.75 2.92±0.4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發(fā)作頻次(周)9.21±1.47 2.12±0.39*#9.14±1.44 2.95±0.46*持續(xù)時間(min/次)7.63±0.93 2.49±0.39*#7.49±0.89 3.37±0.51*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s,mPa/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s,mPa/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8.95±1.04 6.82±0.83*#9.01±1.06 7.13±0.88*例數(shù)45對照組4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血漿黏度2.03±0.37 1.30±0.29*#2.09±0.39 1.63±0.31*
常規(guī)藥物用于消除心痛是目前控制SAP 的基礎方法,效果顯著,但由于患者的病情易反復,需長期用藥控制,不可避免會引起較多不良反應及產(chǎn)生耐藥性等[8]。SAP 病位主要在心,責之于心脈痹阻,氣滯、痰濁及寒凝等為人體氣機不暢之象,是引起心脈不通的病機所在,與五臟相關,尤其與肝失調(diào)暢聯(lián)系密切[9],《血證論》中論述“木之性主乎疏泄”,肝木之氣暢達,引導血行脈中不被遏郁,致使心脈順暢,故肝氣的疏泄功能能助心行血?,F(xiàn)代人的工作、社會壓力較大,生活節(jié)奏較快,操勞過度,容易肝氣郁結,使氣機條達失職,氣血郁阻心脈,導致血液運行障礙,瘀阻心脈,故發(fā)為胸痹心痛[10],如《難經(jīng)·十難》所述“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闡明了肝邪受累于心導致心脈氣血犯逆產(chǎn)生胸痛等癥狀。因此,氣滯血瘀為現(xiàn)代人SAP的關鍵病機之一。行氣活血、通絡止痛是臨證SAP的重要治法之一。本研究使用的變通血府通瘀湯中,以柴胡入肝膽經(jīng),可以疏泄氣機之郁滯,使氣行血行,是主藥。枳殼、桔梗助柴胡疏肝理氣,兩藥合用,升降同施、宣散協(xié)調(diào),起到升降肺氣、開郁寬胸等效果;桔梗也可載眾藥上行;川芎、桃仁、紅花、當歸、川牛膝相伍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當歸養(yǎng)血化瘀且不傷陰血。以上均是輔藥。佐以薤白、肉桂通陽宣痹;瓜蔞寬胸開結。上藥合用,起到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效果。本次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變通血府通瘀湯治療SAP 氣滯血瘀證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血液高凝狀態(tài)參與了冠心病發(fā)生,并推動了疾病發(fā)展,影響預后。SAP 發(fā)病的本質在于冠狀動脈硬化,伴隨病情不斷進展,血管狹窄程度逐漸加重,甚或達到閉塞,導致血液流變學異常,進一步加劇血管堵塞風險,導致心肌供血不足,促進心絞痛癥狀的發(fā)生[11]。本觀察顯示,治療12周后兩組SAP氣滯血瘀證病例的血漿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顯著降低,但觀察組降低更加明顯。表明變通血府通瘀湯對SAP 氣滯血瘀證能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綜上,變通血府通瘀湯對SAP氣滯血瘀證病例的干預效果確切,可有效控制SAP發(fā)作及改善血液流變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