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悅 王 寧 辛宛鈴 梁岑怡 李偲嘉 陳國忠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脾胃病科一區(qū),廣西南寧 530001
上皮間質(zhì)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指上皮細胞在特定程序轉化為間質(zhì)細胞所產(chǎn)生的細胞表型變化,從而賦予其更高的侵襲力,是癌癥疾病具有轉移能力和耐藥性的主要因素[1]。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在中國致死人數(shù)排名第6 位的癌癥,是具有臨床挑戰(zhàn)性的一種癌癥,因其發(fā)現(xiàn)往往已經(jīng)到達晚期,且超過50%出現(xiàn)全身轉移,總體5 年生存率低,為9%~11%[2-3]。目前胰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EMT 的關系尚未有統(tǒng)一的定論,但根據(jù)EMT 自身特點,其與胰腺癌必然有著重要聯(lián)系。本文針對MET 相關信號通路及轉錄因子在胰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機制及中藥通過抑制EMT 干預治療胰腺癌的現(xiàn)狀進行綜述。
“鈣黏連蛋白轉換”是EMT 進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上皮-鈣黏素(E-cadherin)下調(diào)使其介導的黏著連接喪失,而神經(jīng)鈣黏素(N-cadheri)則會建立相對較弱的黏附連接。上皮細胞黏附素丟失后,引起EMT 相關通路級聯(lián)反應,使細胞骨架重塑相關蛋白表達增加,這是腫瘤細胞具有高侵襲性和移動性的主要原因[4]。整合(integrin)家族中,β1整合素通過影響轉化生長因-β 功能繼而導致E-cadherin 表達減少,β3整合素參與誘導EMT 進程,并抑制整合素介導的癌細胞死亡[5]。波形蛋白(vimentin)是一種細胞骨架中間絲蛋白,其最初以一種高遷移度的細胞類型出現(xiàn),并在腫瘤細胞中顯著表達。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微RNA-22 通過阻斷Snai 鋅指轉錄因子及vimentin 的表達,增加E-cadherin的表達,發(fā)揮EMT 拮抗作用[6-7],EMT 分子標志物表達是探究癌癥類疾病實驗研究中最重要的標準。
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主要涉及β-catenin 核轉位并與T-細胞因子/淋巴增強因子家族結合,啟動下游靶基因表達,控制細胞增殖[8]。Li 等[9]發(fā)現(xiàn)干擾素誘導的四三肽重復序列1 蛋白(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IFIT1)在PC 組織中高表達,并在β-catenin 相關基因上富集,下調(diào)IFIT1 會增加E-cadherin 的表達,并影響PC 細胞中Wnt/β-catenin 通路下游分子包括細胞周期蛋白D1、細胞致瘤基因和生存素蛋白使其表達降低。叉頭框蛋白M1(forkheadboxproteinM1,F(xiàn)OXM1)是Wnt/β-catenin特異性介體,Chen 等[10]發(fā)現(xiàn)泛素特異肽酶28 是PC細胞中FOXM1 的特異性去泛素酶,兩者相互作用,從而穩(wěn)定FOXM1 在PC 細胞中的表達。PC 腫瘤干細胞通過提高ATP 結合盒轉運蛋白的表達避免死亡,并利用解毒酶,調(diào)節(jié)EMT 和逃避免疫監(jiān)視。而腫瘤干細胞中側群細胞的激活,則增強了其轉移能力,并激活Wnt 信號,參與發(fā)揮耐藥性。此外,下調(diào)胰腺譜系相關基因能有效增強PC 細胞對Wnt 拮抗劑與吉西他濱聯(lián)合藥物的敏感性,延遲腫瘤生長速度,減少EMT 的表達[11]。
Notch 信號通路主要由Notch 受體、Notch 配體和CSL(CBF-1,suppressor of hairless,Lag 的合稱)-DNA結合蛋白組成,Misiorek 等[12]認為,在低氧條件下,Notch 活性進一步增強,其中缺氧誘導因子1α 與CSL、Notch 胞內(nèi)區(qū)域(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和主導控制樣蛋白1 形成復合物,導致Snai1 高表達。這種關系已經(jīng)在PC 中得到證實。Qu 等[13]發(fā)現(xiàn),鈣/鈣調(diào)蛋白依賴性絲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CaSK)的PDZ 結構域與硫酸肝素蛋白聚糖Syndecan-2 結合,進而調(diào)節(jié)癌細胞黏附和增殖功能。CaSK 相關基因主要在Notch 通路上富集,因此CaSK 缺失可能會抑制PC 細胞中Notch 通路激活。Chu 等[14]在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細胞周期素依賴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和Notch1 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Notch1 肽被CDK5/p25 激酶磷酸化,從而抑制Notch 通路激活。此外,抑制CDK5 可以增強新生腫瘤血管內(nèi)皮敏感性,更有效地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Hedgehog(Hh)家族中Hh 配體(SHH、DHH 及IHH)與Hh 受體(PTCH1、PTCH2)結合釋放被其抑制的Smo(屬于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樣蛋白),激活轉錄因子-膠質(zhì)瘤相關癌基因同源體(glioma-associated onco gene homolog 1-3,Gli1-3)家族轉錄因子,促進靶基因的轉錄[15]。Steele 等[16]發(fā)現(xiàn),Hedgehog 信號是維持PDAC 癌癥相關成纖維細胞中的肌成纖維細胞亞型的關鍵途徑,抑制Hedgehog 通路會改變PDAC 中肌成纖維細胞與炎性成纖維細胞群體的比例,并將炎癥反應轉移到更具免疫抑制的微環(huán)境中。有實驗報道[17],SHH 通過誘導Ptch1 和Gli1 抑制抗血管生成因子,間接地促進胰腺腫瘤血管生成,以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存在為前提,直接通過激活Rho 家族的小分子GTP 酶以促進腫瘤血管生成。Hu 等[18]發(fā)現(xiàn),蘿卜硫素通過阻斷SHH 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表達,能阻斷PC干細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為未來PC 治療提供新思路。
Snai 鋅指轉錄因子家族由Snail1(Snail)、Snail2(Slug)和Snail3(SMUC)組成[19],并對順鉑、5-氟尿嘧啶、吉西他濱等產(chǎn)生耐藥性[20]。Lan 等[21]證實,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拮抗劑Gremlin 1 在間質(zhì)PDAC 細胞中高表達,能抑制Snai1 和Slug 的表達,從而限制了EMT 的可塑性。Fujiwara 等[22]驗證,在高級別胰腺上皮內(nèi)瘤變中的Slug 呈陽性往往預示著更好的預后,且在Twist1和ZEB1 中表達不顯著??赡芘cSnai 下游一些代表PDAC 生長力基因有關,此外還發(fā)現(xiàn)EMT 可能在高級別胰腺上皮內(nèi)瘤變發(fā)展為PDAC 起著重要作用。Yi等[23]發(fā)現(xiàn),鳥嘌呤核苷酸解離抑制因子2(Rho 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2,RhoGDI2)上調(diào)刺激Snail 的表達,導致E-cadherin 和Vimentin 的表達改變,賦予PC細胞更強活性。此外,RhoGDI2 的過度表達增強了PL45 PC 細胞對吉西他濱誘導的凋亡的抵抗力,而RhoGDI2 的缺失則減弱了Patu8988PC 細胞對吉西他濱的抵抗力。因此,RhoGDI2 可能是腫瘤化療耐藥的陽性介質(zhì)。
Twist1 和Twist2 屬于堿性螺旋環(huán)螺旋轉錄因子家族。Twist1 的表達增加介導了關鍵的上皮標志物E-cadherin 的丟失,同時使N-cadherin 和vimentin 的表達上調(diào),導致細胞黏附減少,促進細胞運動[24]。Chen等[25]發(fā)現(xiàn),PC 基因BC037916 消除后miR-3145-3p 表達顯著增加,又得知Twist 是miR-3145-3p 唯一潛在靶點,miR-3145-3p 可直接與Twist 3-非編碼區(qū)結合,導致PANC-1 細胞中Twist 表達下降。Wang等[26]證明,Twist1 是PDAC 中瓦氏效應的關鍵轉錄因子,通過靶向糖酵解基因,增強PDAC 細胞葡萄糖的代謝能力及乳酸的釋放,進而為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提供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27],PDAC 腫瘤衍生的激活素A作用于骨骼肌細胞進而增加Twist1 的表達,誘導肌肉特異性泛素連接酶的表達上調(diào),推動PDAC 中肌肉蛋白質(zhì)的降解和隨后的肌肉惡病質(zhì)。
ZEB1 屬于ZEB 轉錄因子家族,ZEB1 蛋白可以觸發(fā)對上皮基因黏附和緊密連接的喪失、橋粒和中間絲的成分改變,同時積極調(diào)節(jié)Vimentin、N-cadherin促進分化過程[28]。Sangrador 等[29]實驗表明,在Kirsten鼠類肉瘤基因突變的背景下,ZEB1 單倍性不足顯著延遲了PC 的發(fā)病。ZEB1 是黏膜成纖維細胞的轉錄調(diào)節(jié)因子,也是成纖維細胞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所必需的介體。因此,ZEB1 作為胰腺星狀細胞的轉錄調(diào)控因子,直接控制其肌成纖維細胞表型,維持其癌癥特性。ZEB1 在癌前病變和癌癥病變周圍出現(xiàn)的肌成纖維細胞中顯著表達。Liu 等[30]發(fā)現(xiàn),ZIP4 基因激活信號傳導及轉錄激活蛋白3,上調(diào)鋅依賴的EMT 轉錄因子ZEB1。ZEB1 誘導的α3β1整合素下調(diào)吉西他濱攝取蛋白ENT1,通過激活MAPK/JNK 通路增加耐藥性。
近年來,多種中藥單體成分及中藥復方在臨床中廣泛運用,其能通過抑制與EMT 有關蛋白或通路,進而減弱PC 細胞增殖能力,促進細胞凋亡,也為臨床治療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jù)。
Chen 等[31]實驗發(fā)現(xiàn),厚樸酚和TGF-β1同時作用于癌細胞時,E-cadherin 和Smad2/3 的磷酸化水平顯著降低,達到抑制PC 細胞的侵襲行為的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32],姜黃素可調(diào)控的PC 的EMT 相關E-cadherin、vimentin 表達的變化。寧曉燕等[33]實驗發(fā)現(xiàn),在PC 腫瘤干細胞中加入姜黃素后,Wnt1、β-catenin 和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mRNA 轉錄水平明顯下調(diào),從而抑制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激活。陳偉毅等[34]指出,青藤堿作用于PC 細胞24 h 后明顯發(fā)現(xiàn)E-cadherin不斷上調(diào),N-cadherin、vimentin 表達下降,但進而發(fā)現(xiàn)激活PI3K/Akt 通路能逆轉青藤堿對PC 細胞EMT的抑制作用。王自闖等[35]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處理后的人胰腺癌SW1990 細胞,通過激活Hippo-YAP 信號通路,使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表達量下調(diào)抑制EMT 進程。
研究發(fā)現(xiàn)[36],清胰化積方使PANC-1 中STAT1 水平的升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和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達水平的降低,有效抑制PANC-1 細胞的增殖,促進細胞凋亡和自噬。清胰化積方聯(lián)合順鉑通過調(diào)節(jié)TGF-β/Smad 通路,顯著降低TGF-β 在PC 中晚期表達,降低腫瘤細胞高表達Smad7、Smad3、Smad8 因子水平,有效抑制PC 細胞向周圍浸潤以及新血管生成[37]。蘇全武等[38]發(fā)現(xiàn),自擬方補氣通絡解毒方灌腸有效影響胰腺癌模型小鼠SHH蛋白濃度,促使SHH 基因表達下降,足療程后,可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費洪新等[39]發(fā)現(xiàn)丹溪痛風方通過調(diào)節(jié)Hedgehog 通路活化水平,下調(diào)SHH、Ptch1、Smo蛋白及Gli1 水平,減少下游相關的信號表達,抑制PCBxPC-3 細胞的擴散轉移。
EMT 相關分子標志物、轉錄因子及信號通路對于PC 疾病進程有著前瞻性意義,也是預后不良及產(chǎn)生耐藥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作為PC 評估病情、優(yōu)化診療的主要參考,提高PC 患者生存率,在此基礎上,探究了中藥對PC 產(chǎn)生明顯療效的作用機制,也為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從而開拓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新思路,但由于PC 惡性程度高,在中醫(yī)藥治療上局限性較強。因此,仍需統(tǒng)一PC 中醫(yī)辨證分型,發(fā)掘有效中藥成分進行實驗機制研究,在臨床中積累治療PC 的有效方劑,開展大樣本的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不斷發(fā)揚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PC 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