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297 球孢子菌性耳乳突炎病例系列報道及文獻綜述//Ilan S.Schwartz,Caitlyn Marek,Harleen Sandhu,等
球孢子菌病累及耳朵或乳突骨或者同時累及兩者均不常見。我們描述了來自美國的5例新病例,并回顧了文獻報道中由球孢子菌引起的耳真菌病和乳突炎的4例病例。在這9例病例中,有8例與在加利福尼亞居住或旅行有關。2例患者糖尿病控制不佳,7例患有耳乳突炎,1例患有外耳道炎但不累及乳突,1例患有乳突炎但不累及耳部。4名患者同時患有或既往患有肺球孢子菌病。2名患者出現(xiàn)同側面神經(jīng)麻痹。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不同持續(xù)時間的抗真菌治療,9名患者中有8名接受了清創(chuàng)手術。臨床醫(yī)生應將球孢子菌病視為地理性耳乳突炎的鑒別診斷。
P13022021-2022年COVID-19住院治療導致
耳念珠菌感染疫情在以色列全國范圍內(nèi)暴發(fā)//RoniBiran,RegevCohen,TalyaFinn,等
我們報告了以色列多家醫(yī)療機構暴發(fā)耳念珠菌疫情。2014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間,總共鑒定出209例耳念珠菌感染或被定殖。耳念珠菌發(fā)病率在2021年增加了30倍(P=0.000 15)(圖1),與COVID-19相關住院人數(shù)的激增有關聯(lián)。多位點序列分析揭示了不同型別分離株的院內(nèi)暴發(fā)。2016年以色列的分支Ⅲ分離株在2021年1月后的分離株分型中占48.8%,對氟康唑(100%vs.63%;P<0.000 1)和伏立康唑(74%vs.5.2%;P<0.000 1)的耐藥性高于非分支III分離株。共有23%的患者患有COVID-19,78%的患者接受了機械通氣。在醫(yī)院層面,疫情最初涉及新冠肺炎??撇》康臋C械通氣患者,然后依次擴散到通氣的非新冠肺炎患者和非通氣患者。
A:醫(yī)療機構;B:標本類型
P1323 美國獻血者中最近感染SARS-CoV-2的核衣殼抗體水平和人口統(tǒng)計學相關性//James M.Haynes,Roger Y.Dodd,Lauren A.Crowder,等
我們在美國最近感染SARS-CoV-2的獻血者中評估了該病毒的抗體水平。SARS-CoV-2核衣殼蛋白的抗體表明以前曾感染過該病毒,但抗體會減弱,可能會影響流行病學研究。我們利用血清學檢測對19 323名近期被該病毒感染的獻血者進行了縱向評估,以確定抗體下降的動態(tài)。我們分析了48 330次捐獻(平均2.5次/人),平均觀察期為102 d。觀察到的峰值信號變化很大,但衰減率在整個范圍內(nèi)一致,半衰期為122 d。在隊列中,只有0.75%的人血清呈陰性。預測較高峰值和較長血清逆轉時間的因素包括年齡增加、男性、較高的體重指數(shù)和非白種人。
P1340 三重ELISA法評估腦囊蟲病治愈后豬帶絳蟲病血清陽性的持久性//Nina L.Tang,Theodore E.Nash,Madelynn Corda,等
腦囊蟲病患病率的估計通?;谘鍖W調(diào)查。然而,缺乏對腦囊蟲病患者的豬帶絳蟲血清陽性持久性的評估。我們通過使用豬絳蟲的合成GP50、T24H和Ts18var3抗原優(yōu)化了三重血清學ELISA。我們使用該測定法測試了46名腦囊蟲病患者治愈后數(shù)年的連續(xù)血清學反應,其中9名患有實質或室性腦囊蟲病,28名患有蛛網(wǎng)膜下腔疾病。三重血清學ELISA測試結果與98%陽性、100%陰性的酶聯(lián)免疫電轉移印跡法一致。腦囊蟲病治愈8年后,11.1%的實質性患者、47.3%的蛛網(wǎng)膜下腔患者和41.7%的心室疾病患者血清仍呈陽性。在該隊列中,實質疾病治愈后到血清逆轉的中位時間為2年,腦室疾病為4年,蛛網(wǎng)膜下腔疾病為8年。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為依賴血清調(diào)查來估計疾病負擔的流行病學模型提供信息。
P1349 諾如病毒接種劑量對病毒動力學、脫落和癥狀的影響//Yang Ge,W.Zane Billings,Antone Opekun,等
諾如病毒劑量對病毒脫落和初次感染后癥狀等結果的影響尚不清楚。我們使用貝葉斯混合效應模型對人體試驗研究進行了二次分析。隨著劑量從4.8增加到4 800逆轉錄PCR單位,糞便中排出的病毒總量從4.5×1011個基因組當量拷貝增加到3.4×1012基因組當量拷貝;嘔吐物中的病毒數(shù)量從6.4×105增加到3.0×107基因組當量拷貝。糞便中病毒排出的起始時間從1.4 d減少到0.8 d,病毒排出高峰時間從2.3 d減少到1.5 d。癥狀出現(xiàn)時間從1.5 d縮短至0.8 d。單種癥狀評分增加。諾如病毒劑量的增加與更快的脫落和癥狀出現(xiàn)有關,并且可能會增加嚴重程度。然而,對病毒載量和脫落的影響尚無定論。
P1376 麻風分枝桿菌所致漢森病的系統(tǒng)評價//Simon M.Collin,Amanda Lima,Stéfano Heringer,等
2008年,2例漢森病(HD)病例中的桿菌被鑒定為一個新物種:麻風分枝桿菌。我們對麻風分枝桿菌作為HD病因的研究進行了系統(tǒng)回顧。21例病例報告描述了27例經(jīng)PCR確診的麻風分枝桿菌感染患者(6名雙重麻風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美國10例(7例來自墨西哥),墨西哥6例,多米尼加共和國3例,新加坡和緬甸各2例,印度尼西亞、巴拉圭、古巴和加拿大各1例。在篩選出的12項研究中,共報告了1 428份麻風分枝桿菌樣本,PCR結果呈陽性的有1 098份,其中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亞太地區(qū)的陽性率分別為44.9%(133/296)、3.8%(5/133)、12.5%(10/80)、0.9%(2/224)。麻風桿菌作為彌漫性麻風或中美洲麻風病例的病原體,排除了關于臨床病理表現(xiàn)和地理分布的結論。目前的多藥聯(lián)合治療似乎對這種感染有效。
P1397 越南豬流感病毒的長期流行病學和進化//Jonathan Cheung,Anh Ngoc Bui,Sonia Younas,等
甲型流感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因為它們可以在宿主群體之間傳播,包括人類、豬和鳥類。2013-2019年對越南河內(nèi)豬流感病毒的監(jiān)測顯示,來自亞洲和北美的進口豬的基因庫富集,并表現(xiàn)出病毒譜系的長期維持和重組?;蚪M測序顯示,通過重復引入人類病毒變種和其他國家流行的豬流感病毒,H1和H3多樣性不斷豐富。特別是北美H1-δ1a毒株,其具有三重重組骨架,可能會增強人類的適應能力,成為一種可能構成人獸共患威脅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