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的家來說,家風可以概括為“仁愛”和“孝道”。
我的奶奶上過私塾。但她命運不濟,還未出嫁時雙親離世。成家之后,當伯伯還在襁褓時,爺爺也撒手人寰,奶奶堅強地把母親和伯伯撫養(yǎng)成人。命運多舛卻始終樂觀向上。在我小時候她就教我背古文,從三字經到增廣賢文、嚴氏家訓等。“善人者,人亦善之”“首孝悌,次謹信”等生動的家教箴言時??M繞我耳畔。但那時的我,雖背卻不知“仁愛”“孝道”的真正內涵。直到有一天,我家突遇變故,父親病逝,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奶奶把我和母親接回了伯伯家。在伯伯家,我看到伯伯對奶奶的孝敬,對媽媽的尊重,對我更像親閨女一樣。慢慢地,我理解了奶奶教我的“仁愛”“孝道”的內涵。在我16歲的那年伯伯也因病早逝,但我已經長大,我遵循著奶奶對我的教導,始終把表弟表妹團結在一起。即使他們已長大成家,我們也相互扶持,相親相愛。
后來,我走上工作崗位,成了家,有了一雙可愛的女兒,我也用這“仁愛”“孝道”的家風教導她們。我不知道小小的她們能否理解。直到“5·12”汶川特大地震時,我和女兒看著電視里不斷播放的災區(qū)畫面,看到失去家園的小朋友,女兒突然對我說:“媽媽,災區(qū)的小朋友真可憐。我們也想獻愛心,但我們沒有錢,怎么辦呢?”我想看看,經過我的循循教育,她們會有什么辦法。我就問她們:“你們想想,該怎么辦呢?”她們想了想,對我說:“知道了,我們做個募捐箱。向叔叔阿姨們募捐好嗎?”忽然我心里一熱,一種莫名的暖流涌上心間,我說:“好女兒,你們想得真好,我支持你們?!比缓螅覀冇眉埾渥隽艘粋€簡易的募捐箱,放學后,她們就抱著募捐箱到處募捐。看著她們小小的忙碌的身影,我倍感欣慰,我知道我種在她們心里的家風種子,已在她們的心里生了根,發(fā)了芽。她們已經擁有了一顆仁愛之心。
前段時間,母親病重,我和愛人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回家照顧母親。恰女兒在母親身邊,是她用還略顯稚嫩的肩膀替我們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在醫(yī)院的十多天里,出不了院門,上不了網,可每天與她通電話時,她卻對我說:“媽媽,你們回不來,就由我來照顧奶奶,你們放心,我一定把奶奶照顧好?!甭牭脚畠旱幕卮?,我潸然淚下,但同時我也內心歡喜,我想我對她們的教育是成功的。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就是我的好家風,用“愛”育人,用“孝”敬人,好家風促進了我的成長,我又將這一家風傳遞給了我的女兒。